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花蓮豐濱的露營區「海放你基地」,於2020年12月由一對兄弟和情侶:豐濱海線阿美族正傑(傑哥)、阿文與正傑的女友伊亭共同創立。
傑哥和阿文從小在北部長大,是第二代的都市原住民,雖然小時候經常回部落,但隨著課業的繁重,愈來愈少連結部落,因此對當地是既熟悉又陌生的。而從高中就在一起的傑哥與伊亭,因為喜歡旅遊,因此在大學時期很常一起打工度假,享受以慢步調的生活了解當地,也由此開啟了嚮往做民宿、自己創業的生活。
與家庭和部落抗爭的夢想
「建立露營區的啟發,是我在澳洲工作時受啟發的想法」選擇以露營為主的原因,除了因為買房子改民宿不符合當時的經濟狀況,也想要以帳篷的形式帶給人們「慢活」的精神。伊亭在大學畢業後到澳洲做旅遊業,接觸了盛行在國外的露營區,也想在台灣自己創立屬於自己的露營地。但在回到台灣時,卻發現露營在台灣意外的盛行,且並沒有找到適合的地,因此將這個夢想擱置,直到有一年的過年⋯⋯。
「欸我們家有一塊地!」
那年過年,傑哥說家裡有一塊地而且在海邊,但是那時候才大學畢業兩三年,因此父母是完全不認同也不支持的。但傑哥和伊亭並沒有放棄夢想,和父母抗爭了三年,家人間的關係也因此緊繃。直到到最後,母親終於贊同露營區的開發。可以說,這塊地是革命出來的。
雖然取得土地的認同,但他們並沒有因此而順遂。
「這塊土地有很長的故事。」阿文分享到,他們的家族在豐濱是最大的原住民家族,又因為母系社會的關係,只有大姊可以分配到土地,因此在土地的買賣交易與認同中是複雜的。輾轉的,他們的阿公買到了這塊土地,雖然所有權是他們的,但並不被大家認同。而要在這塊土地上開露營區的他們是不被諒解的,大家都認為是要回去消費原住民文化,連周圍的親戚、部落的人都會認為自己是來搶奪的。
「我們被鄰居親戚揶揄,就像孤獨的一批狼,沒有人願意幫助。」
「從土地的取得到露營區的規劃發展,都是我們三個人一步一步做起來的」從一開始自己研究法規、經常一天來回花蓮只為了遞交資料、牽水牽電也都要申請,第一年還要去借水管接山水到水塔、還有貨櫃浮動的價格討論與設計等等。在前期的準備與第一年的每一次回去是辛苦與困難的,從零到一的過程中,他們不斷學習、一次次突破,就只為了打造自己夢想的家園。
我們回家-不浪漫的與部落相遇,從賣便當開始
我們是返鄉原住民青年兄弟,在都市部落成長的我們,依舊時常聽長輩們說,Pangcah(阿美族)不能忘本。要尋找自己的根,要傳承自己的文化,必須回家。所以我們回來了,這是海放你基地萌芽的初心之一。
「我們想和部落合作,希望可以讓更多人認識阿美族、豐濱。」但是一開始部落以為他們是要騙人的,怕原住民文化會被盜竊所以不願意合作。
一開始不被看好、默默無聞的他們,為了想要讓當地人產生信任與認同自己,因此透過「賣便當」開始,重新認識部落的人。
「選擇賣便當是呼應當地的需求,在每一次送便當發名片時都是讓大家認識自己的機會。」三個年輕人透過便當進入到部落的社群,甚至連海巡署都來訂,這是和部落是第一個合作。第二個合作是奠定在認識大家後,取得基本的信任感,開始重新拜訪附近居民與民宿,努力找尋各種合作的機會。
豐濱是很適合旅遊的城市、適合做觀光。在這邊的競爭者少、又有土地。同時也有有動態性的活動,例如SUP、泛舟等,與文化性,原住民文化歷史的發展。
「我們是用滑地圖的方式找尋任何有合作的可能。」
他們開始把合作性帶入部落,與部落串聯,希望可以豐富海放你基地的「帳篷」元素,也希望可以帶動部落觀光的人流。
一開始營業時,阿文還沒畢業,但已經在當地和其他原住民合作做推廣,開發養蜂等,但因為當地並沒有行銷的概念,因此阿文配合觀光展現出銷售力度,合作帶領遊客來場蜂蜜製作體驗,遊客甚至還會掏出錢包付阿文300塊的解說費,因此就算客人沒有實際消費,也還是可以有點收入;而他們也將客人帶入部落,和當地的發展協會、工作坊合作參加季節性的動態活動可以做。但這麼願意配合的原住民不多,因此在合作上也是有困難的。
「而這些資源都是靠自己主動拜訪、自己開發的。」
因為伊亭有做過旅遊業的工作,因此三個人一起到處尋求合作,並在一次次的合作中讓當地更佳認識自己,也帶來了人流。
「我們想和部落的產業結合。」而部落的發展協會也是開心的,透過人來去增廣部落的收入。另一方面,把客人帶入部落是因為自己還在學習,而部落有現有的智慧與文化,因此先把客人帶到部落參訪,結合部落打造出夢想中的基地。
雖然想把資源帶入部落,但身為原住民的傑哥跟阿文也會有所顧慮與芥蒂,怕「消費」原住民文化,因此,海放你基地選擇低調推動。
「每一個人的立場角度不同,而我們只是希望可以透過基地讓大家更看見這塊豐濱土地。同時,也對在地有基本的尊重。」
麵包與夢想,我們仍為自己留後路
「創業第三年,我們還是無法斬釘截鐵地回豐濱,還是為自己留了一條後路。」因為客人的不穩定,也在剛起步的期間,因此仍然保持著在台北的工作,並用自己的錢推廣自己的家鄉。在台北的工作與海放你基地中,是很難平衡的,只能用意志力堅持。
「我前一天9:00上班,下班後教游泳,午夜才回到家,又要趕回花蓮,用設備拉營釘、準備食材等,招待客人,可能一天只有晚餐客人在休息時才會吃一餐」
週休二日的兩天休假,他們排班回到花蓮接待客人,在前一天凌晨從台北出發到花蓮。
「我們有任意門,但需要三四個小時」他們笑著說。前置作業需要大量時間操作,每次回來都很匆忙,都要耗費凌晨的時間,但又不好找人,也怕處理不好,因此只能台北花蓮兩邊奔波。
「這工作與基地之間很難平衡,只能用意志力堅持。」
支持他們繼續堅持做下去的動力與立場都不一樣。
傑哥說這是「一起打造的地方,這是夢想」,而自己在海放你基地花的時間與金錢是多的,算是孤注一擲。因此想把這邊經營得有聲有色,因為相信自己在前往「財富自由的道路上」
阿文說,因為原住民的血液和土地有很深的連結,而這片土地是和阿公的連結,旁人都說,阿公是個勤奮的人,早出晚歸。也因此,他想,自己有一部分被行為感動,因此不能辜負阿公的辛勞,要好好把這片土地經營下去,傳承他的精神。
「或許,是因為他們兩個原住民不想被別人看不起的堅持,想要反轉印象,因此也讓我激起對這個基地的堅持感。」
因為原住民血液中「愛贏」的精神,與想被社會、家族所接納與認同,三個不畏相信自己走在對到的路上。而在「共同創辦人」的身份下,三者之間總會產生摩擦,但一路共同走到現在的革命情感,三個人漸漸達成平衡,對於自己的立場與決定權是更理解的。
海放自己,走進豐濱體驗慢活的儀式感
米八六(Mipaliw )在阿美語是「互助」的意思,是阿美族傳統的工作模式。聽長輩們說以前在水稻收割期,是沒有機器可以用的,他們就會召集部落親戚族人們互相幫助,組織大家提高工作效率。今天到他家幫忙割稻,明天到她家幫忙種植。工作內容有開墾土地、蓋房子、種稻苗、曬穀物,其實項目還有很多,但都是同一個模式,就是讓阿美人不分彼此,齊心協力,團結一心,凝聚更強大的力量。在過去海放你基地建設的期間,家族的父母、阿姨、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侄子們都有來基地幫忙。不僅一起努力,也一起分享快樂。讓海放你基地重現阿美人的凝聚力,並且將祖先傳下來的生活美學「米八六」在我們這一代繼續延續下去。
海放你基地,希望可以讓來的客人放下手機的享受當下,一起「Have hun」。而來這邊就是要有很多放下,海放自己,讓自己開心,並在這片純淨的土地中,互相幫助、互相支持,延續原住民的熱情與精神,在假期中溫暖每一顆來到豐濱的心。
而三位創辦人也對海放你基地有未來不同的期許與期待。
阿文希望可以在未來結合更多的產業;傑哥則想要「復興家族」,讓大家都可以一起變好,同時也希望可以更深入的發展部落,達成大家「一起分享」的目標,進而打造出「豐濱國」。而伊亭則嚮往著有更多讓返鄉青年回來的機會,也希望可以藉由海放你基地,讓更多人了解原住民文化。
海放你基地,由三個不畏風雨的年輕人共同守護,也希望可以喚起大家對這片土地的共感、共情、共生、共存的意念。
撰稿:鄭巧筠
核稿編輯:Shi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