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社會實踐環境《如何避免氣候災難》:地球的永續是我們的責任

《如何避免氣候災難》:地球的永續是我們的責任

255,324FansLike
119,979FollowersFollow
7,421SubscribersSubscribe

初讀這本《如何避免氣候災難》,讀完後的心情五味雜陳,但基本上熱血居多。

這本書的作者是比爾 · 蓋茲(Bill Gates),作者在撰寫本書的當下大約是 2020 年末,新冠肺炎肆虐全球一年之際。作者從一個「富人」的出發點和思維,去紀錄他如何關注氣候變遷,以及他為氣候變遷所做出的行動,分析現在地球與各個國家都必須面對與正視的問題,並在最後提出他認為可行的解方行動。

零碳排真的做得到嗎?

首先,為什麼碳排要歸零?書本一開頭,作者問了這樣的問題,無疑是一聲暮鼓晨鐘。「零碳排真的很難,但我們絕對做得到。」作者從分析現況問題開始,現在製造碳排的最大元兇就是化石燃料,化石燃料便宜又便利,相比之下清潔能源除了普遍昂貴,又不一定那麼便利。除此之外,關於氣候變遷的問題不會只侷限在富裕社會,而是對全球的國家都有影響;現行法規往往太過超時,大眾對氣候問題的共識也不高。從歷史上來看,人類從一個能源需求轉變到另一個能源需求,往往需要很長久的時間,而我們必須盡快採取行動,讓清潔能源逐步取代石化能源,才有可能達到 2050 年全球淨零碳排的目標。

作者從五個角度切入,分別是佔據碳排放量最高的五大人類生活習慣:用電(27%)、製造(31%)、耕種養殖(19%)、運輸(16%)與調節溫度(7%)。作者藉由平時關注氣候議題,以及長期投資清潔能源、創新研究等的經驗,在諮詢各種業界專家、科學家之後,所發展出的現況問題觀察與解方提案。

在近代,環境與氣候問題越來越浮上檯面,大眾或許都對這個議題有所了解,但可能受困於個人的力量之小,或因為氣候問題太大,導致在思考和討論環境、氣候問題時,常常淪為紙上談兵,有所熱情卻又不知該如何著手進行改變,最後變成麻木和無奈。

但這本書除了詳細解說現今世界遇到的狀態,分析這些狀態下我們必須解決的問題,並且提出「可行」的解方:這些解方是需要政府、企業、研究單位與個人共同去達成的。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是,這本書讓大眾看到改變的可能性,也創造了氣候議題的對話空間,這對於解決碳排放的問題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氣候變遷、地球暖化使貧困人口的生活品質下降,而造成暖化最主要的問題是來自富國的碳排放量。」──比爾 · 蓋茲

在氣候變遷的影響之下,最直接影響的就是各種地區的貧困人口。氣候災難使這些人(大多是農民)生活不易,而這些罪魁禍首之一,就是富國便利的奢侈生活。「富人與中產階級是造成氣候變遷的主要推手,但這些後果卻是由貧困人口最直接去承擔,他們理應獲得世界各國的援助。」因此,作者在講完各種改善碳排放量的觀察與解方之後,也討論了我們要如何協助其他地區的人,度過這一場氣候災難。

比爾 · 蓋茲撰寫的《如何避免氣候災難》

抱持「共好思維」,讓氣候越來越好

我想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使命和職責,或許在氣候變遷上我們都有同一個目標:要讓地球變得更永續。但是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我們用的是不同的方法,每個人都用不同的方式和管道去讓地球變得更好。比爾 · 蓋茲用的是富人的思維和方式,藉由「減碳」的理想,結合現代各種進步發展的策略,投資清潔能源公司、試圖降低綠色溢價(綠色溢價:從石化/一次性/非環保的能源/產品/發明轉到永續/清潔的能源/產品/發明所必須支付的多餘成本。)、將自己的知識與觀察、解方寫成書出版,他用最直接的方式去努力,以及在一般人較沒有能力去改變的事情上做出行動。

看見作者身為全球數一數二的富翁,卻仍為了全人類的氣候問題去思考、討論、觀察和挹注資源。我開始思考,我可以怎麼樣付諸行動,也讓環境的問題變得更好一點點?我從我比較有經驗的傳播、媒體與編輯角度為切入點去思考:我能不能做一個綠色的網路平台,讓這些永續、環境、氣候議題的資訊更容易被看見,也更容易被公民所理解,進而創造更多元的對話空間?但我後來思考之後,發現這件事已經有很多人在做了,如果我要做些什麼,勢必要從不同的切角進入。雖然如此,但我不會停止思考和行動。

我始終認為,我們要抱持的是「共好思維」,因為地球是大家的,唯有當每個人都放下自私時,追求和平與共好,以及用長遠的眼光來看現在的發展,環境議題才能更有效地去突破和改變。

氣候變遷是每個人都需要面對的問題,而比爾 · 蓋茲無疑做了一個最好的示範,他在他可以做的事情上盡力去行動和改變,或許我們也可以在我們能做的事情上做出改變。我想,我可以做的,就是藉由改變生活習慣與行動,去有意識地選擇各種消費模式與生活方式,分享客觀資訊給身旁的人,促進氣候議題的對話和知識普及化。

撰文:Joshua
核稿編輯:Shiuan

- Supported by Google Adsense -

Most Popular

More from Author

陳意晴|以土地為師,謙卑遊走山海與藝術

她遊走於山海、穿梭於土地與巷弄之中,嘗試用實驗藝術與感官的視角去探尋新的可能性;她走入社區與地方、遠赴離島深入部落,用自己的生命經驗與故事策展;她用行動去愛護與親撫土地,持續推動及辦理自然探索複合藝術的營隊活動

【專訪】慕嶼商行主理人原耕達:兩間甜點店,圓了媽媽與自己的人生夢想

他是原耕達,今年 29 歲,同時是兩間甜點品牌的主理人之一,分別是新竹的高原甜點和宜蘭的慕嶼商行。「我是一個充滿好奇心的人,因此我會持續去嘗試新的事物和迎接挑戰。」年輕的他,也曾告訴過自己:「我以後絕對不要做一成不變的工作。」,而他的好奇心與態度,絕對是成就這一切的關鍵之一。

米拉|十八歲自學生,要一直走在認識自己的路上,才能活得更耀眼!

她是米拉,18 歲的個人自學生,來自新竹,曾經到台南讀過半年的書,兩年內從實驗教育機構回到體制,休學後再度自學。她從舞台出身,參與過大大小小的學生活動,擅長用影像紀錄與詮釋她想說的話,她曾同時擔任過五個單位的校園大使,她也發起過好幾場線上聚會,擔任過各種論壇與活動的自學生講者。 用斜槓自學人去定義她,再也適合不過了,但與此同時,她也想成為一個堅定與溫柔的存在。

Harry Tang|沒有智慧型手機的一個月,我的生活變得更快樂了

Harry Tang,一位在墨爾本留學的中國大學生,半年前開始拍攝影片紀錄生活與人生思考,在最新一部影片裡他執行了一項挑戰,也就是在一個月內只用老人機生活與工作。

- Supported by Google adsense -

More Articles

謝馥如諮商師:結婚不是人生的必修課,婚姻不該是關係間的枷鎖

婚不婚看個人,結婚與否各有不同說詞與見解,當你質疑人類為何要結婚?又存在著為何不結婚?這情感層面的拉扯是正常自然的,因為你是情感的動物,過不了情字這條路。

【集眾人之力的年末盛典:社區共好的「鬆勢三日節」12月揭開序幕】

彰化社頭,這個台灣的織襪之鄉,一場由地方青年發起的盛會【鬆勢三日節】即將於年末拉開帷幕。這是一場結合傳統產業、社區共造、品牌經營的匯集之地,各式各樣的想像在這裡發生,共同要為社頭這個地方繪出一段充滿活力的週末。

雲玩家、雲讀者、雲觀眾,到底有沒有資格發表意見?

雲玩家讓人詬病的原因就在沒明明沒有接觸過遊戲,僅僅是透過影片、實況和評論就上網與其他人討論或是發表意見。 用一句簡單的話來說就是「不懂裝懂」

走出翻拍即崩壞的魔咒,《航海王》真人版的不俗表現與未來發展

動畫《航海王》是許多人的童年記憶,觀眾們喜歡草帽小子一夥人的性格,也對他們在偉大航道的冒險感到熱血沸騰。而當作者尾田榮一郎宣佈要真人化時,許多人不免擔心會崩壞,不過如今卻似乎繳出不錯的成績。

AI翻譯當道:有了科技與人工智慧,我們還需要學英文嗎?

在AI還不風行的時代,翻譯是一項有系統的專業,學會第二外語對於探索世界如虎添翼。然而當科技發展至人類能不透過學習,僅操作即時翻譯AI就能使用第二外語時,則挑戰了學習本身的核心價值。

承載故事的人-劉冠廷:Be water 像水一樣清澈,有無限的可塑性

劉冠廷,以《你的婚姻不是你的婚姻-聖筊》入圍第58屆金鐘獎男主角獎,而近年來在台灣掀起一波「冠廷宇宙」使大家漸漸看見他背後的努力與對於演戲的每一分執著,他是一個承載故事的人,像水一樣,有無限的可塑性。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宮崎駿用一部《蒼鷺與少年》走遍我們的人生

「這是最後一部」在2013年時曾經表示自己不再投入長篇動畫的宮崎駿宣言,在後期被打破最後一步的發言,又開始製作新動畫。 而這次在2023年耗費多時完成的動畫作品,其風格和劇情的安排卻呈現兩極化的結果。

出道30年,從電視明星變為網路紅人之路:斯斯感冒膠囊御用明星「羅時豐」

你聽過「感冒用斯斯~咳嗽用斯斯~」的廣告嗎?在電視中唱著廣告歌曲的羅時豐出道時是台語歌手,卻不甘於被標籤定義,54歲的他現在甚至經營起Youtube,成功迎來演藝事業第二春。

連小勞勃道尼都認證,用瓦楞紙做出鋼鐵人的藝術家鍾凱翔

紙雕藝術家鍾凱翔從喜愛昆蟲的孩童時期開始,便以紙材探索創作,還成功做出1:1等比例的鋼鐵人模型。儘管受到質疑,他始終忠於自我,不曾改變作品的風格,而這份堅持不成功吸引了小勞勃道尼,也吸引了世界。
Total
0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