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自我成長生活大學生的七項困擾,如何擁有真正精彩的生活?

大學生的七項困擾,如何擁有真正精彩的生活?

255,324FansLike
119,979FollowersFollow
7,421SubscribersSubscribe

「聽了很多成功人士的故事,但是誰來告訴我們,自己的故事是什麼?」

圖片來源:pexels

1.沒有任何課本可以告訴我,我到底喜歡什麼

讀了很多書,從課本到參考書、再從參考書到各式各樣的論文與研究文獻。但沒有一本書告訴過我,該怎麼知道我的熱情是什麼?天賦是什麼?從國小、國中到高中的填鴨式教育一路念上來,以為大學會截然一新,結果卻了無新意,發現根本沒有人教你怎麼找到未來的路。

2.演講舞台上的那些人好厲害,但是真的離我很遙遠

偶爾被朋友帶去聽演講,看著台上的講者眼神閃閃發光,聽著那些不可思議的成功故事,總覺得自己離那座舞台很遙遠。聽完演講後,帶著很像是看完電影後的餘韻離開了那個充滿夢想激情的空間,回到自己的房間,繼續想著下禮拜要交的作業該怎麼辦。

3.我真的很忙

開學前總是充滿幹勁的,選課時總想盡量把課排滿一些,想像自己能夠從這學期的課堂中學到很多知識。琳琅滿目的社團邀請信令人目不暇給,礙於一些人情壓力,我確實也加入了幾個我都有點搞不清楚在做什麼的社團。開學後,課業、打工、社團、補眠、感情與各種朋友聚會佔去了生活中百分之九十五的時間。但幸好現在還是學期初,一切都還在掌握之中。然後是學期中,開始有點覺得蠟燭兩頭燒。一直到放假在即,整個人都燒起來了,追趕各種死線,熬夜和紅牛變成生活常態。

大學四年時光匆匆:大一努力熟悉一切,手忙腳亂地度過了;大二稍微游刃有餘一些,變得更忙了;然後很快地大三來了,大四也就不遠了。中間談了幾次戀愛、做過幾份打工,也參加了社團當小社員,但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大成就。的確有些東西曾經引起興趣,但最後都不了了之,因為要我把書本一丟,認認真真為了將興趣變成工作也沒有那麼多的勇氣。更遑論,我現在讀的科系與我的興趣一點關係都沒有呢。

4.大學科系好像不是我的興趣

「畢業之後到底該做什麼?」

這問題好像在整個大學生活中,偶爾會在我腦海中浮現。但我總是沒時間好好把答案想清楚,下一件事情就又來了。學長姐畢業了,直屬在畢業前跟我們家聚的時候告訴我,他其實也不知道該不該考研究所,但是大學的科系好像也不是他的興趣,所以他想在研究所的時候換個領域試試看,然後就推甄上了。

過年的時候,家人總愛問我,現在大學讀得怎麼樣啊,喜不喜歡自己在讀的東西啊,未來想要做些什麼啊。每次處理這些問題都搞得我頭好痛,好像不考研究所實在不行了。但是要考研究所,又真的不知道該讀什麼好啊。

5.說走就走的旅行,哪有那麼容易

最近這段時間,越來越常聽到自己朋友的朋友,又一個人買了機票去西藏,或是一個人搭了長途火車從亞洲到了歐洲。這些說走就走的旅行,真讓我想不通他們到底哪來的勇氣和資金?

「來一趟說走就走的旅行,回來只會讓你發現,所有麻煩事情都沒有改變,只是被延後處理了。」

我現在手上那麼多麻煩事,哪有辦法這樣說走就走呢?

圖片來源:pexels

6.面對有些人,我知道正在創造很多遺憾,卻無能為力

我知道我很想、很想、很想跟她打招呼,卻不知道怎麼做才好。畢竟,我們現在還不認識呀!這樣做,會不會很怪呢?想破頭還是想不出來怎麼樣才能自然地認識她,只好回去求助親朋好友的建議。

在滑臉書的時候,恰巧滑到一個失聯好久的她的貼文。已經都快要兩三年了,那次吵架後我們都不願意跟對方道歉,一氣之下,之間的聯繫就這樣斷了好幾年。朋友看不下去幫我用我的帳號按下了好友邀請,對方同意了,但我也就此不敢再進一步重溫那段過往,只敢這樣遠遠地、悄悄地看著對方的生活。要按下訊息對話,真的好困難,我很怕她根本不想聯繫,或是她還在為當年的事情對我充滿怨懟。但是我也真的好想念那段與她暢談的日子呀。

該怎麼辦呢?

7.我不想做一件偉大的事,只想守護我覺得重要的事情

我從來沒想過要當偉大的人,更沒有想要做什麼很偉大的事。對我來說,國家與政治都很莫名其妙。曾經看到過一些新聞或文章,很多事情都讓我覺得大人很奇怪,那麼沒有邏輯的事情居然能一而再再而三發生。

我只是想照顧生活中我覺得重要的人。好比說,我只是不能接受身心障礙的同學不能跟我一起上台領獎;我不能接受明明可以好好坐下來討論彼此想法的兩群人,硬是要在公共場合又丟鞋子又丟水瓶互相鬥毆作秀;我也不能接受明明只不過是想住在自己老家的好朋友,卻因為一個很奇怪的「公共利益」被逼的只能搬家。

但這些事情真的好複雜,而我只是一個大學生。

——

以上七項,只不過是千百個青春困擾中的其中七個。
我們在這些選擇與實踐的過程中其實很努力了,也想要讓自己變得更好、更幸福。但是好多時候,還是挺害怕的。

要跟陌生人對話?
要想辦法整理自己的經驗?
要從挫折中站起來?
要從沒有資源中找到資源?
要正面與自己的恐懼與擔憂相處?

這些問題,要以不逃避的態度正面處理,真的很困難。

跨出舒適圈,找到人生新方向

圖片來源:pexels

首先,練習接住自己各式各樣的情緒和困惑。每天花一點時間整理內心的想法,讓自己清楚知道現在面對了哪些問題,然後將所有情緒和問題歸類(比如以上七種)。針對各式各樣的困惑,再進一步歸納出自己人生中重要的元素有哪些。透過整理元素,比較不同選擇當中與甫列出的元素的關係,檢視自己是不是真的朝著自己比較喜歡且想要的生活方向在前進。習慣了之後,其實會開始發現生活越來越有方向,也越來越會知道自己在每個當下應該做些什麼。

清楚了解自己的想法也確定生活的目標之後,可以尋找一些與之相關但具有挑戰性的事情去嘗試。當你開始嘗試跨出舒適圈,就是人生向前邁進的第一步。透過嘗試新事物也能替生活帶來與眾不同的體驗,刺激出全新的想法和感受。這樣一來,生活的精彩就會源源不絕,也就漸漸脫離停滯不前的尷尬了!

希望每位閱讀這篇文章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人生新方向!



張希慈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希希嚷嚷的那些日子


實習編輯:黃勤
核稿編輯:Xenia

- Supported by Google Adsense -

Most Popular

More from Author

告白不一定是為了在一起,也可以是為了自己

在感情中,面對喜歡的人,我們總是不知該如何是好。要告白嗎?又害怕失敗,萬一連朋友都沒得做了怎麼辦?但告白其實不是為了對方,而是為了不辜負那個認真喜歡的自己。

懂外語就能做好翻譯嗎?外語翻譯的兩大守則

懂外語就能做好翻譯嗎?本文整理出三個守則:一、避免碎片化翻譯;二、加強譯入語寫作技巧;三、確認客戶需求。從筆譯工作的技巧層面剖析,教給讀者筆譯工作的小撇步。

我的幸福與任何人無關:感受「幸福」的方法

你曾經因為覺得自己不夠幸福感到迷惘或是困擾嗎?透過弘一法師的故事,幸福其實不是尋找也不是追求,而是站在原地接受和放下。只有找到自己的幸福路,幸福才會紛然而至。

你分得清「書評」與「書摘」嗎?

本文先從定義上著手,分析何為書評、何為書摘。接著將書評和書摘放在一起做比較,統整究竟書齋和書評的差異在哪裡。最後,從閱讀方面概括,無論哪一種都是接近閱讀的方式之一。

- Supported by Google adsense -

More Articles

謝馥如諮商師:結婚不是人生的必修課,婚姻不該是關係間的枷鎖

婚不婚看個人,結婚與否各有不同說詞與見解,當你質疑人類為何要結婚?又存在著為何不結婚?這情感層面的拉扯是正常自然的,因為你是情感的動物,過不了情字這條路。

【集眾人之力的年末盛典:社區共好的「鬆勢三日節」12月揭開序幕】

彰化社頭,這個台灣的織襪之鄉,一場由地方青年發起的盛會【鬆勢三日節】即將於年末拉開帷幕。這是一場結合傳統產業、社區共造、品牌經營的匯集之地,各式各樣的想像在這裡發生,共同要為社頭這個地方繪出一段充滿活力的週末。

雲玩家、雲讀者、雲觀眾,到底有沒有資格發表意見?

雲玩家讓人詬病的原因就在沒明明沒有接觸過遊戲,僅僅是透過影片、實況和評論就上網與其他人討論或是發表意見。 用一句簡單的話來說就是「不懂裝懂」

走出翻拍即崩壞的魔咒,《航海王》真人版的不俗表現與未來發展

動畫《航海王》是許多人的童年記憶,觀眾們喜歡草帽小子一夥人的性格,也對他們在偉大航道的冒險感到熱血沸騰。而當作者尾田榮一郎宣佈要真人化時,許多人不免擔心會崩壞,不過如今卻似乎繳出不錯的成績。

AI翻譯當道:有了科技與人工智慧,我們還需要學英文嗎?

在AI還不風行的時代,翻譯是一項有系統的專業,學會第二外語對於探索世界如虎添翼。然而當科技發展至人類能不透過學習,僅操作即時翻譯AI就能使用第二外語時,則挑戰了學習本身的核心價值。

承載故事的人-劉冠廷:Be water 像水一樣清澈,有無限的可塑性

劉冠廷,以《你的婚姻不是你的婚姻-聖筊》入圍第58屆金鐘獎男主角獎,而近年來在台灣掀起一波「冠廷宇宙」使大家漸漸看見他背後的努力與對於演戲的每一分執著,他是一個承載故事的人,像水一樣,有無限的可塑性。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宮崎駿用一部《蒼鷺與少年》走遍我們的人生

「這是最後一部」在2013年時曾經表示自己不再投入長篇動畫的宮崎駿宣言,在後期被打破最後一步的發言,又開始製作新動畫。 而這次在2023年耗費多時完成的動畫作品,其風格和劇情的安排卻呈現兩極化的結果。

出道30年,從電視明星變為網路紅人之路:斯斯感冒膠囊御用明星「羅時豐」

你聽過「感冒用斯斯~咳嗽用斯斯~」的廣告嗎?在電視中唱著廣告歌曲的羅時豐出道時是台語歌手,卻不甘於被標籤定義,54歲的他現在甚至經營起Youtube,成功迎來演藝事業第二春。

連小勞勃道尼都認證,用瓦楞紙做出鋼鐵人的藝術家鍾凱翔

紙雕藝術家鍾凱翔從喜愛昆蟲的孩童時期開始,便以紙材探索創作,還成功做出1:1等比例的鋼鐵人模型。儘管受到質疑,他始終忠於自我,不曾改變作品的風格,而這份堅持不成功吸引了小勞勃道尼,也吸引了世界。
Total
0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