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曾經在都市工作,那裡的生活充滿著速度感,必須隨時移動、調整,與其說在都市的生活有著各種機會可以選擇,我倒覺得在那裡,我是被城市選擇的人。驚覺自己過得越來越失去了自主,於是我回來了。
火車早就融入日常之中了
回來通霄已經六年,每天早上我都會搭著火車來到苑裡工作。像我這樣的人還不少,另一個朋友是苑裡人,工作關係時不時就搭著火車往彰化、新竹跑,到那裡再轉乘高鐵到更遠的地方,火車就像是我們的捷運一樣。然而即便我們對火車的依賴性很高,我們對它的過去卻是一知半解,也可以說是不求甚解吧!畢竟打從我出生的那天,鐵道就在那裡,我們的生活不能沒有它。
我就住海線,大海線生活圈!
海線鐵道全長90.2公里,橫跨了四個縣市,幅員遼闊可見一斑,用捷運來比擬可能有失公允,但是不得不說,海線的生活的確被鐵路圈出了一個生活圈,每當有朋友問起我家住哪裡,我都下意識地回答「我住在海線。」我們都有個共識:海線就是一家人,我們生活在一起,互相扶持也共同為家鄉努力。這個家鄉指的是整個海線。
也許因為人口數量的關係,海線各個鄉鎮的生活機能確實都不完整,卻也互相補足。例如通霄沒有戲院了,我們可能就會約去清水看,結束後到大甲吃頓晚餐,再回到苑裡街上吃個肉圓,我們的日常就是遊走在整個海線鐵路的範圍。
對鐵路的過去談的很多,那未來呢?
然而談海線鐵道的光榮都是過去式了,像我這樣沒有開車的海線居民雖然大有人在,但終究是少數。車子有了、公路蓋了,大多數的人都以汽車、機車作為物流和通勤,對他們而言鐵路早已不再重要。
我的童年青春確實是建構在這條鐵路上,然而物換星移、滄海桑田,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我也會慢慢地不再仰賴這條鐵道。我們對於鐵道過去的陳述很多,對未來的規劃卻很少,海線鐵道的第一個100年,不只創造了回憶情懷、歷史故事,開拓也奠定了海線生活圈的基礎;而下一個100年,它又將帶領著整個西部海線發展成甚麼模樣,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