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宣有三次打工換宿的經歷,由自身經驗出發,分享打工換宿的獨特之處,提供有興趣體驗的人做參考。
近年來,「打工換宿」的風潮在國內興起,「打工換宿」顧名思義是以「勞務」或「專長」換取「住宿」,工作內容、要求則會因店家而有些許差異,可依個人喜好在相關網站或社團搜尋,找到符合自己條件的類型,投遞履歷,等待錄取通知即可。若是在寒暑假的熱門時段,建議提早著手尋找,以免理想的店家已經額滿了。
為什麼要去打工換宿?
「跳脫舒適圈」
打工換宿沒有年齡限制,不過林宣認為大學時期的假期去最合適,把握難得的學生時光,她遇到的夥伴同樣多為大學生。
平時侷限在學業、人際關係的框架,厭倦了日復一日的生活時,換個陌生的環境喘息一下,嘗試從未做過的事,練習獨立處理問題,開發出不同技能,藉由新的激盪,獲得從未有過的人生體驗。
「在地深度旅遊」
打工換宿大多要求小幫手待兩週〜一個月以上,有充裕的時間深度旅遊,真正體會到在地生活,和當地人交流,融入當地文化,造訪當地人才知道的秘境,以深入的角度閱覽沿途風景,而非一般觀光客的短期旅遊,只到知名景點驚鴻一瞥,猶如走馬看花。
「結識各式各樣的人」
身邊沒有熟悉的友人,便是結交新朋友的好時機了!除了和民宿老闆、小幫手交流外,把握機會主動去認識到此住宿的旅人,既然會選擇同個地點,代表在某個層面上是相似的,容易有共同話題。
有時候比起熟悉的親友,面對一期一會的陌生人,有些敏感話題(家庭失和、對人生迷茫、就讀科系和興趣不合等等)反倒能毫無顧忌地侃侃而談,隨意分享彼此生命經驗、人生旅程,遇見更多元的價值觀,體認到世界之大,每個人都承載著故事流浪。
「認識自己」
店家交代的工作完畢後,剩下時間都能自己利用,我們平常過度往外追求知識、能力,這時,除去世俗的各種干擾,放慢步調,將時間留給自己,學習和自己相處。
可能在傾聽旅客經驗而有所感,抑或探索當地的過程中,內心感到悸動,進而向內剖析自我,回歸平靜,誠實地和自己對話,了解自己的喜惡、某種感受從何而來,描繪出自己的模樣,再次找回心中遺失的部分。
先別被期待沖昏頭
在迫切地展開行動之前,為避免敗興而歸,林宣提醒大家以下三項基本認知 :
打工換宿缺乏一定保障,由於本質上是勞力交換住宿的概念,勞健保無法規範,建議先自己辦好保險。
慎選店家,店家可說是整趟旅程中最重要的角色,由於每個人感受不同,評價不一定完全準確,出發前要做好心理建設,否則到了異地,發現跟想像中有落差,也無法馬上回家。因此,事前須多多參照真實的個人過往經驗分享,有助於解決資訊不對等的問題。
切記自己不是單純來遊玩的,店家提供住宿,讓我們省下住宿費,自然就要付出對等的勞力。多數店家希望小幫手能盡興玩樂,工時通常會控制在4小時上下,雖不像一般正職工作那麼長,但也不至於整天玩樂。
總體來說,利大於弊,林宣依舊推薦大家嘗試打工換宿。人生充滿各種未知的可能性,說不定因而有意想不到的收穫。無論是渴望跳脫舒適圈的大學生,或是正值轉換人生跑道期間的社會人士,若想體驗不同的生活樣貌,充分了解相關資訊後,不妨來趟打工換宿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