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踏入青春期,亦是大多數父母感到最束手無策的時候。唱反調、十問九不應、自我中心、壞脾氣、沉迷電子用品、無心向學等等⋯⋯父母的「投訴」多不勝數。
你們對子女的失望、擔心,我絕對能夠理解,所謂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曾經有位心碎的母親與我分享,她就讀中二的兒子常說,她是他最憎恨的人。其實這位母親是十分疼愛她的孩子,付出了很多,但兒子的情緒行為一直沒有改善,反而令母子關係變得繃緊,成了他最討厭的人。其實你們這份無條件的愛與關懷,很值得欣賞,當中只是缺少了掌握子女的成長密碼。
青春期的迷失與反動:探索自我的必經之路
青春期,大約在12至18歲,美國心理學家艾瑞克森(Erik Erikson)定義此階段為「尋找自我身分及認同」,換言之你的孩子會開始探索自己的身分、信念價值、能力、喜好、自己在別人的位置、親密關係等等。而自我探索是一個過程,所以你的子女需要時間去確立。心理學家馬西亞形容這個尋覓的過程會出現兩個情況:「打破」及「發現」。打破舊有的自己,以及發現新的自己。
自我身分認同的確立,並非易事,在這個不斷的打破與發現的過程中,你的孩子會經歷迷失混沌的階段。例如你會發現你的孩子經常不能對事情有所承擔,做事總是三分鐘熱度,不能堅持,看到可能令人擔心又氣憤!你的孩子就在這一個「未定型」的狀態,在這個狀態下,他們喜歡不停的嘗試,例如他會嘗試很多不同類型的球類活動,直至找到最喜愛的先安頓下來。所以掌握他這種迷失的背後正在探索的需要,只要經過適當引導,事情就變得有意義。
同時面臨身心的自我質疑
你亦會常聽到父母這樣說,他小時候很乖巧的,但一上了中學時期,性格就變得異常反叛。其實這亦是由於他正開始經歷打破與發現。小時候孩子以「聽話」來回應家庭、學校賦予他的的特定期望,但其實「這個自己」並未經過自我驗證,亦即是心理學家馬西亞形容的「早閉型」,亞洲孩子較為普遍。
當受到環境衝擊下,就開始了自我探索、發現的過程。此時你的孩子可能會變得懷疑這一個自己,他的「自我連續性」就受到了考驗。例如小時候聽話的按照安排去學習優雅的芭蕾舞,到了青春期,開始發現自己原來喜歡泰拳柔道較為搏擊性的活動。從優雅去到活潑搏擊的這個發現,會令孩子感到從前及現在的自己並不能接軌。他們開始質疑自己,在平衡別人的要求同時,又要學會重新認識定義自己,令到從前及現在能順利連接起來。過程中會出現很多矛盾,情緒亦因此而變得不穩定。所以你觀察到孩子的反叛以及你對他的擔心,其實不是不無道理。正如心理學家特別形容青春期為一個危機,孩子會因缺乏自我認同感,出現無力感及自暴自棄的狀態。
同時,身體上的改變,受著荷爾蒙的影響,心理上的變化趕不上身體,也會令你的孩子變得更加敏感,情緒更不穩。他們透過別人的評價來確認自己的價值,如無法確認時,就會變得憤怒、不安,行為上出現反抗父母,甚至拒絕上學等情況。
引導孩子過渡青春期,父母的理解不可或缺
聽起來青春期像一個風暴,充滿着危機,但正所謂有危必有機,這就是你的孩子成長的一個重要契機,及將來能否展翅飛翔的一個重要階段。孩子能否得到適當引導固然是關鍵,因為他們絕對需要我們明白、耐心的聆聽,與富有啟發性的引導才能順利過渡。
父母在此階段,難免會感到無所適從。掌握了孩子的成長密碼,明白他們的反叛並不是故意,知道這是他們正常的發展過程。同時亦要明白孩子暫時出現的問題,並不是你的問題(有些父母會有自責感或認為自己管教無方)。這兩點是非常重要的,一來可以減低你灰心的感覺,繼續與子女同行;而且當你一旦了解到子女行為背後的情感、成長需要,你亦會自然改變應對的方法。方法用對了,管教自然事半功倍。孩子進入青春期,無疑是對全家人的一個考驗,不過這也是你和你孩子難能可貴的人生寶貴課。
本文經Fanny Lo 羅兆愉 心靈治療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實習編輯:陳念渝
核稿編輯:Xe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