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自我成長課程&書籍為什麼學那麼多都沒用?破除三迷思,讓知識成為行動

為什麼學那麼多都沒用?破除三迷思,讓知識成為行動

255,324FansLike
119,979FollowersFollow
7,421SubscribersSubscribe
FAHAHA

我曾經看一篇文章提到,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一個國小孩童所接收的資訊,可能是百年前的人一輩子的量。

這讓許多人產生學習焦慮,深怕一不小心就落後別人。

但,問個扎心的問題:「看這麼多書籍、文章、課程,你真的有變好嗎?」這邊的變好,是指實質的變好喔,比如:收入提升了、工作升遷了、衝突減少了、滿意度提高了…等。

有的人眉頭一皺,心虛的說:「好像沒有,只是用學習來安慰自己,至少有為自己付出努力了嘛…」;有人嘴角上揚,得意的說:「你看,我就說學那些沒用,不如花錢體驗比較值得!」。

有人看到這裡不服氣:「有啦,只是成果還沒發酵而已。」結果三年、五年、十年過去了,看著別人不斷成長,自己真的什麼改變也沒發生…

古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但古人又說:「百無一用是書生。」老實說,我之前也常常懷疑:知識到底有沒有用?為什麼學了那麼多東西,卻沒有明顯的進步?

這篇文章,就讓我們來聊聊這件事。

photoAC

學習無效的根本原因:努力錯方向

為什麼學了那麼多卻沒有成效?《精準學習》告訴我們:「大多數人學習層次上不去,不是不夠努力,也不是不夠聰明,而是努力錯了。

錯誤的努力,只能帶來內心的自我滿足,卻無法幫助你成長進化。

那什麼是真正「有用」的學習呢?有很多書專門在談這件事,像:《極簡閱讀》、《刻意練習》、《高手學習》、《精準學習》…都是我認為相當值得一讀的好書。

如果就說一個最重要、導致學習無效的原因,那就是:「認知能力不足」。

《極簡閱讀》這樣說:「思考不升級,再努力也是初級學習者,往往還是『知識消化不良症』患者。」知識消化不良,就是讀進去的知識、資訊無法被有效的吸收,白學了。

所以,如果我們希望學的更好,最核心的關鍵,是強化認知與思考能力,讓大腦能有效處理接收到知識和資訊。

圖片出處 https://www.niusdiario.es/salud-y-bienestar/coaching/que-es-identidad-guia-saber-quien-eres_18_2887245213.html

如何強化認知能力

什麼是認知能力

強大的認知能力,能夠幫助我們將知識內化、延伸、應用,發揮以一擋百的效果。比如你讀了一個心理學的知識,就能跟說服、銷售、行銷、演講的情境和觀點結合,代表你的認知能力很強。

認知能力強的人,善於思考各類知識的底層關聯,將新舊知識進行結合。因此,他們常常從不同領域、主題中看見相同的概念,也會覺得相當有意思。

相反的,認知能力較差的人,則是看一學一,缺乏歸納與連結的能力。這類人學習比較辛苦,因為常常記不住,也因此特別喜歡蒐藏各種精華整理,或是追逐各類新知。

強化認知能力三步驟

既然認知能力那麼重要,那要如何強化呢?坦白說,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必須要有深度的輸入和思考,並且長期持續的練習。
當我們接受到一個觀念時,要往深層去思考,而不是直接劈頭接受。

舉例來說,前段提到的「書中自有黃金屋」。
聽到這句話的時候,你不能直接相信,就開始埋頭苦讀,希望「讀出一棟黃金屋」。

而是要往下思考:書中為什麼有黃金屋?讀什麼書能有黃金屋?這適用於我的情況嗎?有人真的透過讀書賺到錢嗎?有人讀了書沒賺到錢嗎?兩者的差異又是什麼呢?

往下思考探究,就可以慢慢把這句話的「適用邊界」釐清。否則,當你看到「百無一用是書生時」,就會感到非常混亂。

所以,當你讀到一個覺得不錯的觀點或知識時,實際上要思考什麼呢?

我會想到以下三件事:

① 合理性:觀點為什麼成立?有哪些假設和條件?有相反意見嗎?差異是什麼?
② 相關性:針對這個觀點,我有相關的經驗或經歷嗎?
③ 可行性:實際上如何應用?

另外,當你遇到一件事情特別煩心,或是特別有感觸時,也可以把它寫下來,進行分析。

寫反思日記,就是一種強化認知能力的方式。

紀錄生活中的事,並從各種角度、知識客觀分析整件事,這會讓你的認知能力獲得提升。

最後,我推薦幾本對於強化認知有幫助的書:劉潤《底層邏輯》、萬維鋼《高手思維》與《佛畏系統》、成甲《精準學習》;沒事的話,也可以上網看競技辯論,都可以讓大腦變得更靈活。

坦白說,「強化認知」比較困難,需要一定的耐心,長時間持續的練習。我自己也還在努力練習的路上。

不過,破除一些學習的迷思,能夠幫助我們走得更順利。下面,我來分享幾個常見的「偽學習」。這些學習方式看似美好,但很可能無法真正幫助你成長。

圖片出處 https://inews.gtimg.com/newsapp_bt/0/15186307055/1000

破除三個常見的學習迷思

迷思一:學習只為減輕知識焦慮

知識焦慮,是很多現代人的問題。

看見別人都在努力,好像自己不做點什麼,就會跟不上別人。在這樣的焦慮下,你會看到有人報名多種課程、參加一堆讀書會、下定決心一年讀一百本書…只是,漫無目的的學習,常常只是填滿時間,讓自己看起來很充實、很上進的自我安慰而已。

這樣的學習方式無法長久,因為當你無法從學習中獲得成果,就會大幅降低學習的意願,懷疑學習的價值,學習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為了滿足「學習感」而學,效果往往不會太好。

迷思二:收藏各類重點精華

出社會之後,學習往往是用來解決問題,而不是用來考試的。但你會發現,很多人仍然用學生時代考試的思維,來面對各類的學習,這樣的學習者,喜歡收藏各種精華,比如:名言佳句、精華筆記、心智圖、簡報檔…好像把這些內容典藏起來,就變成你的了。

或許學生時代透過這樣的「精華整理」,能幫你考出好成績,但在成人學習中,重點精華整理還真沒那麼重要,這裡我想強調一下,我的意思並不是說畫心智圖、歸納重點對學習沒用,我的意思是,直接拿別人整理的內容沒用。

真正重要的,是讓知識結合行動,帶來真實的改變。

迷思三:害怕漏掉任何一個重點

舉例來說,有人看書時,一定會堅持從第一頁讀到最後一頁;有人在上課時,一定要把老師的講課細節全部紀錄;有人在解決一個問題時,非要把整個系統搞懂才肯罷休。

你問他:「為什麼要把全部看完?」他可能會說:「萬一有些內容很重要,沒讀到不是很虧嗎?

但真相是,重要的知識對你而言,不一定重要。我的意思是,重要的知識多到數不完,不需要、也不可能全部都知道。

知識的價值,是幫助我們發生真正的改變。

害怕漏掉任何一個重點,不僅會造成學習負擔,也會讓你少了思考、連結新舊知識的時間。沒有知識連結,就不容易融會貫通;沒有付出行動,就不會帶來真正的改變。

Pexels

有效融會貫通才是真正的學習

在這個資訊發達的時代,獲得知識的成本越來越低,也因為不稀缺,知識本身變得沒那麼值錢。(知識依然重要,只是不值錢)真正值錢的,是有深度的思考,是應用、消化知識的方式。

最後,分享一個故事。

我曾經和一位企業講師一起參加教學技巧的課程,課程中,大家忙著拍照記錄金句、用心智圖等工具紀錄課程重點,他則是拿出自己的課前作業(講綱),對照著學習的內容,邊聽邊修改。

課程尾端,他直接拿自己優化後的講綱,進行成果分享。

你說,把課程內容全記下來的人學比較多,還是將課程片段應用在自身問題上的人學得比較多呢?誰更有效的學習呢?

強化認知能力、重視連結應用、帶著問題學習,是資訊爆炸、知識貶值的時代,最有效率的學習方式。

原文出處 文章經 FAHAHA 授權轉載

實習編輯:Queenie
核稿編輯:Xenia


- Supported by Google Adsense -

Most Popular

More from Author

尼泊爾與悉達多教會我的事(上)

到尼泊爾這件事引起了家裡長輩的擔心,但我們要認清的是,我們不該只怪罪某個國家的危險,而是要有責任地保護自己。

尼泊爾與悉達多教會我的事(下)

「志工」需要理解到,你在幫助的不是一個「需要幫助的人」,而是和一個和你我沒有什麼不同卻又沒有交集的人,分享彼此的世界。這次的尼泊爾行提醒了我,這輩子一定要更謙卑地去服務世上的人。

「冷漠」反而是好事?要想好好生活,我們都要學會「適度冷漠」

當我們站在他人的立場體會對方的情緒,我們會感到自己被他人信任,產生一種崇高感,也加深我們和傾訴者的連結感,讓我們內心深處湧出一種獨特的快樂。但當這種同理超出自己的能力範圍,直到我們內心無法承受時,我們就會發展出一種「冷漠」來保護自己。

《奇蹟車站》:要學會擁有,必先學會接受失去

電影請來人氣動畫《你的名字》導演新海城十歲愛女新津知世,飾演女主角沙也加搭檔可愛白色柴犬露露。透過由《在咖啡冷掉之前》女星有村架純的旁白,交錯編織沙也加的現況與回憶片段。

- Supported by Google adsense -

More Articles

謝馥如諮商師:結婚不是人生的必修課,婚姻不該是關係間的枷鎖

婚不婚看個人,結婚與否各有不同說詞與見解,當你質疑人類為何要結婚?又存在著為何不結婚?這情感層面的拉扯是正常自然的,因為你是情感的動物,過不了情字這條路。

【集眾人之力的年末盛典:社區共好的「鬆勢三日節」12月揭開序幕】

彰化社頭,這個台灣的織襪之鄉,一場由地方青年發起的盛會【鬆勢三日節】即將於年末拉開帷幕。這是一場結合傳統產業、社區共造、品牌經營的匯集之地,各式各樣的想像在這裡發生,共同要為社頭這個地方繪出一段充滿活力的週末。

雲玩家、雲讀者、雲觀眾,到底有沒有資格發表意見?

雲玩家讓人詬病的原因就在沒明明沒有接觸過遊戲,僅僅是透過影片、實況和評論就上網與其他人討論或是發表意見。 用一句簡單的話來說就是「不懂裝懂」

走出翻拍即崩壞的魔咒,《航海王》真人版的不俗表現與未來發展

動畫《航海王》是許多人的童年記憶,觀眾們喜歡草帽小子一夥人的性格,也對他們在偉大航道的冒險感到熱血沸騰。而當作者尾田榮一郎宣佈要真人化時,許多人不免擔心會崩壞,不過如今卻似乎繳出不錯的成績。

AI翻譯當道:有了科技與人工智慧,我們還需要學英文嗎?

在AI還不風行的時代,翻譯是一項有系統的專業,學會第二外語對於探索世界如虎添翼。然而當科技發展至人類能不透過學習,僅操作即時翻譯AI就能使用第二外語時,則挑戰了學習本身的核心價值。

承載故事的人-劉冠廷:Be water 像水一樣清澈,有無限的可塑性

劉冠廷,以《你的婚姻不是你的婚姻-聖筊》入圍第58屆金鐘獎男主角獎,而近年來在台灣掀起一波「冠廷宇宙」使大家漸漸看見他背後的努力與對於演戲的每一分執著,他是一個承載故事的人,像水一樣,有無限的可塑性。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宮崎駿用一部《蒼鷺與少年》走遍我們的人生

「這是最後一部」在2013年時曾經表示自己不再投入長篇動畫的宮崎駿宣言,在後期被打破最後一步的發言,又開始製作新動畫。 而這次在2023年耗費多時完成的動畫作品,其風格和劇情的安排卻呈現兩極化的結果。

出道30年,從電視明星變為網路紅人之路:斯斯感冒膠囊御用明星「羅時豐」

你聽過「感冒用斯斯~咳嗽用斯斯~」的廣告嗎?在電視中唱著廣告歌曲的羅時豐出道時是台語歌手,卻不甘於被標籤定義,54歲的他現在甚至經營起Youtube,成功迎來演藝事業第二春。

連小勞勃道尼都認證,用瓦楞紙做出鋼鐵人的藝術家鍾凱翔

紙雕藝術家鍾凱翔從喜愛昆蟲的孩童時期開始,便以紙材探索創作,還成功做出1:1等比例的鋼鐵人模型。儘管受到質疑,他始終忠於自我,不曾改變作品的風格,而這份堅持不成功吸引了小勞勃道尼,也吸引了世界。
Total
0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