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照鏡子,發現十年都治癒不了的背上痘痘,突然都消失無蹤了。
我的身體一直都沒出什麼大問題,臉上也漸漸沒有青春痘的痕跡,但是從大學以來,背上的痘痘就一直很茂盛。試過了各種各樣的方法,時常換洗被單,來到日本之後也基本很少吃辣或油的東西;放假的時候也去溫泉旅館放鬆,那一片紅卻如此屹立不搖。
辭職之後半年的現在,無論怎麼胡吃海喝,背上那片紅竟然默默地就被靜下來的心給平息了。
我從來沒有對人生如此滿足過。
一年多前開始猶豫要不要辭職的時候,我是極度懼怕的。就像所有要在人生交叉口上做重大選擇的人,我做了無數個Excel表格,計算每個選項在五年後會帶來的後果和成本,自己可以負擔的程度到哪裡,也看了上百篇文章、Poscast、YouTube,看看別人怎麼在迷惘的時候做決定。
以為在美國訓練了這麼久,我已是天不怕地不怕的人,回到了亞洲,心裡那個傳統守舊的自己很自然地佔了上風。我發現比起以前,自己更愛權衡利弊,對人(或世界)更冷酷,也更自私了。但我不覺得這是壞事。只是越忠於自己罷了。
那天又做了一次16 Personality test,我竟然從一直以來都很穩定的INFP變成了INFJ。最後一個字母的J是Judging,而原本的P是Prospecting。意思是我從一個比較隨波逐流的人,變成一個需要看到目標、會做很多backup plan的人。
神準。可能是幾年在前公司的財務訓練,也可能單純是住在日本久了,對於未知變得很恐懼。我覺得跟一個容易焦慮的人說「不要焦慮」其實沒什麼用。很多時候,焦慮反而是推進他們向前進的動力。
在決定入學建築系之後,我發現了一些變化。比起一年前焦慮遠方的自己,我焦慮的事情變得很now、很present。原來焦慮已經是我人格的一部分,但為什麼而焦慮卻可以改變一個人。
一年前的我擔心哪個選項比較好,比較快,如果我已經三十多歲了,想要懷孕又要開始新的職涯,會不會沒有公司要錄取我。我不斷地比較,希望自己的選項不會遇到那些未知的、巨大的石頭。
經過一年時間的洗禮,身旁有個陪著我冒險的另一半,自己的心態一點一滴的改變了。入學之後,我只擔心今天的報告有沒有準時交,明天的考試會不會寫,暑假要去哪裡玩。回到學生時代,那樣的單純環境,一瞬間把我拉回到現在。說實在的,學期之間根本忙到沒有餘裕去讓我思考那麼遠的未來。
從一年前開始決定辭職到現在,我除了開始學畫畫、準備當初的面試,也因為男友的工作,有機會在電影拍攝現場開始當起了助理和臨時演員,也時常是男友的camera man或是model。開始上學之後,每週的作業就是物理化學算微積分,開始畫素描做模型,每天都要用日文交課堂的心得報告。這個暑假,在尼泊爾住了近一個月,回日本之後又去九州旅行一週。我對這個世界有了更嶄新的認識,而這種多元學習的方式,讓學習這件事變得無敵單純且快樂。
很多人警告我,建築業這個建築業那個,未來很黑暗云云。我很感謝這些大實話,但同時,我一年前若是聽從這些聲音,可能現在就不會在這裡活得這麼豁達。
那天在尼泊爾,一個大三的volunteer問我畢業之後要幹嘛。大三這個階段是日本企業開始招收畢業生的時刻,他正在努力讀日本公務員考試的書。我跟他說,其實自己根本還沒有思考畢業之後要幹嘛,畢業的時候再想就好了。
「好羨慕你,多希望我也有你這樣的余裕(よゆう)」他說。
我跟他解釋,年齡的增長就會帶給你不一樣的觀點。二十出頭歲的我無法想像未來會是什麼樣子,所以我拼命攀爬,極度想要世俗的肯定。因為那是我唯一知道的成功之路。越過那座山之後,我已經嚐到山頂的滋味,也看到更多更廣的路和可能性,因此我的下一座山是為自己爬的。而我也沒有那麼在乎這次的路程要像以前那樣快狠準,要有錢有title。有沒有愛,有沒有對得起自己,有沒有對世界更好奇,比較重要。
辭職這幾年的學費和生活費,也是我工作七年自己賺的。當然我是幸運的孩子,家裡不用我負擔,生活上也還沒有什麼大的責任需要我來扛。但辭職之前的衡量,也讓我清楚人生沒有一步路會是白走的。因為小時候的無知,讓我一頭栽進Amazon,在很快的時間內奠定許多社會人的知識與技能,累積自己的實力與存款,也因為嘗試過了那樣的生活方式,而更知道自己想要什麼而不要什麼。我累積了更多選擇的權利。而辭職唸書的決定,只是在擴大選擇的範圍罷了。
其實選哪個選項都沒有對錯,因為我們無法在平行時空看到另一個人生會是什麼樣子。但在自己的選擇裡面,活出最忠於內心的樣子,應該就是一種成功了吧。
全文轉載自Irene Lu 建築人類觀察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