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聽到朋友被家裡安排了相親,定下了婚約,挺驚訝的。
他是敵不過家人的期待,相親、結婚了事?還是早有成家念頭,苦無對象,相親後兩情相悅,喜迎天作之合?是家人的意志、他人的意志,還是自己的意志?
結婚,到底是誰的事?
聽過這樣的故事:新婚不久,一方就被另一方告知:要離婚了。家裡想要他結婚,拿學位,而他只是孝順父母,現在家裡的期待都做到了,離了吧,早點你也可以再找下一個。
在我看來,提出離婚的人不可惡,他的家庭也不可惡;他只是缺乏勇氣,去掌控自己的人生。
也許因為疫情,或者因為個性,一些朋友訂下婚約後,沒有拍婚紗、辦婚禮,只是簡單登記了,然後發個文告訴大家:我們結婚了。也許在某個時代,某些地方,結婚、辦婚禮,是同一件事,是傳統,也是要求;現在,早已是兩個問題。
為什麼要結婚?是因為家裡的原因嗎?這事無關對錯,只是如果是家裡的原因,個人能決定的也不多,我想,對方最好知道。

與家人的溝通,自己才是解鈴人
我和未婚妻討論婚禮時,會頻繁地和彼此確認:「你爸媽會希望有這一環嗎?」「對喜餅、喜帖,長輩們有什麼要求嗎?」以及,「如果他們希望有這些,我們會怎麼做?」於我,許多我認為不重要的「儀式」,如果對彼此的家人很重要,不用堅持不要;但若是觸及到「為何要有婚禮」本身的行為,我想,我們倆都有自己的堅持。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共識是「各自和長輩溝通」。
與其說,和家人「討論」結婚,我更偏向「稟報」。
但當問到,家人們是否有什麼詢問希望、想像?老媽說,她沒想過我會結婚,因此沒有。她說,在她的年代——至少她身處的環境——很多人都會訂婚,許多環節的可有可無,也都照著家裡的要求走,老爸則說,結婚就是我和未婚妻的事,他給予祝福,若有幫得上忙的,就再提出。
我的未婚妻也是,父母沒什麼要求,惟叮嚀:務必確認對方家長,真的沒有要求嗎?在許多人的想法裡,結婚當然不是兩個人的事,甚至不是兩家人的事,是為了維護傳統,延續文化。
我也想過,來日膝下若有兒女,哪些事希望他們傳承,哪些事又完全不提自己的想法,交由他們自己決定。
我們不訂婚,不迎娶(迎、娶,這倆字便不符我們的想像),也希望婚禮以我們想要的形式舉辦;幸運的,四老也有共識,婚禮基本放手讓我們去做。婚後要如何如何,也完全尊重我們的想法。
聽朋友說過,婚前她和老公溝通的,只有一件事:不能和公婆同住。也有朋友分享經驗:男方要知道,婆媳問題,要著落在自己身上解決;女方也要知道,男方和岳父相處不融洽,解鈴還須繫鈴人。

婚禮前,凝聚雙方對婚禮的想像
我們決定辦婚禮。自籌備以來,詢問了不少友人的經驗,也聽到不少故事。我想每一對——每個家真的很不一樣。
有朋友說,家裡的長輩說「婚禮就是賺一筆的好機會」,會精算要請誰,帶幾個人,誰又不該來,預估收益多少;也有朋友不收禮金,只求大家共襄盛舉,舉杯同祝;又有人應家裡要求,家裡親戚長輩都不收禮,因此大虧一筆。
也見過許多橋段,有新人邀請大家在舞池一起搖擺,有人當起DJ;有每個人輪番說上兩句感人故事,也有的輪番爆料;有新郎新娘各自才藝表演,也有人把「我想分享」說出「我想分手」,驚呆了眾人。
有人為家裡人辦一場,為朋友辦一場,目的明確,風格也迥異;有人婚禮只為過過場,給個交代;也有人為了之前包出去不少,婚禮是回收禮金來著。
在我們的想像中,婚禮應該能夠讓她的朋友們更了解我,我的朋友們更了解她,對於那些認識雙方的,則讓他們知道我們對於關係、感情、婚姻的想像,在討論的過程中,便有這一系列問題、圖片和文字的出現。
我們也希望,有一個區塊,是關於我們對共同生活有哪些想像、做了哪些討論,友人們又提出了哪些有意思的想法。希望來賓們走的時候,不管食物多麽好吃,記得的不要是菜色,而是藉由婚禮,他們除了更認識我們,也更認識了自己。
回到實際面,費用也是個考量。有人只登記而不辦婚禮;也有朋友說,他要好好工作,趕快存到50萬,才能辦一場婚禮。於我,婚禮就像許多其他美好的事物,是要準備好花點錢的(笑),希望不要帶來過多實際、心理的負擔就好。
以前,我沒那麼喜歡婚禮,覺得人們其實都是為了自己而去:去喝酒吃菜,去見見老友、認識新朋友,感受氣氛,再順便帶上給新人的祝福,但許多婚禮的座位安排、流程設計,又阻止了人們做到上面這些。
現在,能辦一場自己的婚禮,我不求他與眾不同,又會眾望所歸,只希望他「充滿我們的特色」,讓我們開心也讓大家開心,這樣就夠了。

新人開始討論婚禮前,或許可以先問問彼此:我們要一場怎樣的婚禮?期待藉由婚禮,達到什麼目的?為了誰?自己、家人、朋友,大家各自要的又是什麼?我們願意付出多少心力、金錢,去安排、規劃、執行這件事?
我聽過一些悲傷的故事:婚禮是兩個人結婚最閃耀的瞬間,結束後只剩回憶;有些人甚至在婚禮到來前,就因此開始憂鬱,擔心會變成如此。
我和未婚妻因此不斷彼此確認:過程才是最重要的事。
即便最後不幸因為疫情延期了,當天下雨了,流程出狀況了,我們也已經得到最寶貴的東西:過程中彼此認真討論,一起準備,收到了親友的祝福,而且兩人都是開心的。
本文轉載自丁大為臉書
核稿編輯:Xe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