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娛樂話題孫大翔專欄│年輕人都在用IG?決定投入前最好再想一想

孫大翔專欄│年輕人都在用IG?決定投入前最好再想一想

255,324FansLike
119,979FollowersFollow
7,421SubscribersSubscribe

為什麼寫這篇文章? 當老闆還看的不是很懂就要我投入大把大把的銀彈進去IG經營和廣告投放,談怎麼做之前先想想該不該做?

畢竟網路啊!它現在仍是年輕世代的產物,如果可以讓自己看起來像是個很懂網路的數位咖,就能讓自己的身心靈乍看之下都還年輕充滿朝氣,於是近幾年來研究或追逐年輕人的喜好成了市場上的顯學,就像是女人都想永保年輕一樣。

市調公司宣告Facebook過時已經不是新聞了,而媒體嗜血,看到這些數據,當然也就抓緊這件事情猛打,「年輕人現在都用Youtube、IG」、「老人才用臉書」,斗大的標題可把大家嚇壞了,怎麼學會使用臉書也才幾個月前的事情,一下子就說我過時了?而眼睛才剛望向經營IG,媒體又宣判了IG死刑,心想難道年輕人又要轉移陣地了嗎?

(延伸閱讀:反Instagram浪潮助攻?Vero一天突破50萬註冊用戶)

在緊張之前,也許我們先靜下來好好思考一下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畢竟廣告預算從傳統媒體到網路媒體,從Facebook再到IG,這樣的一窩蜂,你說大家真的看懂了甚麼?十個有九個大概也是霧裡看花,別人這麼說,我就跟著那麼做罷了。

編按:這裡談的是關於廣告行銷,不是那些為了年底選戰跑到IG上耕耘,好讓自己看起來很懂年輕人的案例。畢竟他們的重點是年輕的形象呀。

這已經是2015年底的統計資料,可以看出當時使用者在Facebook與Instagram的發文比例正通過黃金交叉點,在那後來的兩年,IG推出了新的功能,也有了更長足的發展,更多的數據有興趣可以自己去找找。

然而上面這個統計數據是自己在跟自己比較的,也就是之於我自己這個人,我選擇發布照片的管道是IG或是FB。我找不到開放數據來驗證年輕人是不是都使用IG,所以今天就用商業策略的邏輯思考來驗證它:假設年輕人都使用IG是真的,那年輕人使用IG的原因是什麼?我們先從IG的崛起歷程開始談起:

1. Instagram的誕生,是一個從工具轉平台的發展策略

From tool to platform(從工具轉平台) 是許多平台性產品的發展策略,其中最為經典的莫過於Instagram了。

「2010年10月份推出,Instagram是一個濾鏡APP,讓使用者可以用手機拍下照片後,套上不同的濾鏡效果,並分享到像是Facebook、Twitter、Tumblr及Flickr這樣的社交平台去。」

如果有點想像力,馬上就可以從這段維基百科抄來的簡介發現這隻巨獸是怎麼崛起的:想像IG原本是一家「代工廠」,專門代工生產一張張美麗的照片,再賣給像是FB、Twitter這樣的「通路商」。剩下的故事讓我們用膝蓋去想,哪間代工廠搞到後來不想把通路也給吃了?如果不搞通路,也得想辦法生產個自有品牌的產品來大賺一筆(註:例如同期的競品像是美圖、美拍轉投入硬體開發),畢竟大半的利潤都被通路、品牌給吃乾抹淨了。

而濾鏡的產品特性,吸引到的當然是大批的年輕使用者。原因無他,愛拍照的都是年輕人,畢竟濾鏡終究只是濾鏡,既不能消掉臉上的皺紋,也沒辦法隱藏隨著歲月變形的身材,自然沒辦法打到40歲以上的族群。

2.發展在攝影需求及硬體技術高度成長的黃金年代

這十年來消費市場對於拍攝的需求有多大、成長的有多快,看股王大立光最知道。現在回頭來看,要是我有先知,怎麼會在2009年大立光還不到200元的時候沒狠狠抱它個十年的?

作為全球手機鏡頭最領先的製造商,近十年來出貨量年年成長,廣大的需求無須解釋。

再拜交通便利所賜,旅遊相關產業的市場也是蓬勃到不行,先是專業相機機身越做越小、手機相機的畫素越來越好,還有DJI(大疆)、Gopro的助攻,各家相機廠、手機廠想要「讓拍攝變得更簡單」的共同訴求推波助瀾下,造就了Instagram發展的榮景。為什麼?記錄下來的照片當然要有相對應「分享」的管道,聚焦在「用影像分享生活」的Instagram完全站在天時、地利、人和的位置。

3. 站穩在網路社群隱私開始被重視的破口上

2014年開始,由於社交媒體的蓬勃發展,大量的網路使用者開始重視起「網路社群形象」這個題目,那陣子甚至有許多HR在應徵新人會習慣性地去查看面試者的社群狀況。更別說同時期有大量的長輩們湧入Facebook開始監督自家小孩的網路行為了。

IG在當時已經被Facebook收購,內有推力外有引力的情況下,聰明的Facebook很快的把IG的產品定位做的更加鮮明,直接把年輕且活躍於發表照片的臉書使用者變成了IG的忠實使用者。臉書則成為了一個接收訊息的管道,慢慢的把重心移到的Messenger(訊息)與Groups(社團)兩項產品上面。

結論:不是年輕人都使用IG,只是使用IG的多半是年輕人

綜觀整個歷史脈絡,年輕人喜歡擁抱新科技、新應用,與其說年輕人都使用IG,更精準的說法是「年輕人已經四散到各個不同的社群網路了」

需要建立網路形象的人仍留在Facebook,渴望接收娛樂訊息的奔往Youtube,想窺視正妹帥哥富二代的人在IG潛水,而更多的人早已被大大小小的渠道瓜分。

然而,做廣告的人一定都知道,光憑年齡就想找到精準的受眾是一件太過浪漫的事,市場上的消費者有百百種,15歲的時候我還在打遊戲,有人已經在商場上叱咤半片天了,你能說線上遊戲的廣告投遞給15歲的族群就絕對有成效嗎?

之於一個行銷人,我們是否要投入IG的曝光戰爭中,除了「年輕人都在那裡」這個理由以外應該有更深一層的思考。

※本文經作者同意授權,原文刊載自 CallDaddy摳老北
【關於作者:孫大翔】
創業家/ 投資客/ 風險愛好者。白天唸書、晚上當爸、假日經商的多工作業員,商人的外表、文人的內在。
Instagram: @Cowbeiold
Facebook: 孫翔
Podcast(Spotify):摳北電台CowBei Talk

- Supported by Google Adsense -

Most Popular

More from Author

【專訪】打造政府與外送員溝通的橋樑:外送產業工會理事—蘇柏豪

在2021年的五一勞動節遊行,剛成立不久的全國外送產業工會(以下簡稱外送員工會),首度集結在遊行中現身,與其他勞工一起爭取勞動權益,督促政府制定更完善的政策,保障勞工權益。

邱煜庭|電商是一門學問:會說的人很多,能做的人寥寥無幾

企業經營上問題層出不窮,事情無限,時間卻很有限。邱煜庭老師與燒賣研究所、透鏡數位聯手籌辦《BTB電商結構學》課程,豐富的課程內容讓《BTB電商結構學》在 PressPlay Academy上短短3天已經募資超過700%。

好棒BUMP│柬埔寨詐騙的吹哨者,為甚麼正義會由他來伸張?

網紅「好棒Bump」在Youtube上有89.4萬人訂閱,在網路上小有名氣, 近日因踢爆柬埔寨詐騙一事而躍上媒體版面,由於議題涉及巨大,不少政治人物及媒體都爭相分享看法。 今日(8/16)台北市副市長黃珊珊更以「所有政治人物都難辭其咎」來形容本起事件,因而引發許多人的關注。

孫大翔專欄│搞品牌? 先把那個累死你的粉絲團關掉吧!

擁有百萬粉絲就是一個品牌嗎?「最近讚數變少了,辦個活動吧!」「達到五萬人的時候,辦個活動吧!」你是否也曾下過這樣的指令?就像業績下滑的時候用一劑劑促銷特效藥挽回消費者一樣。用促銷拯救業績很好理解,但是辦個活動來拉抬社群聲勢也是同個邏輯嗎?其實一個在粉絲團點讚、在IG按追蹤的粉絲,根本就不在乎你的「里程碑」。

- Supported by Google adsense -

More Articles

謝馥如諮商師:結婚不是人生的必修課,婚姻不該是關係間的枷鎖

婚不婚看個人,結婚與否各有不同說詞與見解,當你質疑人類為何要結婚?又存在著為何不結婚?這情感層面的拉扯是正常自然的,因為你是情感的動物,過不了情字這條路。

【集眾人之力的年末盛典:社區共好的「鬆勢三日節」12月揭開序幕】

彰化社頭,這個台灣的織襪之鄉,一場由地方青年發起的盛會【鬆勢三日節】即將於年末拉開帷幕。這是一場結合傳統產業、社區共造、品牌經營的匯集之地,各式各樣的想像在這裡發生,共同要為社頭這個地方繪出一段充滿活力的週末。

雲玩家、雲讀者、雲觀眾,到底有沒有資格發表意見?

雲玩家讓人詬病的原因就在沒明明沒有接觸過遊戲,僅僅是透過影片、實況和評論就上網與其他人討論或是發表意見。 用一句簡單的話來說就是「不懂裝懂」

走出翻拍即崩壞的魔咒,《航海王》真人版的不俗表現與未來發展

動畫《航海王》是許多人的童年記憶,觀眾們喜歡草帽小子一夥人的性格,也對他們在偉大航道的冒險感到熱血沸騰。而當作者尾田榮一郎宣佈要真人化時,許多人不免擔心會崩壞,不過如今卻似乎繳出不錯的成績。

AI翻譯當道:有了科技與人工智慧,我們還需要學英文嗎?

在AI還不風行的時代,翻譯是一項有系統的專業,學會第二外語對於探索世界如虎添翼。然而當科技發展至人類能不透過學習,僅操作即時翻譯AI就能使用第二外語時,則挑戰了學習本身的核心價值。

承載故事的人-劉冠廷:Be water 像水一樣清澈,有無限的可塑性

劉冠廷,以《你的婚姻不是你的婚姻-聖筊》入圍第58屆金鐘獎男主角獎,而近年來在台灣掀起一波「冠廷宇宙」使大家漸漸看見他背後的努力與對於演戲的每一分執著,他是一個承載故事的人,像水一樣,有無限的可塑性。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宮崎駿用一部《蒼鷺與少年》走遍我們的人生

「這是最後一部」在2013年時曾經表示自己不再投入長篇動畫的宮崎駿宣言,在後期被打破最後一步的發言,又開始製作新動畫。 而這次在2023年耗費多時完成的動畫作品,其風格和劇情的安排卻呈現兩極化的結果。

出道30年,從電視明星變為網路紅人之路:斯斯感冒膠囊御用明星「羅時豐」

你聽過「感冒用斯斯~咳嗽用斯斯~」的廣告嗎?在電視中唱著廣告歌曲的羅時豐出道時是台語歌手,卻不甘於被標籤定義,54歲的他現在甚至經營起Youtube,成功迎來演藝事業第二春。

連小勞勃道尼都認證,用瓦楞紙做出鋼鐵人的藝術家鍾凱翔

紙雕藝術家鍾凱翔從喜愛昆蟲的孩童時期開始,便以紙材探索創作,還成功做出1:1等比例的鋼鐵人模型。儘管受到質疑,他始終忠於自我,不曾改變作品的風格,而這份堅持不成功吸引了小勞勃道尼,也吸引了世界。
Total
0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