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處理許多家事事件中,無論是離婚、改定子女親權、請求扶養費、請求探視子女等事件當中,發現這些事件當中的孩子都會面臨「忠誠性」的困境。
所以,想和大家來探討子女忠誠性的議題。
什麼是子女忠誠性?
爸爸和媽媽都是孩子的摯親,當父母間持續爭吵時,孩子的心理就會產生「我要選誰」、「爸爸媽媽會吵架是不是我的錯」的錯誤觀念,當孩子面臨此種抉擇,內心就會發生「我要討好爸爸還是媽媽?」、「對爸爸好,媽媽會不會生氣?」、「我好想媽媽,但爸爸知道一定會不開心?」等拉扯,這就是所謂「子女忠誠性」的議題。
面臨忠誠性的孩子會有什麼反應?
當孩子面對忠誠性的難題時,最常見的反映就是「在自己面前說對方壞話」。在離婚的歷程當中,或是離婚後雙方或其中一方還沉浸在過往的仇恨中,孩子會發現,在媽媽或媽媽的家人面前分享爸爸的好,例如:「去爸爸家好好玩」、「爺爺奶奶對我很好」等,媽媽及媽媽的親友即有憤怒、不悅的表情;而在爸爸或爸爸的家人面前分享媽媽的好,例如:「媽媽煮好吃的飯給我吃」、「阿姨帶我出去玩好開心」等爸爸及爸爸的親友即生氣甚至反對。
其實這些情緒孩子都感受的到,當孩子發現,當他分享對方的好就會遭到責罵,為了「自保」、「討好」,孩子就會轉向說「對方的壞話」,例如在媽媽面前說「我覺得爸爸好兇」、在爸爸面前說「媽媽都沒有買東西給我」等,來換取一方的認可及誇獎,但孩子的這些言論或許都和事實有很大的落差,此時,雙方非但無法藉由孩子重新建立信任,反而誤會將越來越深。
孩子「忠誠性」議題未被重視的後果?
父母是孩子初生的第一個人際關係,當孩子從小就面臨忠誠性而慣性「討好」父母的情況未被解決,可能將這與人的相處習慣帶到未來求學的人際關係,而導致子女不擅處理人際問題,甚至走上偏路。而無論父系家族或母系家族的親情與人脈,都是孩子未來人生當中的重要資源,且父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各自扮演不同角色,若忠誠性問題導致子女與其中一方疏離,勢必導致子女缺少其中一方家族的資源,對孩子來說,傷害真的很大。
如何避免孩子面對忠誠性的選擇?
1.了解自己的孩子。
2.不要逼孩子選擇爸爸或媽媽。
3.不要禁止孩子與爸爸或媽媽相處。
4.當孩子分享對方的事情時,予以聆聽。
5.不輕易將雙方爭執的壓力加到孩子身上。
6.教導孩子尊重雙方、明辨是非。
7.建立好良善的會面交往方式並有效執行之,讓雙方都有機會參與孩子的成長。
8.告訴孩子,即使父母分開,他獲得的愛不會因此變少,父母反而會更加珍惜與孩子相處時光。
在案件當中,看到這些面臨忠誠性的孩子,孩子心中想說「我喜歡爸爸也愛媽媽」,但卻永遠擔心被責罵,心中總是滿滿的不捨,快過年了,別讓孩子陷入兩難,別逼孩子選擇忠誠於誰,無論是寒假、暑假、周末或過年過節,讓孩子能回到爸爸家,也能回到媽媽家,讓孩子感受到,兩個家都有溫暖。
實習編輯:鄭巧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