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開始接受專業諮商訓練以來,直至執業工作至今的數年間,曾遇過眾多情緒低潮到想死或實際採取過自殺行為的個案。這聽起來讓人很沮喪,但我很榮幸能夠陪伴他們一起面對生命的絕境,也有幸見證他們的人生後來又峰迴路轉,得以體會不同的生命風景。
從我自身的生命經驗與個案故事出發,我很清楚知道那些想自殺、或實際採取自殺行動的人們,其實最初都並非死意堅決。他們都是因為自己距離理想人生太遠,感到太絕望、太痛苦才產生自殺的念頭。他們的目的或許只是希望透過自殺脫離當下的痛苦,以及表達對現實人生的不滿。
其實自殺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防治的。假設在你面前的某個他突然釋放出「想死」的訊息,在專業人士接近並援助他之前,身為一般人的我們也有可以做到的事。其中「陪伴」就是效果顯著且最不容易出錯的行動。
有的時候,你的一個行動就能阻止悲劇的發生。
我整理了以下六大陪伴原則,希望在關鍵時刻能提供你一些方向:
一、先穩定自己的心
首先,無論你是否為專業人員,在當下接收到對方釋放「想死」的訊號時,不免都會覺得緊張、擔心。這時可以先嘗試讓自己靜下心來、深呼吸一口氣,或微微動動自己的身體,調適一下自己的心情。
當穩定好了自己的情緒,確認自己真的做好準備了,這時我們才能給予對方有效的關心。
二、開門見山地討論
當你調整好自己後,接下來你可以嘗試開門見山地直接問他:是否想過什麼自殺的方法?
在這邊不管他的回應是什麼,我們都可以傾聽他為何想要以這種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像這樣攤開來直接討論,並不會使對方更想尋死,反而會有助於他梳理自己混亂的思緒,以及宣洩痛苦的心情。
三、傾聽煩惱和適當作出回應
如果第二條原則對你來說太困難,只要一想到要和他討論自殺,就會覺得不太自在,也不曉得該怎麼討論。那就簡單一點吧,傾聽他的煩惱,並適當作出回應表達你對他的關心。
過程中就算不曉得該怎麼作出回應,也千萬別選擇保持沉默。對方可能會將你的沉默解讀為「拒絕傾聽」。這時候可以適度地用「嗯嗯」作回應,對方也會瞭解到你並沒有拒絕傾聽或忽略他的意思了。
四、切勿給予評價或建議
當對方產生尋死的念頭時,此時的他最不想聽到的話肯定就是:「你想太多了」、「看開一點」等等諸如此類的回應。這些被我們認為是鼓勵的言語,到了他耳中卻會變另外一回事。當你將他正在承受的痛苦輕描淡寫帶過時,他只會感受到自己並不被認真看待。
也因此,與其隨意發表看法或給出建議,倒不如傾聽他的心情,適時地以「嗯嗯」作回應,就如同上述第三點所說的。另外,通常對方向你傾訴煩惱時,需要的並不是問題的解決方案,也不是任何建議,想要的僅僅只是他人的對自己的理解和陪伴。
五、用心理解與陪伴
不給評價、不給建議,很難對吧?這還真不容易,但對方並不想要這些,他需要的只是被理解。你只需要適時地告訴對方:「我在這裡」,並搭配溫柔的眼神看著他。只要你將積極傾聽的態度傳達給對方,他就會感覺到原來還有人在乎自己,這能讓他稍微不那麼孤單一些。
但凡是人都會有需要被理解的時候。這時候不妨就傾聽對方、理解對方,用心地陪伴他吧。
六、尋求專業人士協助
這是最後、最重要也是最關鍵的一步。不論你陪伴對方到了什麼程度,即便他後續的情緒趨於穩定,都請記得要將對方轉介給專業人員提供協助。你可以選擇抽空陪同對方一起去精神科或身心科掛號看診,或是陪著他安排諮商晤談。
如果你認為以上前五大原則都很難做到,那至少要做到在對方絕望時聽他說話、和他保持對話,並陪伴他到有專業人員或其他親友在的場合再離開,且在後續替他尋求專業協助。只要能做到這些,就能極大程度減低憾事發生的可能性。
因應不久前藝人艾成墜樓身亡的消息,各方媒體都在大肆散播相關的報導,我認為這或許會影響到那些情緒起伏較大或較高敏感的族群。我看見此種現象,就也想要做些什麼。所以把這篇早在艾成墜樓事件發生前就寫好的文章分享出來,以此盡點社會責任。
希望這篇文章可以提升人們的自殺防治意識,避免大家的身邊再有憾事發生。
本文經由§詹惠文§ 諮商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