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自我成長課程&書籍如何找到好書?看懂構成好書的三大標準

如何找到好書?看懂構成好書的三大標準

255,324FansLike
119,979FollowersFollow
7,421SubscribersSubscribe

若要說我真的和什麼東西比較熟悉,大概就是書籍了吧?也不是說真的看了多少書,只是自己可能是少數幸運可以很早開始領略閱讀樂趣的人,而隨著長時間堅持下累積了一點東西吧!

而知道我喜歡看書的朋友常常會問到,「有什麼推薦的書籍?」「各領域私藏的書單是什麼?」等問題,我大多數時候也都是盡可能分享看到覺得很棒的書。但其實每個人適合的東西本來就不同,看書得到的體悟與滿意度也就會因人而異。就像同樣一塊衣料有人覺得像棋盤、有人覺得像稿紙而肚子餓的人覺得像綠豆糕(誤XD)。這就讓我思考到一個問題,有沒有什麼樣的標準是能夠橫跨各個領域的,只要有達到就能夠被稱為是一本「好書」呢?符合這樣標準的書,就算評價有可能是兩極,但整體來說所有讀者都能夠同意是本發人深省、有影響力的書呢?

圖片來源:photoAC

現代人的時間與注意力,被過多的爆炸資訊壓縮的非常有限,因此講重點就變成一個很重要的工作。邏輯思維中的羅胖曾說過:「在寫書時需要好好思考一下,你真的有那麼多話想講、多到需要出成一本書來說明嗎?」說穿了,書籍本該是作者與讀者溝通事情或概念的橋樑,因此檢驗「好溝通」的準則同樣也能用來檢驗「好書籍」。

透過歸納法的篩選後,我得出對自己來說,構成一本好書的三大標準:

一、有清楚明確的主題且通篇不離題

一本好書應該要有清楚的主題,開宗明義地告訴讀者這本書到底想要講什麼,讓讀者對書本有正確的期待。

例如《見樹又見林》這本書就開門見山地說明了「是本幫助一般人認識社會學是什麼的書籍」。這樣避免了讀者花了老半天讀了好幾章節,才發覺書本要探討的事情根本跟他原本有興趣的主題毫無關聯。

二、符合邏輯的論述與脈絡而章節間環環相扣

一本好書要有符合邏輯的論述與脈絡,章節之間的關係環環相扣,而不會每一章節都各自獨立,讓讀者閱讀時如墜五里霧中。

例如《正義,一場思辨之旅》就很順暢地先介紹了各個哲思學派對公平正義的想法,並後做出比較與結論,因此章節之間的脈絡就顯得十分明確。

三、富有創見,獨樹一格

一本好書應該要有創見,見人所未見,言人所未言。可以是提出一個新的觀念,並以科學案例或社會觀察來證實;亦可反駁一個既有的想法而提出全新獨到的見解;亦或是,不需要提出匠心獨運的觀點,但可針對一個存在已久的疑問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案或實踐方向。

例如哈拉瑞的《人類大命運》在探討關於現代人類的主題時,並不拘泥於單一問題鉅細靡遺的剖析,而是做出跨學科縱向層面的橫切;作者提出各領域的議題與探討,目的在於借用各領域的概念以推演未來思潮。不是深耕單一領域,而是透過縱向整合進而昇華出新的概念想法。

圖片來源:電《羅曼史是別冊附錄》劇照

只要符合了以上一至多項,我就會將之歸類為「好書」。但文中的標準僅我個人觀點,也許你們心中也都有屬於自己的那套「好書」的評價標準!

其實一本好書最重要的是要讓讀者能夠從書中找到和帶走一些東西,也許是心靈上的成長,也許是專業能力上的提升,又也許是片刻的快樂。希望每個人都能夠從閱讀中獲得自己想獲得的,希望每個人都能從書中找到自己。

本文經詣周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實習編輯:黃勤

核稿編輯:Shiuan

- Supported by Google Adsense -

Most Popular

More from Author

告白不一定是為了在一起,也可以是為了自己

在感情中,面對喜歡的人,我們總是不知該如何是好。要告白嗎?又害怕失敗,萬一連朋友都沒得做了怎麼辦?但告白其實不是為了對方,而是為了不辜負那個認真喜歡的自己。

懂外語就能做好翻譯嗎?外語翻譯的兩大守則

懂外語就能做好翻譯嗎?本文整理出三個守則:一、避免碎片化翻譯;二、加強譯入語寫作技巧;三、確認客戶需求。從筆譯工作的技巧層面剖析,教給讀者筆譯工作的小撇步。

我的幸福與任何人無關:感受「幸福」的方法

你曾經因為覺得自己不夠幸福感到迷惘或是困擾嗎?透過弘一法師的故事,幸福其實不是尋找也不是追求,而是站在原地接受和放下。只有找到自己的幸福路,幸福才會紛然而至。

你分得清「書評」與「書摘」嗎?

本文先從定義上著手,分析何為書評、何為書摘。接著將書評和書摘放在一起做比較,統整究竟書齋和書評的差異在哪裡。最後,從閱讀方面概括,無論哪一種都是接近閱讀的方式之一。

- Supported by Google adsense -

More Articles

謝馥如諮商師:結婚不是人生的必修課,婚姻不該是關係間的枷鎖

婚不婚看個人,結婚與否各有不同說詞與見解,當你質疑人類為何要結婚?又存在著為何不結婚?這情感層面的拉扯是正常自然的,因為你是情感的動物,過不了情字這條路。

【集眾人之力的年末盛典:社區共好的「鬆勢三日節」12月揭開序幕】

彰化社頭,這個台灣的織襪之鄉,一場由地方青年發起的盛會【鬆勢三日節】即將於年末拉開帷幕。這是一場結合傳統產業、社區共造、品牌經營的匯集之地,各式各樣的想像在這裡發生,共同要為社頭這個地方繪出一段充滿活力的週末。

雲玩家、雲讀者、雲觀眾,到底有沒有資格發表意見?

雲玩家讓人詬病的原因就在沒明明沒有接觸過遊戲,僅僅是透過影片、實況和評論就上網與其他人討論或是發表意見。 用一句簡單的話來說就是「不懂裝懂」

走出翻拍即崩壞的魔咒,《航海王》真人版的不俗表現與未來發展

動畫《航海王》是許多人的童年記憶,觀眾們喜歡草帽小子一夥人的性格,也對他們在偉大航道的冒險感到熱血沸騰。而當作者尾田榮一郎宣佈要真人化時,許多人不免擔心會崩壞,不過如今卻似乎繳出不錯的成績。

AI翻譯當道:有了科技與人工智慧,我們還需要學英文嗎?

在AI還不風行的時代,翻譯是一項有系統的專業,學會第二外語對於探索世界如虎添翼。然而當科技發展至人類能不透過學習,僅操作即時翻譯AI就能使用第二外語時,則挑戰了學習本身的核心價值。

承載故事的人-劉冠廷:Be water 像水一樣清澈,有無限的可塑性

劉冠廷,以《你的婚姻不是你的婚姻-聖筊》入圍第58屆金鐘獎男主角獎,而近年來在台灣掀起一波「冠廷宇宙」使大家漸漸看見他背後的努力與對於演戲的每一分執著,他是一個承載故事的人,像水一樣,有無限的可塑性。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宮崎駿用一部《蒼鷺與少年》走遍我們的人生

「這是最後一部」在2013年時曾經表示自己不再投入長篇動畫的宮崎駿宣言,在後期被打破最後一步的發言,又開始製作新動畫。 而這次在2023年耗費多時完成的動畫作品,其風格和劇情的安排卻呈現兩極化的結果。

出道30年,從電視明星變為網路紅人之路:斯斯感冒膠囊御用明星「羅時豐」

你聽過「感冒用斯斯~咳嗽用斯斯~」的廣告嗎?在電視中唱著廣告歌曲的羅時豐出道時是台語歌手,卻不甘於被標籤定義,54歲的他現在甚至經營起Youtube,成功迎來演藝事業第二春。

連小勞勃道尼都認證,用瓦楞紙做出鋼鐵人的藝術家鍾凱翔

紙雕藝術家鍾凱翔從喜愛昆蟲的孩童時期開始,便以紙材探索創作,還成功做出1:1等比例的鋼鐵人模型。儘管受到質疑,他始終忠於自我,不曾改變作品的風格,而這份堅持不成功吸引了小勞勃道尼,也吸引了世界。
Total
0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