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109萬訂閱的Catie在10月30日拍了一部影片,標題直接寫上「這一切越來越荒謬!!!!」,影片點開便是16分鐘對業配生態的怨言。

「口碑行銷」走回傳統廣告的樣板化?
影片中,Catie首先提到業配會興盛的原因,是因為比傳統廣告更貼近人群──這些有影響力的網路社群使用者能用更平易近人的方式,真實地分享產品心得,而不是像傳統廣告一樣由模特兒拿著產品拍照,帶給消費者距離感。
但這幾年口碑行銷的產業狀況,讓Catie直言「為什麼要走回頭路!!」。有越來越多廠商要求網紅們按照規定,提供有時尚大片感的照片。而這樣的要求也讓網紅們的讓業配文風格越來越一成不變,甚至點進文末的hashtag都能看到眾多相似的照片。
接著Catie也提到,廠商與品牌端會來找網紅合作,除了考量到流量外,也一定有看過網紅們的呈現與創作方式才遞來合作邀約。但近期的合作案件通常只有一份讓人不清楚產品特色的新聞稿與非常繁瑣的照片呈現方式,如服裝顏色、照片主題、限定的場景、髮型與妝容規定…等。
本來創作者可以發揮的空間全部消失,所有人通通變成一個又一個冷冰冰的廣告模特,以「溫度」為出發點的口碑行銷又再次步上傳統廣告的後塵──遠離消費者。
業配文的目的是要大量曝光還是加深品牌印象?
儘管Catie影片底下出現不少認同的留言,但論壇上的討論可不這麼一致。
匿名論壇Dcard便有網友發文提到,通常大品牌有產品形象需要顧及,因此不太能放手讓所有網紅自由創作,加上需要大量曝光(大量發案)時,制定一套合作規範便能減少許多溝通成本。另外也有一篇文章介紹了業配文的形式:「業配合作分很多種,有廣度(爭取曝光)跟深度(加深品牌形象)」。
簡單來說,廠商或品牌端在擬定合作時,會先制定本次合作的行銷目的。如果是週年慶、優惠活動時,為了讓最多消費者看到,通常會用「大量曝光」的方式,廣發合作給網紅,讓消費者可以重複看到品牌優惠資訊,加深對這檔活動的印象。也藉此搭配廣告投放讓消費者可以被品牌丟出的資訊緊緊抓住,進而促成訂單轉換。
但廠商或品牌端沒有要打促銷優惠,而是要推出新品、或將品牌正面印象植入消費者心中時,通常就會讓網紅先試用完產品,再與他們討論合作方向(切角),以產出更具有深度、詳盡介紹品牌與產品的文章/影片。當然,這樣的合作模式就會需要花費更多時間溝通與來回,因為它重的就會是「質」而不是「量」。

那為何我們還需要業配文?它還有效嗎?
儘管業配文章的氾濫,讓它的廣告效果不如業配文剛盛行時那樣有效且深植人心。但在資訊氾濫的時代,「以量取勝」與「目標廣告投遞」的搭配,也還是能在潛移默化之中把品牌的資訊植入每個用戶的心中。(看一次廣告記不住,那我讓你看見十次你就會有印象了吧!)
也因此,在談論業配文「是否還有效」之前,我們可能要先想的是,「如果這些文章都消失了,我們還回得去以前那種靠電視廣告或是平面廣告獲取資訊的方式嗎?」
我們早就習慣於業配文的的「大量出現」了。因為它總會大量出現,讓我們不知不覺相信,就算不小心略過某個感興趣的資訊,它還是會在哪天與你相遇。
實習編輯:Shiuan
核稿編輯:Xe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