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美人魚〉真人版:他們在反對什麼?迪士尼與粉絲的愛恨情仇

我期待,有一天不論哪個小女孩,當她們看到跟自己膚色相近的迪士尼公主不再驚訝感動,而是習以為常。

當黑人小女孩們看見「公主跟我長很像」這個影片:

她們眼裡的開心與驚喜,

讓我覺得一切都很值得。

為了她們,我願意多寫一點。

很多人都寫過相關文章,統整論點如下:

【一、迪士尼不尊重原著】

把小美人魚畫成白皮膚紅頭髮,是迪士尼的選擇。

找黑人主角來演小美人魚,也是迪士尼的選擇。

一個公司根據時代(商業)考量,重新製作它擁有版權的作品,這跟原著已經沒什麼關聯了。討論這項意義不大。

圖片來源:michigansportszone

【二、迪士尼毀了我的童年】

唔,有可能,你這份傷心欲絕的感覺,的確可以責怪迪士尼。

但我想指出,迪士尼這個選擇,為很多黑人小女孩創造了無可比擬的珍貴回憶,因此我支持迪士尼的選擇。

【三、為什麼少數族群不自己寫故事,為什麼要「亂搞經典」】

你這份疑問,剛好就是答案。

長久以來我們活在白人為主的世界,經典、英雄、知名人物、公主都是白人故事。

多元選角,以及多元選角對某些人帶來的不適感剛好可以提醒我們這一點。

我們。

一直。

活在白人為中心的世界。

【四. 但少數族群難道就不能製作自己的故事嗎?】

你以為他們沒有在努力嗎?

實際上的情況是,一個作品要到「可以被製作出來」中間有無數關卡,是由現行的權力結構所決定的。

權力結構,說白了就是誰有錢 (通常不會是女性、不會是黑人)

五六年前,所有製片大老都覺得「沒有人會對40歲女性的故事有興趣」「女性就要25歲以下,白人、金髮」作品才會賣錢。

結果,有一兩部作品突圍(天知道她們吃了多少苦)

沒想到,觀眾愛死了。

於是有更多相關類型的作品陸續誕生。

那大老們有很生氣嗎?

也沒有,因為找到下一個票房保證,他們也樂呵呵。

圖片來源:影集《sense 8》

【五 ,因為,電影不只是電影】

之前寫過,影視作品會形塑人們互動的方式,也會形塑人們的眼光。

比如我們第一次談戀愛的時候,因為沒經驗,通常都會複製電影的浪漫方式。

影視作品反覆推送「只有白人才是美麗的」「只有白人才有資格當主角」,這對所有人都有影響,這會影響一代又一代的審美(以及世界觀),進而造成錯誤的認知「這世界理應由白人當主角」

(於是每次黑人當主角時,就有人覺得「這怪怪的啊」)

圖片來源: 《Bo Burnham:我的隔離日記》

【六、 黑人演小美人魚,這就是政治正確過了頭?】

我不確定你的「政治正確過了頭」的標準在哪裡。

畢竟她是人魚,一個幻想中的生物。

不過,我可以分享我的期待。

我期待,有一天不論哪個小女孩,當她們看到跟自己膚色相近的迪士尼公主不再驚訝感動,而是習以為常。

圖片來源:The little mermaid 2023 trailer
影片:《小美人魚 2023》

本文授權轉載自:魏琬容臉書專頁

Lori Hsieh
Lori Hsieh
於製造業外商就業的美術人,工作是策展但實際上是全職專案保姆。 與社頭青年一同舉辦「鬆勢三日節」,為求大家將心力拉回自己喜歡的土地。 曾任百貨業務, 主要與化妝品國際品牌合作。 期待透過藝術與文字創造共好對話。
255,324FansLike
119,979FollowersFollow
7,421SubscribersSubscribe

Related Article

Total
0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