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的偶然、突然與必然
《喬治亞天空下》劇情描述在街角偶遇的莉莎與吉奧吉對彼此一見鐘情,相約再見的他們忘了留下名字,不料卻被邪惡之眼阻咒,把倆人變成毫不相識的陌生人。生活如常,日日在城市巷弄錯身,他們近在咫尺卻好似光年之外。直到一部電影邀約拍攝,即將飾演戀人的他們能夠浪漫重逢嗎?
榮獲 2021 年柏林影展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的《喬治亞天空下》,為喬治亞導演亞歷山大科貝里傑(Alexandre Koberidze)的劇情長片作品,第二部即斬獲國際影展,以出眾才氣捕捉媲美《偶然與想像》的浪漫日常,以輕快、質樸、簡約之姿,打造出屬於大人的現代童話。

風想告訴她,明天將改變長相的,不只有她。
她愛上的那個年輕人也會。
給大人的童話故事:彼端的台灣光景
先補充,通常我的試映心得都希望用無雷的方式來呈現,避免破壞大家觀影的樂趣,但想聊《喬治亞天空下》就不可避免提及許多細節,如果你想保留觀影的驚喜感,以下建議斟酌或略過即可,歡迎觀賞完再回來看看。
「有很多殘忍的事都同時發生,只是很多人視而不見。」
- 《喬治亞天空下》捕捉的片段,看見生活裡超現實、如夢似幻、幾乎不會發生但還是發生的那些小事,帶觀眾領略日常細微末節的好與壞。
- 《喬治亞天空下》從敘事結構—旁白、章節式、與觀眾對話,以及技術—攝影、運鏡等塑造出滿滿的童話感,這些元素嵌在描繪現實生活的故事中不但沒有顯得突兀,也常令人會心一笑,難怪被說是「給大人的童話故事」,流轉在慢鏡頭和失語的影像中,用雙眼接收光影的刺激和角落裡的生命力。
- 看完《喬治亞天空下》,的確有想更了解喬治亞這個小國的衝動。除了被電影中主要拍攝的城市庫塔伊西(Kutaisi)河邊街景俘虜,位在歐亞交界的喬治亞在政治上兩難的窘境,其實又可以連結到台灣的處境,充滿著既視感,或許歷史真的是不斷重複的悲劇。
喬治亞自 2008 年喬俄戰爭後,不僅與鄰國、強國俄羅斯關係陷入冰點,美方勢力的介入更讓喬治亞國內混亂。他們亟欲擺脫蘇聯帶來的一切,走向民主,想當然得面對保守和激進派的對立,以及政策走不進地方的難題,再加上經濟極度依賴對立國的特性,造就了《喬治亞天空下》如此看似悠哉卻可以墮落成渾渾噩噩的日常。
人民對國家失去信心、走不出國際、茫然度日,只好放眼體壇,靠足球轉移目標。這樣的「無聊」讓小事情都被無限放大,比如說,孩子們在公園裡簡單的足球賽被塑造得好像就是世足現場,也有餘裕關心狗狗的動向和心理狀態。 - 觀賞《喬治亞天空下》的過程是昏昏沉沉,但也不乏驚喜交錯,對多數人而言要度過片長 2 個半小時的慢節奏還是有一點吃力。綜合以上兩點來看,可以猜想這樣的緩慢推移和散漫是刻意為之,雖然私心能再更濃縮去感受衝擊和驚艷,但也能理解為沉浸感滿分的體驗,很美但是苦苦的,只能以童話和小確幸作為逃避現實的包裝,去政治化但永遠躲不掉他的魔掌。

畢竟,如果抓不住眼前的美好,我們又有什麼未來呢?

導演:亞歷山大科貝里傑 Alexandre Koberidze(1984~)
演員:亞妮卡瑟拉潔 Ani Karseladze、吉奧吉博霍許維利 Giorgi Bochorishvili、奧莉可芭貝卡潔 Oliko Barbakadze、吉奧吉安博拉傑 Giorgi Ambroladze
片長:150 分鐘
國家:喬治亞
實習編輯:鄭巧筠
核稿編輯:Xe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