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秀媛、謝佳勳二人的旅遊著作中,約略能觀察到:在尚未迎來網路通訊、旅遊論壇,以及旅遊愛好者藉線上討論,發表遊記影音的時代之前,所留下的部分「旅行軌跡」。
書中提及的某些旅遊必備物品甚至今日已成為了時代的眼淚,本文擷取兩位作者書中所提及的特殊物件進行介紹,並看見旅遊自90年代至今的改變。
先別講信用卡了,你聽過旅行支票嗎?
回顧90年代的旅行,「旅行支票」是當時最受歡迎的支付方式之一。由國際發卡銀行或一般銀行提供,旅行支票在海外旅行中扮演著便利且安全的角色。不同於現今的電子支付方式,旅行支票讓人們免去攜帶大量現金的風險,而且攜帶方便且易於兌換,可在世界各地的銀行兌換。
現今各家商銀鎖定經常出國的民眾,發行了琳瑯滿目、可以累計里程的、可以兌換商品的、可以有海外購物優惠的卡片。而回溯至90年代,當時海外支付,還只有運通、花旗與聯合信用卡中心等少數幾家發卡的金融單位有配合。當時的信用卡,也不是每個旅人皆能、或皆願申辦。攜帶大量現鈔,又有一旦遺失難以追回的風險。
當時人們使用旅行支票時,需要抄下每張支票的號碼,號碼得與支票本體分開保管,以備失竊之際,向發行單位辦理掛失補發使用;國內購入支票後,先在一處簽名,待國外使用支票付款時,於票面另處再簽名。
然而,不久前的2020年,曾經最好用的旅行支票,也就是美國運通提供的旅行支票,宣告停售,成為時代的眼淚。
你想過可以在飛機上抽菸嗎?
上個世紀的90年代,機艙禁菸雖已漸成趨勢,但艙內仍會區分禁菸與吸菸區。報到的時候劃機位,地勤會詢問要劃禁菸還是吸菸區的位置。吸菸區通常會設置在機艙後段的座位,與非吸菸區當然是完全不分菸,只會用布簾隔起來。
可以抽菸,但是不要在禁菸區的機位點菸,這曾是搭機時應有的禮貌。
1995年,台灣的國籍航空也強制全面禁菸了,這種奇怪的禮貌也不復存在。只是,機艙強制禁菸之後,很多菸槍再也不能跑去吸菸區「哈個一口」,尤其需要飛行7、8小時以上的航程,完全不能抽菸的情況讓老菸槍們相當焦慮,但也只能自求多福。
沒有翻譯軟體,精通外語=旅行能力
在可視、動態的旅遊資訊,相對不是那麼多元的時代,90年代的旅遊節目及其女性為主的主持群,扮演了引領觀眾通過銀幕,凝視異國風情,進而啟蒙部分大眾,將遠走高飛付諸實行的重要角色。
當年的女性主持群,皆擁有嫻熟外語(英語)的能力,多少也形塑了大眾「外語能力幾乎等同旅行能力」的印象,要是不會英語/不敢講英語,抱歉,請跟團。
那個牙牙學英語的年紀,被大人帶著出國旅遊的孩子,經常被耳提面命,上了飛機就要跟空服員講英語,才叫做有「國際觀」。No Chinese!Coffee?Tea or Me?這樣才能拿到毛毯或旅行包喔!
現今隨著網路的暢通、翻譯軟體的普及,足以跨越異國的語言之壁,會講/敢講當地語言,當然行動更方便,但一竅不通或講不通,就善用機翻搭配肢體語言,也能夠到處趴趴走。
旅遊:從高學歷的象徵中解放
當年旅遊節目裡,幾乎清一色高學歷(當時大學畢業就是高學歷),兼具優異外語力(通常指的是英語)的女主持人們,變成許多家庭鼓勵女兒在升學主義體制中,複製貼上的秀異樣版。
不過時至今日,教育的普及、科技的進步,以及觀念的改變,旅遊的門檻不再像過往具有重重限制,跨國的移動變得更加方便。即使不會說外語,世界各國對於外來遊客也具有一定的認識與包容,比起語言,更重要的是對當地文化抱持尊重。
學習成為一個優質的旅客,是無論哪個時代都都不落伍的,下次出門旅遊前,記得帶著一顆尊重與欣賞的心。Bon Voy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