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專題【專訪】擁抱心理鄒孟栩所長:心理師是帶領伴侶直面問題的第三者

【專訪】擁抱心理鄒孟栩所長:心理師是帶領伴侶直面問題的第三者

成立於2019年的擁抱心理諮商所,由一群想要與民眾近距離接觸的專業心理師所組成,其中所長暨諮商心理師鄒孟栩更是有著逾十年的諮商經驗。

但鄒孟栩諮商心理師在大學期間是就讀哲學系,到了研究所時期才轉攻諮商輔導。會有這樣的轉變,其實與她所面對到的心理問題脫不了干係。

鄒孟栩諮商心理師說,青少年時期的她曾有過為心理問題而苦的時候,而當時的諮商心理師以專業的身份陪伴她、傾聽她的話語,並帶領著她從那個狀態中走出去,讓她十足感激。而這段經歷也使她對諮商心理師這份職業產生憧憬,並成為她義無反顧地踏入諮商領域的契機。

在成立擁抱心理諮商所之前,鄒孟栩諮商心理師還擔任過臺北市社團法人觀音線協會愛牽手專線的督導,同時也在學校、醫院、乃至新北市政府等機構擔任諮商心理師,同時她也擁有GCDF(全球職涯發展師)和中國二級心理諮商師的專業證照。除了進行諮商外,鄒孟栩諮商心理師還會就心理和關係等議題撰寫文章,希望能盡自己所能協助更多的人們面對難題。

鄒孟栩諮商心理師希望儘自己所能協助人們面對難題。(圖片來源:小人物拍攝

婚姻/伴侶諮商:重建彼此溝通的橋樑

擁抱心理諮商所成立的宗旨,是期待以「全人心理健康」與「家庭心理師」出發,盡可能的協助有不同心理問題的民眾。因此在擁抱心理諮商所的官網上,不僅可以見到個人諮商的預約服務,也能看到婚姻伴侶諮商、家庭諮商、親子諮商等不同的諮詢主題。

2023年的台灣,已經有約七成以上的心理諮商所開設婚姻/伴侶諮商服務,但婚姻/伴侶諮商其實在數年前都還不是非常熱門的諮商主題,會有這樣的現象,或許可以歸咎在華人「家醜不可外揚」的文化影響。在這種傳統觀念下,不少夫妻或伴侶寧可放任問題逐漸破壞關係,也不願向專業人士尋求幫助。更極端的人,甚至會將「去做心理諮商」的伴侶和「有病」畫上等號。

但即使是關係再親暱的夫妻與伴侶都難免會有意見分歧的時候。人們在不同的家庭、教育背景、環境下成長,並逐漸建立起獨有的人格特質,當我們和另一個對象產生交集時,多少會因為部分觀念不同而產生或大或小的衝突。當關係中的我們自己無法自行解決衝突時,也可以考慮藉一些「外力」的幫助,也就是諮商心理師來協助。

那婚姻伴侶諮商實際上都在做些什麼呢?

在進行婚姻伴侶諮商時,專業的心理師會發揮引導的作用,建立起彼此溝通的橋樑,協助夫妻與伴侶釐清感情中的問題,並試圖改善雙方的關係。鄒孟栩諮商心理師分享,在這段過程中,心理師就好比「中立的第三者」,秉持著不偏袒任一方的原則,觀察和傾聽雙方的狀態,並適時地加以引導,從而改善兩人之間的矛盾。

夫妻與伴侶們將會在諮商的這段過程中更認識對方和自己,從而更能明確地知曉對這段關係最適合的走向,做出對彼此最好的決定。

鄒孟栩諮商心理師分享伴侶/婚姻諮商的運作模式。(圖片來源:小人物拍攝

在關係中學會雙向溝通和彈性調整

在感情觀上,鄒孟栩諮商心理師最看重的就是「溝通」和「彈性」這兩項要素,其中彈性是她認為在成為諮商心理師後影響自己最大的一點。

溝通,即兩點:第一點是表達和傾聽

在一段關係中,雙方都必須學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和需求。我們生而為人,或多或少都有著需求,可能是情感慰藉上的需求,也可能是物質上的。除了懂得表達外,也要學會傾聽對方的想法和需求,這樣才能促成良好的雙向溝通。若是一昧地輸出或接收需求,或逃避跟拒絕溝通,遲早會有一方因此筋疲力盡並放棄這段關係。

另外一點則是讓自己有彈性,意即在自身可接受的範圍內有調整自己的空間。

鄒孟栩諮商心理師在〈【心苦人療癒專欄】在家沒隱私,我要怎麼建立自己的界限?〉談到了「界限」的概念。界限指的是一個限制個人的無形邊界,同時也是幫助人們辨別自己希望如何對待和被對待的基本準則。當界限被跨越了之後,人通常會感覺不舒服,感情中也是如此。

但人終究不可能在關係中固執地守著自己的界限,換句話說,我們無法無時無刻改變另一半的種種,那倒不如有彈性地調整自己的界限,如此一來便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關係中所產生的衝突。但調整的前提是在自己可接受的範圍內,若是為了遷就他人而無止境地擴張界限,最終受傷的仍會是自己。

溝通和彈性是鄒孟栩諮商心理師在個人感情觀當中最看重的兩點。(圖片來源:小人物拍攝

婚前同居與婚前諮商:看見最真實的彼此

在陪伴過那麼多夫妻與伴侶面對關係的困境之後,鄒孟栩諮商心理師分享了一位律師友人對於如何減少「婚姻是步入愛情的墳墓」的方法──假設情侶雙方都有結婚的計劃,不妨在正式結婚前先嘗試同居。

鄒孟栩諮商心理師指出,情侶在結婚前都會對婚姻生活抱有幻想和期待,也就是俗稱的「粉紅泡泡」。而當結婚後泡泡被戳破的那一刻,才發現另一半可能在生活習慣上或是其他方面和自己有著落差,甚至自己可能無法接受這些落差,便有可能產生對婚姻的悲觀情緒。

但兩人若在結婚前先嘗試同居,除了可以更熟悉另一半之外,也可以事先預習未來婚後的實際生活情況,以此確認自己是否願意和對方共結連理,避免在婚後才發現兩人其實不適合共同生活。

當然同居前還是要先經過縝密的規劃,藉此瞭解到同居的目的在於共築二人空間,以此為目標實際相處和磨合,如此一來對這段關係才是有益的。如果婚前同居不容易執行,鄒孟栩諮商心理師也建議可以透過婚前諮詢的方式,讓情侶們更認識彼此。

婚姻伴侶諮商傾向於解決夫妻在婚姻中的衝突與不協調,是一種「事後補救」的概念,例如外遇、性生活、溝通不良等等,而許多走到婚姻伴侶諮商的夫妻,在討論時的氛圍都十分衝突與緊繃。

所謂的婚前諮詢,強調的是「事前預防」

剛剛提到情侶在結婚前都會對婚後生活抱有幻想和期待,為了減少粉紅泡泡被戳破的失望感,情侶雙方可以先就目前的關係整理出一些彼此想法與生活上的差異,透過與心理師的討論達到關係的改善,以及為未來婚姻生活做足規劃。

鄒孟栩諮商心理師分享道,擁抱心理諮商所在婚前諮詢時會透過一份完整的量表來讓情侶了解彼此目前在關係中的狀態,量表內容包含:關係動力、金錢觀、家人關係,性生活等。透過量表的檢測與心理師的說明,情侶能夠更具體的認識彼此的關係以及知道可以調整的方向。

鄒孟栩諮商心理師建議伴侶結婚前可以先嘗試同居和進行諮商,進一步瞭解彼此。(圖片來源:小人物拍攝

釐清緣由,讓問題就此畫下休止符

「既然結婚會有結婚典禮,那請問你認為可以有離婚的典禮嗎?」

鄒孟栩諮商心理師認為,「典禮」是一種象徵,代表著生命另一個階段的開始或結束。從這個角度來看,「離婚的典禮」除了簽署離婚協議書,拿到新的身分證之外,應該還可以有其他的選擇。

鄒孟栩諮商心理師提到,在一些心理諮商工作中會遇到個案在離婚後,情緒上並不是原本以為的放下了、自由了,反而是深深的憤怒、傷心、失落等,那是因為婚姻在人生經驗中是一件「大事」。當然「離婚」也是一件大事,都是面臨著生活與角色上,甚至是經濟上的轉變。在「生活事件壓力量表」中,離婚是排行第二名,僅次於配偶死亡的壓力事件,但社會卻輕忽了「離婚也是需要準備的」。

這幾年台灣社會對於離婚的接受程度提高,「離婚」不一定會貼上羞恥的標籤。鄒孟栩諮商心理師也表示離婚是一個歷程,在她的臨床經驗中,從開始想要離婚到真正簽字離婚的中間會經歷一段長短不一的時間,這時候夫妻雙方的關係可能是衝突的、冷漠的,也可能是其中一方想要修復彼此的關係。有些夫妻會在這個時候進行婚姻諮商,當然關係修復了是皆大歡喜的,但如果再更了解彼此之後,往往也有不少夫妻會發現離婚也是一種選擇,那就在婚姻伴侶諮商中討論可以怎麼離婚,包含協議彼此的想法、怎麼告訴孩子、離婚之後可以維持怎麼樣的關係、以及說說彼此的情緒。

諮商心理師在這段過程中仍然是個中立的角色,既不會偏袒關係中的任何一方,也不會對這段關係作出評論,而是將目標放在雙方可以怎麼結束,以及減緩因分開而產生的心理壓力。讓彼此不留下遺憾的同時,也讓兩人能夠以更好的姿態去迎接下一段關係。而不是將上一段關係中的問題或隱患原封不動地帶到下一段關係當中,形成惡性循環。

離婚代表的是婚姻關係的結束,但彼此依舊是孩子的父母。不要讓夫妻關係影響到孩子,也是離婚伴侶成為「友善父母」需要學習的課題。所以她建議「離婚的典禮」不應該僅是簽字離婚,也可以是兩人好好的談一談。如有必要,尋求心理諮商或是法律諮詢也都是一種「離婚典禮」。

鄒孟栩諮商心理師認為離婚也是需要做準備的。(圖片來源:小人物拍攝

擁抱心理,擁抱愛和自己

人,會對於感情、歸屬感到渴望是正常的,所以我們建立關係。我們在關係中學習、成長,必然有所損耗。當你在關係中感到疲憊時,不妨考慮向心理師尋求幫助。這並不丟臉,也不代表你或另一半有病,而是證明了你對於這段關係的重視。

也許給予一個機會讓心理師和你們一同直面問題,你們會發現有些事情並沒有想像中的複雜。

鄒孟栩所長和擁抱心理諮商所招牌的合影。(圖片來源:小人物拍攝

擁抱心理諮商所官網

撰稿:振威
核稿編輯:Shiuan

- Supported by Google Adsense -

Most Popular

More from Author

斷捨離的居家法則:極簡不是空,而是對生活和自己溫柔

有沒有想過,為何我們擁有的物品那麼多,生活卻沒有比較輕鬆?買了那麼多號稱方便的物品,可家裡卻越住越不方便呢?物品越多,並一定讓人感覺越幸福。如果想要改變這一切,或許我們可以從「少物」開始。

Tiffany私宅臉部保養:許多知名品牌都是人名,那為何不創造屬於自己的品牌

Tiffany在成立自己的美容工作室To Tiffany前,曾更換過好幾次工作。這些工作的領域各不相同,她卻在輾轉中悟出了屬於自己的創業心法。

Sony攝影大賽冠軍是AI創作?我們該如何定義原創

Sony攝影大賽公佈了2023年度的獲獎名單,但一名獲獎者竟在頒獎現場當眾揭露自己的作品是由AI所創作的,並拒絕領獎,以要求大家正視AI對攝影創作的衝擊。

温咖啡老闆温秉錞,用幽默咖啡語錄將溫暖泡在咖啡裡

温咖啡是一家坐落在台北市松山區的咖啡館,以每日一句的咖啡杯語錄為其特色,句子詼諧的風格往往會使人們不禁會心一笑。而温老闆温秉錞則以咖啡師的身份承諾,雖然以語錄為特點,但他在咖啡本身的投入絕對不少於語錄。

- Supported by Google adsense -

影評人的職涯求生指南:專訪雀雀與張硯拓

自由業者加上文字工作者,兩種搭配聽起來就非常難賺錢的工作,卻是現在許多上班族轉職的嚮往之一。在影評人雀雀和張硯拓的經驗裡,成為一個專業的影評人,首先需要的可能是熱情與目標、仰賴的卻是長期的自律與堅持。更重要的是,是不是擁有能夠接受薪資浮動以及「不作不食」的覺悟。

隨著審美潮流變動的「創業」:專訪五分埔服飾業者佩筠

聽到「創業」,大多數人立刻會想到的是和網路數位相關的「新創產業」。但在五分埔,時尚服飾的創業幾乎奠基於台灣早期的「聚集經濟」,並隨著消費者和流行的審美不斷變動,是一種既傳統、又創新的產業,而佩筠一家的服飾經營故事,正是台灣近30年來的產業縮影。

從無到有,建構扎實世界觀:《人選之人》導演林君陽專訪

林君陽執導的《人選之人》上映不到一週就衝上台灣NETFLIIX收看榜第一名,並受到韓國議員的關注推薦。以「台灣選舉文宣幕僚」為全劇焦點的設定,但不如真實世界狗血的作品,到底如何成功吸引觀眾目光的呢?

因為我們是最佳夥伴,所以我們結婚(下)

出版《男人的愛情研究室:談一場不追不求的戀愛》及《自信力:13堂關於事業、情感、人際關係的自信課的Mr.P,將在本文和讀者分享自身的婚姻觀:當真愛來敲門時,不是從利益為考量,而是因為信任,而決定成為共度一生的夥伴。

因為我們是最佳夥伴,所以我們結婚(上)

本文筆者Mr.P,專為學員打造自信提升課程,以生活作為切入,帶學員在溝通上、關係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定位。在人際之間有著獨樹一幟洞察力的Mr. P也分享了他對婚姻的見解,從常見的婚姻迷思切入,探討婚姻的目的。

AI時代真正該擔心的是什麼?

自OpenAI推出ChatGPT以來,人們不免也開始擔心與討論自己的工作會被AI取代。但職業更替在歷史上一直是必然的,更該擔心的是,AI如何控制我們的思想。

善用通訊軟體,替親子關係增溫

現今科技進步下幾乎人手一機,人與人的溝通也多靠著手機完成。雖然「通訊軟體」讓生活聯繫更方便,卻也好像讓溝通隔著螢幕少了點真實情感流動。究竟,LINE是讓親子溝通更順暢,還是阻隔更多?

《人選之人:造浪者》:「我們不要就這麼算了」面對傷痛,揭開疤

近期紅遍台灣的首部幕僚職人劇《人選之人—造浪者》以創新題材看見台灣政治方面的議題,角色們貼近生活與選舉時事,並展現了在選舉其中的衝突、合作等寫實生活的問題,而其中「我們不要就這麼算了」不僅是全劇的經典台詞,更帶出了觀眾共鳴的去看見社會狀況。

少子化衝擊下,高房價問題有望趨緩嗎?

台灣房市在百年大疫的挑戰中逆勢成長。2021到22年中,全台灣共有35萬件房子被買賣轉。榮景另一邊,台灣的高等教育正面臨嚴峻的少子化。而少子化帶來的首購族減少,是否會影響房價,讓我們分析一下。

向《關鍵少數》學習:放下恐懼,在AI浪潮中尋獲新機

當AI成為一種勢不可擋的浪潮,恐懼、排斥、焦慮都無法真正解決問題,唯有直面害怕的源頭,將焦點放在如何利用AI增強能力、如何更進一步掌握科技,人機共存的未來才得以展開。

打造一部自然真實的台劇:《人選之人》編劇簡莉穎、厭世姬專訪

簡莉穎擁有多年的劇場編劇經驗,而厭世姬是網路知名插畫家,兩人選擇以「文宣幕僚」作為編劇主題,表面上呈現出台灣獨特選舉文化的熱鬧、荒謬、緊湊,但實際在故事面則涵蓋了性別平權、家庭與工作的平衡、職場性騷擾、理想與務實的矛盾等等議題。這一切的緣起,都跟兩人的生活經驗有關。

職涯諮詢超多種!兩大方向快速找到你最需要的服務

對工作和職場失去熱情,可能是內心聲音與外在環境產生了衝突。對於有職涯迷惘或職業倦怠的人們來說,可以從兩個方面來了解自己真正的需求,再進一步分析比較需要的是哪方面的協助,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
Total
0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