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自我成長生活《她和她的她》:在聊劇情前,先談談「解離」這件事

《她和她的她》:在聊劇情前,先談談「解離」這件事

255,324FansLike
119,979FollowersFollow
7,421SubscribersSubscribe

文 ∕ 心理師的腦中小劇場 – 劉仲彬臨床心理師

在會談室裡頭,解離是一種讓人印象深刻,卻又不太常見的症狀,它的英文原名是dissociation,意思就是分離。

所謂的分離,指的是「意識」與「現實世界」的分離。意識是一種讓人體驗外在世界與心智活動的腦部歷程,而其中最重要的成分,就是記憶。也就是說,一旦關掉記憶,或是創造新的記憶,都會讓我們的意識與現實世界產生分離。

另一種分離,則是思覺失調症(schizophrenia),它指的是「想法和感官經驗」與「現實世界」分離。但與解離不同的是,思覺失調患者的意識狀態仍在現實,只是對外在世界的訊息出現了異常的解讀,才造成想法與感官經驗脫離現實。

《她和她的她》劇照

人最大的煩惱,就是記性太好

一般而言,常見的解離症狀大概有失憶、恍惚、麻木、遊走、身份分裂,以及喪失現實感等情況。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人最大的煩惱,就是記性太好,這是王家衛告訴我們的答案。

有些煩惱可以一笑而過,有些可以藉由分心讓它提前退場,然而當煩惱不再只是煩惱,而是某種創傷時,我們只能想法辦把它忘掉。說來荒謬,記憶原本是幫助我們活下去的武器,但當它尖銳到足以刺穿大腦時,我們就得忘了它。

只是,該怎麼忘?畢竟這世上並沒有消除記憶的雷射筆,也沒什麼忘情診所可以幫你一刀了結,人要抹除一段記憶,只能靠腦傷或創傷。我看過的腦傷患者,多半是因為車禍、燒炭後遺症,以及血管型失智症。腦傷很公平,它或許會讓你忘記不開心的事,但也會讓你忘記重要的人。

因此,無論是手術或是外力撞擊,一旦抹除與記憶相關的部位,你對世界的基本認知也會跟著消失,沒有愛恨,只剩下大腦放電的歷程。因此每當創傷患者想詢問類似手術時,我都會先請他燒掉孩子的照片,反正之後也認不得了。

至於創傷,那就是更糟糕的狀況。當人對於創傷或壓力的忍受瀕臨極限時,大腦會啟動保護裝置,它可能會暫時斷電,也可能會伸出一隻手,把那段記憶從意識的水線一路往下壓,壓到氣泡不再浮出水面為止。

然而它終究沒有消失,只能盡量不被看見而已,一旦現實世界冒出與創傷吻合的線索,哪怕是一閃而過,都會成為讓記憶浮出水面的破口。於是我們會再次伸手下壓,記憶會再度窒息,而這道反覆施壓的過程,就是解離症狀發作的展現。

圖片來源 VOGUE

大腦守護我們的最後一道防線

雖然解離患者很少進入會談室,但不代表它很罕見。人在現實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會經歷類似的情況,有人突然收到家屬死訊,有人親眼見證伴侶出軌,有人被狼師伸出魔爪,有人則飽受上司言語羞辱。不幸雖然有各自的樣貌,但他們心中可能都有同一句話:「這不是真的!」
否認現實的同時,有人會試著把這段記憶往下壓,有人會把自己抽離成旁觀者,有人乾脆關掉大腦,而這通常是踏進解離的第一步。

「你怎麼不反抗呢?」

這是《她》劇中,最讓人心碎的一句台詞。

心焦的父親得知主角林晨曦被老師性侵後,第一時間不是抱著她,也不是跟她說沒關係,而是問她為什麼不反抗。這是一句很寫實的台詞,畢竟父親沒受過專業訓練,對方又是德高望重的人物,在他腦中有太多問號,有太多混亂的場景,而這些事都沒有解答,所以只能指向孩子,因為這是壓力最少的選項。

但是,孩子嚇壞了啊,不是不反抗,而是人的戰逃本能根本不管用。戰也戰不贏,逃又逃不掉,所以只好把身體留在原地,讓大腦關機,然後告訴自己這一切都不是真的。於是在那當下,或是日後回想起這段畫面時,他可能會有以下幾種反應:
他可能會試著把記憶壓進意識底層,逼自己忘掉,讓大腦多出一道缺口,成了「解離性失憶症」。他也可能會說服自己,那不是自己的身體,直接將意識抽離現場,讓自己成為整齣悲劇的旁觀者,成了「失自我感障礙症」。又或者,他會分裂出另一個人格來抵抗對方,成了「解離性身分障礙症」,也就是所謂的「多重人格」。

不管哪個選項,都是遺憾收場。在一般人眼裡,這些解離症狀全都詭異到不行,但事實卻是,這是大腦守護我們的最後一道防線。他就像給你一本新護照的傢伙,冷漠卻又堅定地說,「不要回頭,不管如何,你都只能選擇忘記。」

《她和她的她》宣傳劇照

從臨床角度看《她和她的她》

這實在令人悲傷。人居然要必須要逼自己忘記,才能活下去。面對創傷,並非每個人都能起身反抗,於是在這種時刻我們才會發現,原來「逼自己忘記」跟「逼自己面對」差不多,一樣都要被逼到退無可退,一樣都需要強大的能量與意志力才能執行,只是一個往下壓,一個向上看,唯一不同的,就只有箭頭方向而己。

至於主角林晨曦處於哪一種狀態,我認為比較接近解離性失憶。但就臨床經驗而言,此類案主的解離症狀都近似「斷片狀態」,也就是一片空白,而那片空白就像一片安全氣墊,目的是用來緩解衝擊。

然而劇中處於解離狀態的林晨曦,卻用了另一段記憶來覆寫現實,裡頭有被填補的遺憾,也有攸關生死的懸案,因此與其說解離,不如將之視為主角腦中的平行時空(《良辰吉時》有類似設定)。畢竟若忠實呈現臨床上的解離狀態,可能無法維持觀眾的追看欲,懸念只是一種手法,目的是讓解離這字眼被看見,也唯有如此,才能澈底理解創傷對一個人的撞擊程度。

因此,我對於《她和她的她》的劇組充滿敬意,這個題材並不輕快,不過資方願意為它投入成本,編導願意為它材田調撰本,拍得引人入勝,演員願意不分角色善惡傾力演出。雖然成品仍有些缺憾,但在創傷剖繪的劇種中,它絕對是值得被記上一筆的開路先鋒。

最後,我得說句實話,皓明是好男人,但小劉是真男人。

本文經  心理師的腦中小劇場 – 劉仲彬臨床心理師  授權轉載

實習編輯:梁銓
核稿編輯:Xenia

- Supported by Google Adsense -

Most Popular

More from Author

《First Love 初戀》:老掉牙的愛情,為什麼還讓人幸福滿點?

青春總是浪漫,即便到了多年以後,可以支撐往後苦澀生活的甜美記憶所剩無幾,那就只能夠憑藉歌曲、物品或是電影的依戀,讓我們突然想起,是的,我曾經深深愛過一個人,因為那個人,我開始願意相信這世界很美好。

追求完美,是如何阻礙你開展副業?—受眾喜歡,比完美重要

我過往接案,都專注於完美,在提交企劃、網站成果、文字稿件前,都檢查數十次才交給客戶。但是近期發現「追求完美」,並不適用於經營自媒體 / 個人品牌。為什麼?

遠距工作三年後,七個回不去了的改變

遠距工作並非適合所有人,最低條件:要自律。只有自律才能帶來自由。

北一女樂儀旗隊的12個帥氣故事

好奇第一名阿芬阿姨我,經過兩年多醞釀、潛伏與採訪,終於彙整出12個關鍵詞,或許可以呈現這群全台最高調(國慶演出、曝光度百分百)同時也最低調(沒有任何個別成員變成矚目焦點)社團的部分面貌吧。

- Supported by Google adsense -

More Articles

謝馥如諮商師:結婚不是人生的必修課,婚姻不該是關係間的枷鎖

婚不婚看個人,結婚與否各有不同說詞與見解,當你質疑人類為何要結婚?又存在著為何不結婚?這情感層面的拉扯是正常自然的,因為你是情感的動物,過不了情字這條路。

【集眾人之力的年末盛典:社區共好的「鬆勢三日節」12月揭開序幕】

彰化社頭,這個台灣的織襪之鄉,一場由地方青年發起的盛會【鬆勢三日節】即將於年末拉開帷幕。這是一場結合傳統產業、社區共造、品牌經營的匯集之地,各式各樣的想像在這裡發生,共同要為社頭這個地方繪出一段充滿活力的週末。

雲玩家、雲讀者、雲觀眾,到底有沒有資格發表意見?

雲玩家讓人詬病的原因就在沒明明沒有接觸過遊戲,僅僅是透過影片、實況和評論就上網與其他人討論或是發表意見。 用一句簡單的話來說就是「不懂裝懂」

走出翻拍即崩壞的魔咒,《航海王》真人版的不俗表現與未來發展

動畫《航海王》是許多人的童年記憶,觀眾們喜歡草帽小子一夥人的性格,也對他們在偉大航道的冒險感到熱血沸騰。而當作者尾田榮一郎宣佈要真人化時,許多人不免擔心會崩壞,不過如今卻似乎繳出不錯的成績。

AI翻譯當道:有了科技與人工智慧,我們還需要學英文嗎?

在AI還不風行的時代,翻譯是一項有系統的專業,學會第二外語對於探索世界如虎添翼。然而當科技發展至人類能不透過學習,僅操作即時翻譯AI就能使用第二外語時,則挑戰了學習本身的核心價值。

承載故事的人-劉冠廷:Be water 像水一樣清澈,有無限的可塑性

劉冠廷,以《你的婚姻不是你的婚姻-聖筊》入圍第58屆金鐘獎男主角獎,而近年來在台灣掀起一波「冠廷宇宙」使大家漸漸看見他背後的努力與對於演戲的每一分執著,他是一個承載故事的人,像水一樣,有無限的可塑性。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宮崎駿用一部《蒼鷺與少年》走遍我們的人生

「這是最後一部」在2013年時曾經表示自己不再投入長篇動畫的宮崎駿宣言,在後期被打破最後一步的發言,又開始製作新動畫。 而這次在2023年耗費多時完成的動畫作品,其風格和劇情的安排卻呈現兩極化的結果。

出道30年,從電視明星變為網路紅人之路:斯斯感冒膠囊御用明星「羅時豐」

你聽過「感冒用斯斯~咳嗽用斯斯~」的廣告嗎?在電視中唱著廣告歌曲的羅時豐出道時是台語歌手,卻不甘於被標籤定義,54歲的他現在甚至經營起Youtube,成功迎來演藝事業第二春。

連小勞勃道尼都認證,用瓦楞紙做出鋼鐵人的藝術家鍾凱翔

紙雕藝術家鍾凱翔從喜愛昆蟲的孩童時期開始,便以紙材探索創作,還成功做出1:1等比例的鋼鐵人模型。儘管受到質疑,他始終忠於自我,不曾改變作品的風格,而這份堅持不成功吸引了小勞勃道尼,也吸引了世界。
Total
0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