鄭 巧筠

桃園人,喜歡文字、喜歡爬山。害怕孤獨,卻喜歡一個人生活。正在試著為自己、為時代留下最接近本質的切片,並將觸動人心的可能最大化。

影評《洞》:沒有華麗電影技術,帶回純粹敘事感

義大利電影《洞》,改編自真實事件,由一群洞穴探險隊前往山區高原探險,尋找當時最深的洞穴,在一連串的探險中,透過不同感官交織成奇幻的旅程。

花甲男孩楊富閔:用文字寫出回家的路

楊富閔-新世代的本土作家,在文學中與家族間穿梭,童年的經歷帶給他書寫的養分,在婚喪喜慶中找尋自己的文學樣貌。

書評《別人》:那些自己以外的人,成就了自己

任明信的詩集作品《別人》,透過旅行中遇見的一切,寫下屬於自己的生命篇章。

投票率低:你以為冷感是抗議,卻讓政黨更認為不需要提出好人選

2022年底的九合一大選即將展開,但在這個資訊爆炸的年代,一波又一波的政治亂象展開,我們真的知道要投給誰嗎?抑或我們選擇不去參與,那不投票的我們是否就是一種不民主的決定?

上班來點正能量!從日劇《重版出來!》想起理想的自己

日劇《重版出來!》改編自松田奈緒子的同名漫畫。從這部電影中可以看見創作者和出版人員們在理念與社會價值間的碰撞,以及他們在不斷地磨練後,如何實踐自我成長。

 影評《正發生》:墮胎違法的年代,女性為身體自主權而戰

電影《正發生》改編自安妮艾諾的半自傳小說《記憶無非徹底看透的一切》,從主角細膩的角度貼近女性的自主權,探討墮胎權的爭議話題。

影評《胭脂扣》:從古至今,多少人愛上的是愛情

從愛情港片《胭脂扣》看愛情的真實與癡心,在愛情裡,我們是否害怕看見真實的那一面,怕毀了幻想,毀了一直在腦海裡的想像。

一球入魂!回望那年一躍而起的黑馬—臺北市少棒隊

棒球身為台灣國球,不僅是休閒娛樂,在歷史上也帶起了國民的民族意識,激起團結的力量,成為全民運動。

紀錄片《他還年輕》:詩田的筆耕者吳晟筆下的寫實寫意

「他們在島嶼寫作」紀錄片《他還年輕》從詩到田園,到生活,到與家人的互動,記錄了吳晟生活中的點滴、這個環境的變化和他一路以來的心境。

《旅記》:下一場世界大戰可能發生的地方:這一刻,台灣與世界的裂痕處,沒有距離。

「自由與和平不是理所當然,而是奮戰而來。台灣與世界裂痕的距離,比我們想像的要近的太多。」 作家黃恭敏寫下《旅記:世界裂痕處 等你》這本書,希望現在享受和平的自己不要忘記,那無家可歸的歲月。

影評奧斯卡得獎作品《月光下的藍色男孩》:何謂「有毒的男子氣概」

從奧斯卡得獎作品《月光下的藍色男孩》,看何謂「有毒的男子氣概?」男子的陰柔、柔軟、脆弱,要如何在充滿標籤的時代下自處?

木曜四超玩|看似夕陽的台灣製鞋產業,皮鞋的溫度與故事

隨著現代快速變遷的時代,許多手工藝技法已漸漸消失。木曜四超玩的一日系列,帶領大家到國寶級的手工製鞋技藝,一探這逐漸落寞的夕陽產業後的技法與真相。

《HER 雲端情人》:愛本身很美,是期待讓愛變醜了

他嚮往的,是心靈上的陪伴、對於愛的渴望,卻在與永恆不死的AI上,看見了愛的一道曙光。 抑或,他愛上的,是自己對於愛的期待?

當肉食男遇上草食女:選擇吃素,是他們對環境與彼此永續的愛

他們的第一次約會是在學校自助餐,當時無肉不歡的Yang並不知道Hao是胎裡素,甚至還一手抓著雞腿、一手夾著柳葉魚。但從那次的尷尬經驗後,只要與Hao吃飯的日子,他也試著吃素,而漸漸的,或許是因為Hao喜歡挖掘美食,而讓素食的多變、驚豔的美味也征服了Yang的心。在尊重與體貼中,他們彼此陪伴對方,也互相改變。

【專訪】自學生小誌《因為我們年輕》創辦人何懿哲:我想走出一條自己的路

何懿哲,20歲的文青男孩,喜歡閱讀,彈鋼琴,在2021年12月錄取國立東華大學,目前是個準大學生。 高中創辦獨立刊物「因為我們年輕」小誌,今年出刊第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