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桃園的中壢火車站招了一輛計程車出發,沿路上經過擁擠熱鬧的中壢市區,道路一旁站立著各式各樣的樓房,隨著路程的行進漸漸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一望無際的稻田,一手拿著手機搜尋 Google 定位,一邊看著周圍的道路狀況比對,那是一個連在地人都不太容易找到的地方。隨著我們越接近地位點,馬路也越來越狹窄,到最後只剩下一條單行道。路面也從原先平整的柏油馬路,變成有些起伏的泥土地。
司機疑惑地看著眼前:「這裡真的會有店家嗎?」口頭上雖然繼續鼓勵他往前走,但是內心裡確實也懷抱著相同的不安。
在我們轉彎繞過一片樹林後,「晴耕雨讀」的招牌終於出現在面前。一整片開闊的視野映入眼簾,綠油油的稻田以及合院式的木屋出現在眼前。這樣的環境,實在很難讓人與一般街道上的書店聯想在一起。
「用閱讀書本的方式,來閱讀我的店吧。」——洪毓穗
連鎖書店的消失,獨立書店的興起
無論是獨立書店或是連鎖書店(總稱為實體書店),如今都面臨著書市萎縮的市場現實。以國內連鎖書店龍頭誠品作為觀察指標來看,除了前幾年熄燈號的敦南誠品,包含目前全台灣唯一一間二十四小時營業的信義誠品也因為與統一的租約談不攏,而被迫面臨關店遷移的窘境。雖然這兩年的疫情確實是衝擊實體店面的主要理由,然而早在疫情爆發前,實體書店的營業額持續下降、營業目標數字年年下修也是一直以來的現實。另外一方面,電商銷售的營業數目卻是年年增長,除了現代人的生活越來越仰賴網路與電子載體以外,疫情也加速了這個新興生態的發展。
那麼,從誠品持續關店的態勢來看,難道實體書店真的已經缺乏市場機會了嗎?實體書店的類型眾多,也不見得每一間都為人所熟知。如果只是從連鎖書店來觀察整體書市的狀況,必然不會是完整的樣貌。雖然許多出版業裡面的人常常感嘆自己是處在夕陽產業的末班車,但是卻仍然有不少人前仆後繼地繼續耕耘這一畝田。
事實上,每年仍然都會有一兩間新的實體書店開設,而這些人過去的背景也不全然與出版社有直接的關係,他們皆因著對閱讀的喜愛,而在經歷了一個過程的生命歷練後,一一選擇將自己的喜愛付諸實行,在各個縣市的角落點亮了新的書店招牌。其中位於桃園市龍潭區的「晴耕雨讀」就是其中之一。
晴天工作,雨天讀書
洪毓穗大學主修企管系,過去曾經在行銷公司擔任企劃。這樣的背景雖然看似與書籍出版沒有直接關係,但是閱讀對她來說一直都是生活裡的重要養分。在出社會工作幾年後,她感覺自己並不想要持續過著這樣子的生活,正好先生也是同樣喜歡閱讀的人。於是雙方終於下定決心,回到先生在桃園龍潭的老家附近尋找適合的地點,以「晴耕雨讀」作為店名,開起了一間小書院。
「晴耕雨讀」是客家人的傳統祖訓,也是諸葛亮躬耕南陽時的生活寫照。意指「晴天工作,雨天讀書」,這是順應自然環境的生活節奏,也是洪毓穗和先生開設書店的經營理念。書店成立的第一年,先生仍然持續原本的工作,讓洪毓穗試著獨自經營看看。結果意想不到受到市場的熱烈回應,於是先生也辭去了工作專心加入經營。
抵達「晴耕雨讀」的招牌後,映入眼前的是一棟傳統合院式的建築。木製的小門與圍籬就像是在電影魔戒裡哈比人袋底洞一樣,精緻而小巧。推開木門後,是綠色草皮的大庭院,以及用石頭鋪成的小徑。還沒有進到店裡,光是入口的這些空間意向就讓人如此心情上如此喜悅,精神上已經被眼前的景象充滿而轉換。合院由三種傳統建材組成,紅磚為主要牆體,屋頂則是傳統瓦片鋪設而成,而門窗皆為木製框架。光是看著這些自然材質,就讓人內心湧現一種踏實感。
外面的環境已經是如此怡人,實際進入店裡又是另外一個情境。首先映入眼前的是一個碩大的吧台空間,幾張適合小朋友尺度的舒適桌椅安置在周圍,一個小女孩坐在那裡正專注埋首於學校的作業,門口張貼著一張醒目的標註特別強調店內禁止拍照。洪毓穗解釋,那是因為過去曾經有客人把書店當成拍照打卡的景點,也沒有尊重在同一個空間其他閱讀人的感受,為了讓來這裡的人都能專注在閱讀上,所以才有了這一條規定。
內部空間共分成三個區域。首先進入門口的地方可以稱之為「客廳」,在這裡有吧台桌以及沿著窗戶設立的邊桌座椅,這裡的書籍主要販售生活主題為主要類型,另外還包含洪毓穗精心挑選的獨立刊物、獨立音樂與一些文創商品。值得一提的是,這裡也販售著他們獨自發行的書籍。第一年的時候他們嘗試把書店經營所撰寫的日誌收集成冊,結果意外賣出了二刷的好成績。所以決定每年固定出版這些日誌內容作為店裡的特色,如今也已邁入第八個年頭了。
接著往更裡面的地方走,則會來到第二個空間,這裡由兩面書牆圍繞,以文學類與兒童繪本的書籍類別為主。通過這裡之後往更深處探訪第三個空間,視野突然被打開了。一整排的落地窗,將外面遼闊的田園景觀收納進來,與田野如此地貼近,讓人似乎往前一躍能立刻踏入田埂中,幾乎可以聞到芳香的稻草味充滿著整個屋子,背後貼著牆面的書牆則為二手書區。這裡同時也是洪毓穗自己最喜歡的空間,當稍感疲憊時,就會來這裡坐著待一陣子,看看眼前綠油油的田野。
以「閱讀是參透人事物的能力」為概念,營造店內
洪毓穗坦言,自己並不像那些傳統開設書店的人或出版社編輯,用很嚴肅的態度在看待閱讀或開書店這件事。喜歡閱讀的心情,讓她也喜歡與人分享交流。她認為一間書店的經營不等於純粹銷售書籍,如果從很實際的角度來看,電子商務帶來的銷售額絕對是遠高於店面販售的。所以單靠銷售書籍來維持書店營運已經行不通。因為有這個清晰的認知,她對書店的經營就與其他連鎖類型書店截然不同。也許跟以前在行銷公司做企劃有關,她從一開始就不限定只靠書籍販售為生,而是藉由實體活動企劃、餐飲提供、發行自己的獨立刊物等等各種方式來經營這個空間。
獨角獸計畫的發起人李惠貞曾提到:「閱讀不只是唸書,看一部電影、聆聽一首曲子也是閱讀。」這句話意味著,閱讀事實上是一種理解、參透事物與對象的能力。洪毓穗在「晴耕雨讀」中則是徹底實踐了這件事情。她把紙本的閱讀經驗擴散為全方位的知覺體驗,從店名與招牌設計、地點的選擇、室內空間的形式、選書的類別與作家、音樂類型的選擇與運用、活動課程企劃等等彙整為「晴耕雨讀」的具體概念,以實體書店為載體而被呈現了。
在「晴耕雨讀」這裡,閱讀的不只是一本書,而是閱讀洪毓穗與她的先生,閱讀他們咀嚼過往人生輸出的環境,每一個細節的營造都是深思熟慮後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