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嫻、百勒絲:事與願違的身體獨白
以舞蹈與主持活躍於演藝圈的小嫻,與前夫結婚近五年,一直沒有生小孩的計劃,直到後來經媒體報導,才曝光了她不孕的身體狀況。根據報導,小嫻經婦產科檢查後確診屬於基因造成「無子宮」,終身無法受孕,右邊卵巢也因良性畸胎瘤而切除,目前只剩左邊卵巢正常排卵。
醫師指出,女性沒有子宮是胚胎發育時的缺損導致,常合併天生無陰道症狀,屬罕見的先天異常。小嫻曾為此遠赴國外計畫取卵,並配合代理孕母(台灣尚未合法),不過多次無果,她曾經說過「不管多努力,都想要為對方生一個小孩」,想要生小孩的願望可說相當強烈。
百勒絲是台灣的知名部落客,2010年在臉書上發跡,百勒絲最具特色的地方,便是她身上不計其數的刺青。百勒絲的粉專上頭滿是她和老公雷門的照片,他們總是矗立於各個景點,雙手牽起,從台灣各地拍到世界的角落,牽手照是他們記錄旅行的方式,也是表達愛的方法。
百勒絲在自己的IG「fairypai」發表長文說明自己結婚之後,一直都想要小孩,然而在一起8年,卻不斷的面對好運沒有來的失望,直至兩人一起去做了精卵檢測。報告出爐之後,醫生表示:「因為妳卵巢功能衰竭,就算不避孕也是不可能懷孕的。」這個意外的消息讓兩人相當驚訝,他們至今都還未放棄有孩子的夢。
還是想要孩子–已婚伴侶的願望
我們看到結婚的伴侶是苦心積慮的想要擁有孩子,不論是愛的表現或是未來的投資,結婚與生育的綁定通常是相對成正比的。
根據資料,1965年之後出生的女性,同一世代生育率開始低於2人。但是,一直到近年,已婚婦女的平均生育數依舊達到2人,世代生育率下滑,其實是因為越來越多人沒有結婚,不孕並非主因。也就是
「結婚的伴侶,大多數都會生小孩;
小孩越來越少,是因為結婚率越來越低。」
許多人傾向結婚,但沒有找到合適對象。由於在社會高速發展,全新世代對於婚姻、家庭角色的期待轉變,而與傳統文化發生衝突,這就形成了婚育配對的困難。這也是東亞較常出現的狀態:生育率與結婚率緊緊相依。
近代平權概念高漲,伴侶由於機會成本考量、或者個人發展等因素,「單身也很好」的概念攀升,加上對於傳統婚姻價值的束縛感到害怕、不婚/不生小孩的比例升高;反而是考慮結婚的伴侶,由於普遍會認為婚嫁生育是一種義務,這些伴侶往往會承受原生家庭的壓力、為了延續家族「香火」或者符合雙方考量過後決定生小孩。
不論生孩子是一種愛的實體表現、或者對於生命經歷的更高體會,這群自願生養的伴侶都擁有更為堅強的精神和對於彼此相互依存的毅力。
有一種將卵凍起來的科學魔法
近年隨著冷凍技術進步,卵子解凍存活率大幅提升到90%,這項技術因此被更廣泛地運用,讓女性在生育時間上多一個緩衝。目前台灣的生殖醫學技術十分成熟,最近開始流行「現在先凍住品質優良的卵,避免未來卵少、無卵的壓力。」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育齡期夫妻中不孕之比例約8-12%,台灣臨床專家經驗則表示不孕症比例約在10-15%,相當於每7對夫妻,就有1對不孕,台灣將近有50萬對不孕夫妻。小嫻與百勒絲並不是唯一有生育困擾的人,而大部分的疾病則有相應的辦法處理。
許多年輕人其實是在等待婚育各項條件成熟時才考慮擁有下一代,也有不少單身族群是抱著備而不用的心態,「凍卵像是買保險」這樣的想法漸漸形成。
考量到卵子品質會隨年齡下降,影響受孕率,因此通常會建議年齡超過30歲的女性,若暫無結婚/生小孩的意願,可以考慮凍卵。若是本身對於生育沒有想像、確定不想要孩子的人,也不需要花錢凍卵,畢竟光是手術就是一筆可觀的費用,將來卵子的冷凍儲存也要支付定額的經費。
不想受孕的人/無法直接受孕的人其實也有其他考量,例如領養、接受捐卵,非異性戀婚姻之中的選擇則較少,只能領養其中一方配偶的親生子女,不過法規不是定型的契約,而是隨著社會變動的,未來針對同性伴侶以及人工生殖的法律或許也會有更多轉機。
一切變成選擇題
「要不要結婚」就像是「要不要生小孩」的前導預告,雖非絕對相關但是正向相關,經過時間流動,生育的課題逐漸會在個人的生命歷程中浮出,選擇權逐漸握在手中的當代青年,只需要捫心自問: 「我想要的是什麼?」
生育及教養其中蘊含的美妙,有人順順利利、也有人不時碰壁。雖然一時無法與伴侶體驗這份幸福,卻也能在其他領域擁抱更多可能性,抓住更多東西的同時,還會覺得這是一場失去嗎?
(編輯/ 小人物雜誌 Lori Hsie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