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關係經營親情傷,大腦都記得:陪伴受創孩子重建「愛與被愛」的能力

傷,大腦都記得:陪伴受創孩子重建「愛與被愛」的能力

255,324FansLike
119,979FollowersFollow
7,421SubscribersSubscribe

下午時間,橘色陽光從窗戶外灑進庇護安置家園的藍色走廊,三個男孩在走廊上相互追逐,正在玩「紅綠燈」的遊戲。突然間,庇護安置家園的電鈴響了。這個日常不太會有外人造訪的地方。社工謹慎的走到門旁的對講機和監視螢幕前,詢問這一位臨時造訪的客人。

這時對講機傳來的是男性深沉的聲音:「我是宜林(化名)的先生,我來接她回家。」這時候三名男孩抬起頭看著監視螢幕,其中一名年紀較小,大概五歲的男孩騏騏(化名)指著螢幕說:「是爸爸。」同時間,另外兩個本來一起玩耍、年紀較大的一對兄弟,很快的逃開,在社工還不知道發生什麽事情,不到一分鐘的時間;一個跑到遊戲室的櫃子裡,把自己藏起來;另一個躲到社工辦公室的桌子下,抱著膝蓋拼命顫抖,本來因為追逐遊戲而泛紅的圓臉蛋,瞬間發白。

勵馨基金會家園的社工接著說,這對兄弟在住進安置家園前,曾經遭受過父親嚴重的疏忽虐待。「當那對兄弟看到螢幕上成年男性的五官,和聽到深沉的男聲,表情就變了。」過去的經歷,讓這對兄弟在聽覺和視覺的接受刺激後,孩子的大腦可能判斷這時候會有危險,彷彿是看到施暴的父親,即使他們已經搬離家半年了。

圖片來源 勵馨基金會提供

理解大腦的運作順序 找到陪伴孩子的方式

你發生過什麼事》書中,美國兒童精神科醫生,同時也是神經學家布魯斯 · D · 培理(Bruce D. Perry)以簡易的大腦模型與神經反應,試著說明曾經受虐或經歷創傷的孩子,甚至是成人為什麼會有這些行為反應。

培理醫生在書裡說明, 人的大腦主要分為四個層級, 由下往上分別是: 腦幹(Brainstem)、間腦(Diencephalon)、邊緣系統(Limbic),以及皮質(Cortex),各自有負責的功能,其中最上層的皮質,負責表達、語言與思考邏輯。然而當人們感官接受到視覺、聽覺、觸覺,及嗅覺的訊息時,並不會直接進入皮質,而是最下層的腦幹。

一般時候,當腦幹接受到感知訊息,就會開始與之前的經驗核對、連結,並層層往上傳遞,大腦與身體就會透過各種行為策略,像是維持人際關係、學習技能等,回覆外界與生活的需要。


童年負面經驗長年抑制大腦邏輯思考的發展

不過一旦腦幹感受到了威脅,就會立刻啟動壓力反應。而有過童年負面經驗的人,壓力反應系統曾在兒童時期不時被啟動,系統會變得過度敏感。導致當腦幹接受到「疑似」的威脅訊息,人就會本能的啟動壓力反應:多數人選擇「戰鬥」或「逃跑」,而且即使創傷經驗或暴力事件已經過了數年或數十年。

因為如果腦幹「認為有危險了」,就會將資源能量都聚集在下層腦,以回應生存的需求,而抑制了皮質的思考邏輯,包括辨別時間,這也是為什麼那對小兄弟,即使人已經在安全的庇護家園,在看到像是爸爸的成年男性以及聽到聲音,就會本能地、立刻躲了起來。

有童年負面經驗的孩子壓力反應所產生無論是「戰鬥」或「逃跑」的行為,在安置家園裡可以容易的被社工或生輔員理解與承接。但是如果到了校園或課堂上,這些本來為了適應生存的反應,則會成為孩子在校園或團體生活中適應不良的原因。再加上負責語言與思考的皮質功能遭到抑制,這時候如果學校或社區的照顧者,只透過邏輯溝通甚至是指責方式詢問,孩子往往更難以用說的方式回應,甚至被貼上「問題兒童」的標籤。


壓力讓孩子的大腦失去平衡

「但是當孩子在過度激發,也就是壓力反應系統被啟動時,是很難說清楚發生什麼事的。」勵馨基金會林口服務中心的目睹兒少社工師喬可君說,接著她舉了一個例子。

有一天在社區食堂裡, 男孩小森(化名)突然動手打了一對姐妹。「我們到了食堂後,問小森發生什麼事情,他什麼都沒有說,只是不停尖叫,在食堂裡奔跑。」後來諮商師將小森帶到感官律動調節中心(Sensory Motor Arousal Regulation Treatment Center,SMART Center)【註1】,透過一系列動作的調節,像是走平衡木、瑜珈球拋接等,他的情緒才慢慢穩定下來,看著諮商師說:「打人不對,那排擠別人呢?」

後來透過社工進一步瞭解,明白小森在過去一段時間感受到被這對姊妹的排斥,讓他覺得難受,而這些感受雖然沒有讓他當下情緒失控,但隨著時間累積,情緒無法容納的時候,就看似有了突發性的攻擊行為。

喬可君補充說明,「當小森說出打人不對,那排擠別人呢?這一定是前額葉皮質很高功能時,才能說出來的話,他在告訴我們『冷暴力』是什麼,以及團體排擠帶給他的受傷。」但她也說,小森也是在諮商師和社工陪伴了三年以上,才有辦法透過語言邏輯,更貼近表達他所遭遇的事情與感受,「以前他會用更本能的方式,像是在地上滾、尖叫來表達,當我們想跟他聊聊,他就會躲在桌子底下。」

圖片來源 勵馨基金會提供

透過身體的感知與節奏,讓孩子安定下來

「關鍵是在,必須讓孩子在當下是感到安全的。」喬可君說,勵馨基金會近兩年嘗試運用「創傷知情」的概念,透過身體的感覺與調節,讓孩子安定下來,才有機會進一步與孩子連結、談話。

她再次強調:「當孩子的身體覺得不夠安全,是很難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然而原本社工與心理諮商師較為習慣的會談、諮商,多以「口語」、「認知」作為主要的工作方式,比較難回應孩子在身體感受上遭遇的困境。所以勵馨基金會這一兩年開始調整與孩子一起工作的模式,我們從陪伴孩子身體的調節著手,再進而輔導與治療孩子的人際關係與認知。

《你發生過什麼事》書中也提到:幫助孩子調節,無論是透過身體感知或是有節奏固定模式的活動,像是走路、搖晃、跳舞,或是滾動,都可以幫助因為創傷或童年負面經驗導致過度活躍的核心調節網路(Core Regulatory Networks)【註2】回到平衡的狀態,有助於大腦打開皮質,啟動理性與邏輯,學習新的經驗與壓力回應的方式,其中也包括新的人際互動模式,以及「愛人與被愛」的方式。


開展「創傷知情」療癒網絡,與孩子一起學習「愛與被愛」

如果沒有感受過被愛,就難以知道怎麼去愛人。培理醫生在書裡也提到:「用心、關愛的互動,是組成並塑造核心調節網路的基石。」雖然早期的人生經驗,尤其是童年對於大腦的發展影響非常巨大深遠,但好消息是,大腦有許多神奇的特性,其中一個就是——神經可塑性,大腦很懂得「用進廢退」的道理,也就是重複的行為可以帶來變化,只要多多練習被愛、給予愛,孩子就能跳脫童年負面經驗所形塑大腦習慣的「戰鬥」或「逃跑」模式,而有機會重新學習新的友善、愛人的方法。

勵馨基金會長年的療癒服務中,我們深深知道無論是兒童或是成人,在面對創傷時,都有機會發展出自身的復原力(Resilience),雖然並非能恢復到與創傷前一模一樣的狀態,因為任何生命經驗都會帶來改變,但我們仍然有機會在受傷後,透過與他人情感的連結,重新建立情感與認知的復原能力。

而其中一個創傷療癒的關鍵,就是開展出一個充滿療癒的社區網絡。就是如果孩子所在的學校、社區、機構,甚至是醫療司法單位都能有「創傷知情」的眼光,擁有足夠的資源、工具以及知能,瞭解創傷與童年負面經驗給孩子帶來的廣泛影響,包括人際關係、團體生活與學習等。社會就有機會一起建立出一套程序與互動方式,理解受傷的孩子發生了什麼事,建立正向關係的連結——讓受傷的孩子都能在這個世界上找到歸屬感。

註釋

[1] 勵馨基金會2022 年於林口服務中心設置感官律動調節中心。專門設計來幫助受創兒童及他們的家人,透過身體感官知覺與律動的調節、創傷經驗的處理、安全依附的重建,協助受創兒童改善依附關係;調節生理、情緒、行為;減少解離、重建認知功能。
SMART 相信兒童有天生自然能適應生活、成長與修復療癒自我的本能,我們期待提供一個讓兒童安全放心的空間,使用各式各樣有趣、多元、滿足感官知覺的設備及工具,例如重量毯、大型懶骨頭、跳跳床、瑜珈球等,讓兒童在感覺安全及好玩的狀態下,有一個穩定可靠的大人陪伴去拓展新的身心調節經驗,修補創傷造成身心發展上的失調、並在歷程中能重建其安全依附感。

[2] 核心調節網絡的神經系統遍布整個大腦,神經從大腦下層的腦幹向上發展到皮質。當發生壓力事件時,核心調節網路會通力合作,集結與調節分配大腦資源,以確保我們在面對各種壓力挑戰時能夠保持平衡。



本文經勵馨基金會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實習編輯:陳念渝
核稿編輯:Shiuan

- Supported by Google Adsense -

Most Popular

More from Author

從冰河之下奮力上游:「三條魚」詹喬愉,第2位成功登上聖母峰的台灣女性

從小就熱愛在戶外跑跳的詹喬愉,開始登山後也曾因意外墜落至冰河。雖然左腿神經受損,但憑著對登山的熱情、復健與山友的鼓勵,她終於成功挑戰兩座8000公尺的高山,成為台灣第二位登上聖母峰的女性。

你不敢去的地方,他都去了!「融融歷險記」吳宇堯的非凡旅行冒險

在這繁華的數位時代,吳宇堯不僅是一位YouTuber,更是一位夢想家。他的每一段旅程,都是一次對未知的探索和對自我極限的挑戰。而背後所隱藏的,更有著他對夢想的熱情。透過他的鏡頭,我們可以一窺那些遠方的異國風情,同時也能感受到他那不屈不撓的精神。讓我們跟隨吳宇堯的腳步,一同探索這個美麗的世界。

訪問明星到變成明星:用熱情征服藝人與觀眾的關韶文

想要了解如何從訪問明星到成為明星嗎?來探索關韶文的旅程吧!他的笑聲和熱情不僅征服了藝人,也感染了觀眾。透過他的故事找到追夢和成功的靈感。不管你是夢想者、創作者還是只是想要一些正能量,這個故事都將帶給你鼓舞。

搭上網紅崛起的第一趟班機,你不可不知的元老級團體:這群人TGOP

這群人的影片為何會有這麼多人看?除了安排細緻、橋段好笑之外,他們時常能夠抓到生活中「那些令人共感的時刻」:老師平常都是怎麼罵學生的、服務業都是怎麼禮貌的回擊顧客、過年塞紅包的叔叔阿姨是怎麼講話......這些強烈的帶入感,才是人們點擊並分享的最大原因,而也多虧導演石頭以及出身科班的一眾團員們,能夠在討論的思辯中寫出最有趣的影片劇情。

- Supported by Google adsense -

More Articles

謝馥如諮商師:結婚不是人生的必修課,婚姻不該是關係間的枷鎖

婚不婚看個人,結婚與否各有不同說詞與見解,當你質疑人類為何要結婚?又存在著為何不結婚?這情感層面的拉扯是正常自然的,因為你是情感的動物,過不了情字這條路。

【集眾人之力的年末盛典:社區共好的「鬆勢三日節」12月揭開序幕】

彰化社頭,這個台灣的織襪之鄉,一場由地方青年發起的盛會【鬆勢三日節】即將於年末拉開帷幕。這是一場結合傳統產業、社區共造、品牌經營的匯集之地,各式各樣的想像在這裡發生,共同要為社頭這個地方繪出一段充滿活力的週末。

雲玩家、雲讀者、雲觀眾,到底有沒有資格發表意見?

雲玩家讓人詬病的原因就在沒明明沒有接觸過遊戲,僅僅是透過影片、實況和評論就上網與其他人討論或是發表意見。 用一句簡單的話來說就是「不懂裝懂」

走出翻拍即崩壞的魔咒,《航海王》真人版的不俗表現與未來發展

動畫《航海王》是許多人的童年記憶,觀眾們喜歡草帽小子一夥人的性格,也對他們在偉大航道的冒險感到熱血沸騰。而當作者尾田榮一郎宣佈要真人化時,許多人不免擔心會崩壞,不過如今卻似乎繳出不錯的成績。

AI翻譯當道:有了科技與人工智慧,我們還需要學英文嗎?

在AI還不風行的時代,翻譯是一項有系統的專業,學會第二外語對於探索世界如虎添翼。然而當科技發展至人類能不透過學習,僅操作即時翻譯AI就能使用第二外語時,則挑戰了學習本身的核心價值。

承載故事的人-劉冠廷:Be water 像水一樣清澈,有無限的可塑性

劉冠廷,以《你的婚姻不是你的婚姻-聖筊》入圍第58屆金鐘獎男主角獎,而近年來在台灣掀起一波「冠廷宇宙」使大家漸漸看見他背後的努力與對於演戲的每一分執著,他是一個承載故事的人,像水一樣,有無限的可塑性。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宮崎駿用一部《蒼鷺與少年》走遍我們的人生

「這是最後一部」在2013年時曾經表示自己不再投入長篇動畫的宮崎駿宣言,在後期被打破最後一步的發言,又開始製作新動畫。 而這次在2023年耗費多時完成的動畫作品,其風格和劇情的安排卻呈現兩極化的結果。

出道30年,從電視明星變為網路紅人之路:斯斯感冒膠囊御用明星「羅時豐」

你聽過「感冒用斯斯~咳嗽用斯斯~」的廣告嗎?在電視中唱著廣告歌曲的羅時豐出道時是台語歌手,卻不甘於被標籤定義,54歲的他現在甚至經營起Youtube,成功迎來演藝事業第二春。

連小勞勃道尼都認證,用瓦楞紙做出鋼鐵人的藝術家鍾凱翔

紙雕藝術家鍾凱翔從喜愛昆蟲的孩童時期開始,便以紙材探索創作,還成功做出1:1等比例的鋼鐵人模型。儘管受到質疑,他始終忠於自我,不曾改變作品的風格,而這份堅持不成功吸引了小勞勃道尼,也吸引了世界。
Total
0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