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Demi 我的正職是旅行
來訪者F,帶著男友時不時仍然掛念著青梅竹馬的議題找上我。
一天F在一個人看電影的當下,突然的感到恐慌,他覺得為什麼他會在這裡,而不是去釐清一些可能會發生的事情。因此他在中場離開,搭著捷運前往男友上班的地方。沒想到只是在等紅綠燈的途中,他卻看到了男友跟青梅竹馬,一起過馬路的畫面。
一切當下的感受,大部分都來自幼時經驗
畫面先到這,我們把時間拉回到剛才F於電影院因為未知而感到驚恐的時候,帶著此這種未知而驚恐感受,我們來到了F的童年。
教室裡F收到通知,家裡又出事了,對於通報的人F感到氣憤,為什麼告訴我出事又不講清楚。於是F所有的焦慮、恐慌全跑上來,因為他不知道這一次又會發生什麼事?
來到了家中,F看見媽媽被爸爸抓進房間又是丟東西又是拳打腳踢,當下的F看見了此畫面完全的驚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儘管極度的恐懼但他不能哭,一旦哭了,淚水便會模糊視線,一旦模糊了視線便不知道要如何去協助媽媽逃出這樣的景況。
在這裡我們看到的是F的內在小孩(也就是小時候的自己)這時候的他確實是無助的。
但回到現在的時空裡,F長大了,我們的潛意識老是複製過往的情感模式,忘記自己早就長大了。
此時,我們邀請長大的F,來到兒時的F身邊,長大的F一看到這個畫面,便衝上前與爸爸一陣的扭打。此時的F既強壯又有力量,而爸爸年長的身體,當然也敵不過成人F的阻擋。他們倆個在一陣扭打後,狼狽地躺在地上。
「你不累嗎?」
「但你媽態度不好」
「我知道」
「但你難道就不能克制一下自己?」
「我已經克制過了但辦不到」
「好吧!克制不了就打吧,不要打死就好」
長大後的F在與爸爸對話完以後,來到了驚慌未定的媽媽身邊
「你就離開啊!」F憤怒又激動地說著,
「我不甘心啊」
「你不甘心什麼!」
「你太不懂事了……我離開以後,你們怎麼辦」
「管他怎麼辦!你現在對我們的唯一幫助,就是離開!」F知道爸爸從未對自己造成傷害
「反正我會再小心一點的」
經歷了這一切,我們離開這幾個場景,F回到我的身邊,如醒悟般的告訴我:
” 是不是大家都已經盡力的,做到自己的最好了?”
來到了一個週末,於大自然的某處,未來的F和男友輕鬆的在草地上散步,就是這位老是掛念著青梅竹馬,以至於F無法諒解又焦慮不已的男友。
F突然如釋重負地對他說:「會不會,你也已經盡力的,做到最好了。」
男友微微哽咽的對F說著:「我是阿..我是….很抱歉,很多事情都沒處理好」
F淡淡著笑說「是阿..」
男友說「那現在怎麼辦?」
F:「看心要的是什麼吧!
故事就到這裡,F也似乎放下了什麼的回到現實生活中。
「我喜歡你的文字,從你的文字所以我來到了這裡,我很好奇,如果這一切被你寫下來,會是什麼樣子。」
我微笑著,並且無法再更感謝F的經歷與智慧,其實在每一個當下的我們,都已經是我們盡可能做到最好的樣子了,也許後來的你,會覺得,當時的自己怎麼沒做到什麼,但其實「每一個當下,都是理應如此。」,F本身,也是盡力的做到他的最好,無庸置疑。而對於其他人,當我們也理解到,身邊那些曾經傷害過我們的人,都已經盡力了,我們通常就能原諒,原諒,就能放下。
我不想成為自己父母的樣子
我想起《美國女孩》這一部電影,女孩一直對媽媽很不諒解:「我最不想成為的人是我的母親,我不想要她的軟弱,成為我的軟弱,不想要她的恐懼,成為我的恐懼。」(我太喜歡這句台詞,因為我們確實會如實的複製爸爸媽媽的情感模式)
「我覺得她可以做得更好!」
「萬一這已經是她的最好了呢?」
當你對他人產生怨恨、不解,甚至只是輕微的責怪他人的時候,痛苦的從來就不會是他人。
人類的設定,就是這麼有趣,明明這些怨,或是想太多,會造成我們的痛苦,而我們,還是會選擇想太多。可是幸運的是,生命的流動,總是會繼續讓我們體驗什麼,直到你領悟。
就像今天的F,他讓我更加堅定的相信,我們生命的所有的經歷,到最後,都會被我們淬煉成智慧的結晶,如果還沒有,也只是還沒有到而已。
題外話
在潛意識深層探索裡,若我們獲得了一些見解或答案,從來都不是外力的協助,而是你與你自我內在的梳理與釐清。
人類的思緒在經歷了諸多的發生以後,就會像屋頂上方爬滿了藤蔓導致屋內昏暗、沈沈死氣,但當你整理爬梳以後,都會看見光明。那不是誰從外面協助你清理,而是你自己從屋內,一層一層的剝開與整理。
原文出處
本文原作者Demi
看更多 Demi 我的正職是旅行 的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