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社會實踐公益市容和拾荒者權益不是選擇題:萬華50年回收廠熄燈之下的法規爭議

市容和拾荒者權益不是選擇題:萬華50年回收廠熄燈之下的法規爭議

早上7點多,萬華的「一市仔」(台北第一果菜批發市場)結束拍賣,批發商陸續把沒賣完的蔬果用菜車送走,留下一個個廢棄紙箱。整個市場正準備歇下腳步的時候,拾荒者才正要開始忙碌。不到清晨5點出門,推著推車到果菜市場等待。7點半後,一陣忙碌找尋、熟練拆解,將紙箱堆疊以彈力繩固定,9點半出發前往最近的光耀五金行變賣。

「光耀五金行」是萬華在地50年的回收場,卻因違反土地使用分區,在今天吹熄燈號。今(15)日最後一天營業,光耀五金行現場發放平安米,工作人員頻頻向拾荒者鞠躬致意,拾荒者也回應,「被你們照顧十幾年了,謝謝!」

從今以後,拾荒者必須花三倍時間到中正區的西藏路回收場,有拾荒者賴此維生卻行動不便,無奈表示「不知道怎麼辦」。

萬華50年回收場「光耀五金行」宣布紙營業至15日。攝影:陳昭宏
萬華50年回收場「光耀五金行」即將走入歷史。攝影:陳昭宏

萬華「窮人銀行」營業50年 遭認定違反使用分區將熄燈

「光耀五金行」是萬華最後一家回收場,每天有1、200名拾荒者靠著收集回收物在此換取微薄現金,也有「窮人銀行」之稱。老闆黃世隆在今年農曆年前收到一紙台北市府都發局的公文,認定光耀五金行違反「台北市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自治條例」,不得於住宅區設置資源回收場,要求兩個月內限期改善。

然而,「改善」意味著關廠、遷移,空出住宅區用地。儘管光耀五金行一家三代50多年前就已落腳萬華寶興街,比使用分區制度早了10年,但目前幾乎無解套方式,黃世隆不得不決定營業至2月15日、預計3月5日前清空場地。

萬華營業50年的資源回收場「光耀五金行」,在營業最後一天發放平安米。攝影:陳昭宏
萬華營業50年的資源回收場「光耀五金行」,在營業最後一天發放平安米。攝影:陳昭宏
「光耀五金行」周邊老屋近年開始整合都更。攝影:陳昭宏
「光耀五金行」周邊老屋近年開始整合土地,準備都更。攝影:陳昭宏

萬華最後一家回收場吹熄燈號,面對許多仰賴資源回收維生的拾荒者可能因此失去生計,黃世隆無奈表示,「他們(拾荒者)有的流著眼淚,罵我怎麼那麼不夠力、無效(沒用),我也只能一直說對不起。」

營業最後一天,光耀五金行在現場發放平安米,工作人員頻頻向拾荒者鞠躬致意,「多謝恁這些年的照顧」。有拾荒者也回應,「被你們照顧十幾年了,謝謝!」

一片低迷氣氛中,也有贊成回收場停業的聲音。在果菜市場載貨的陳小姐,工作時間也會順便收集紙箱載去光耀五金行賣。他表示原址若能改建成大樓,環境衛生可望改善,提高附近生活品質。

只允許特定分區集中設回收場 「像把批發、零售一起放在工業區」

長期關注拾荒者權益的民間團體五角拌觀察,近幾年台北市中心許多回收場都陸續因為違反使用分區、鄰居抗議、管理者年邁、回收價格過低等因素停業,萬華地區20年前還有10多間回收場,現在卻面臨全數收掉的命運。

根據台北市環保局資料,北市目前有116家回收場,記者比對全國土地使用分區資料查詢系統,扣除慈濟環保回收站、重複地址後總數為93家,約有44%符合使用分區管制(位於工業區、農業區、保護區),而和光耀五金行一樣是「違章回收場」者竟高達56%。

台北市93家回收場土地使用分區。資料來源/台北市環保局、全國土地使用分區資料查詢系統

光耀五金行停業後,萬華市區的拾荒者若要就近賣回收物,只能前往中正區的西藏路回收場。從「一市仔」出發到光耀五金行,一般人只要走10分鐘,年邁、行動不便的拾荒者則要走30分鐘,未來到西藏路更得花上1個半小時。

西藏路回收場回樣坐落於住宅區,違反土地使用分區規定,若未來被迫停業,拾荒者就只能冒險推車過華中橋,或到其他更遠的行政區回收。

有拾荒者就表示,西藏路回收場太遠,以前一天可以到光耀五金行賣兩、三次,現在只能一次,「根本袂和(不划算)」,但為了生計還是會撐撐看。另一名拾荒者也說,以他的身體狀況,一個禮拜只能去一次,但「需要錢,也只能這樣慢慢推(車)過去」。

拾荒者時常得冒險推著回收推車,在馬路與大車爭道。攝影:陳昭宏

肩負都市生活垃圾細分類大任 NGO呼籲住宅區開放設小型回收場

「社區型回收場不應該在都市裡就這樣消失,」五角拌共同創辦人施舜仁表示,一座城市中除了官方的清潔隊,也應存在多元回收管道。

城市生活產生垃圾,施舜仁解釋當中不為人知的「細分類生態」——社區裡的回收場屬於「小盤」,和拾荒者共同撐起都市裡的垃圾細分類;「中盤」、「大盤」則只收單一品項回收物,會嚴格要求小盤的分類品質。這套運作方式讓都市廢棄物精準再利用,也減少市府清潔隊負擔。

以光耀五金行為例,每月光是紙類的資收量就超過100公噸,是萬華清潔隊每月總資收量的一半以上,「如果回收場倒掉,清潔隊就需要用倍數的人力和空間處理(垃圾)。」

都市居民常直接把資收物拿到拾荒者住處,拾荒者細分類後,會再送到社區小型回收場。攝影:陳昭宏
今天(15日)清晨5點半尚未營業的光耀五金行,門口已經有拾荒者放置推車排隊。攝影:陳昭宏
清晨4點半的台北第一果菜批發市場堆滿蔬果紙箱。攝影:陳昭宏

黃世隆也不禁批評,台北市的土地使用分區規定回收場只能設於工業區、農業區、保護區,等於是把大、中、小盤都集中在北投、內湖、南港,「就像把批發和零售一起放在工業區,那到底誰要去面對這些消費者?」

環保團體看守台灣協會發出聲明表示,政府應重視拾荒者的力量和權益,呼籲北市府修訂分區管制條例,將一定規模以下的資源回收業納入「日常服務業」,允許設置於住宅區,並輔導拾荒者和基層回收業做好環境整潔管理。

五角拌則補充,許多直轄市如新北、台南、高雄都已允許經環保局輔導的回收站設在住宅區,高雄更已納管住宅區內、未達1000平方公尺的小規模回收站,呼籲北市府設立管理辦法、檢討土地使用規範,「以管理取代停業」。

除了土地使用分區問題,近年也有不少小型回收場因資收價格銳減而撐不下去。攝影:陳昭宏
除了土地使用分區問題,近年也有不少小型回收場因回收物價格銳減而撐不下去。攝影:陳昭宏

萬華地區的發展,是台灣現代化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篇章。這個地區經歷了許多轉型和變革,從過去的工業基地,到現在的都市生活區,它的面貌和特色也在不斷變化。然而,隨著城市發展的加速,各式的居住問題也隨之浮現。城市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忙於工作、生活,很少有時間和機會去關注周圍的社會現象和問題。然而,對於一個城市的發展和進步,社會問題的解決和改善,每個居民都有著不可或缺的責任和角色。因此,看完文章後,城市居民是否能夠省思現在所處的生活周遭,是否有更多不同的社會現象,是值得探討的。

萬華地區的案例告訴我們,回收場的關閉會產生許多漣漪效應,而這也是當地居民需要了解的。
透過對當地社會現象的關注和了解,城市居民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認識自己所處的社區和城市,發現其中的問題,並積極參與解決方案的討論和實踐。這樣的行動不僅有助於改善當地的社會環境和氛圍,還能夠提高城市居民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

只有通過每個人的努力和行動,才能夠讓城市更加進步。

作者/文: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陳昭宏報導
本文授權轉載至:環境資訊中心 更多資訊也請持續關注官網文章及動態
封面圖片:Photo by Alfonso Navarro on Unsplash


實習編輯:李柏儀
核稿編輯:Lori

- Supported by Google Adsense -

Most Popular

More from Author

台灣女性勞動史:從家中走入社會,除了教育,還得對抗傳統體制

現今的女性,在職場、家庭、社會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但百年前的今天,女性要進入職場工作並不容易。女性早期受到倫理道德綁架,更被傳統思想限制自由,直至日治時期,纏足陋習下令禁止,女性得以參與社會活動,開始有更多女性接受教育、接受專業培訓,接而得以翻轉地位身份。日治時期,已經有女教員、女醫生……高知識職業的出現,更為女性的地位及能力紮根。女性就業,是台灣走向現代化的指標。女子力的時代!

中地理論:經濟學告訴你,為何城市之所以為城市?

大都市是怎麼形成的?各區域的發展只要平均就好嗎?這篇文章我們將深入探討,從「中地理論」、「共同冪次律」出發。區域發展的關鍵在於,不是所有地區平均分配就好,更要因應各地優勢,打造因地治宜的產業政策,才能讓生活在各地的人擁有良好生活品質。

比台灣大44倍的垃圾島!被洋流匯集的海洋污染物

美麗大海的遠方,我們不曾踏足的那處,有座比台灣大四十四倍的垃圾島,正在一點點侵蝕海洋生態。太平洋長期被副熱帶高氣壓籠罩,導致北太平洋環流系統是相對靜止的區域,而風、洋流、海水旋轉方向,導致垃圾集中,形成一座「垃圾島」。我們應該用什麼方式正視這座明顯的島嶼呢?

少子化:到底誰不生小孩?東亞文化對未婚生育的不友善是關鍵

結婚,生育,兩者其實有很大的關係,台灣生育率逐年下降,這並不只是台灣,而是各高發展地區都擁有的問題。年輕人為什麼越來越不生孩子?教育越來越完善,導致學習的時間拉長,更多人對事業放重,結婚的年齡便越來越晚。亞洲人習俗婚育,不結婚不生育的習慣並非不好,卻逐年在降低生育率。結婚年齡上昇,生育數下降,連結的關係到底為何?點進文章來一窺究竟!

- Supported by Google adsense -

《一代宗師》:人生,就是一場功夫;一橫一豎,都是情。

《一代宗師》是對王家衛認識的集大成,集結了過往王家衛在影壇路過的足跡。電影中的臺詞宛如同人生的縮影,用美來裝幀人生,而非唯美卻毫無重量的虛有其表,在爐火中純青。

在埔里,用心經營一間小店:用點心港式早午餐

一間位於南投埔里的用點心港式早午餐,小小的店面,由一對夫妻共同經營。一如店名「用點心」,他們用心做好每一份點心,希望把好的品質和食物,分享給每一位來到店裡的顧客。

王凱琳博士:突破MBTI的侷限性,讓職涯諮商師助你一臂之力

在科技業一待就是十多年的凱琳,經過科技業不同部門的工作,讓她逐漸覺得MBTI是一個很有用的工具,可以協助自己了解人跟人之間的差異,但越加深入了解,也明白MBTI其實有其侷限性。

我用不上 ChatGPT 的理由,你呢?

自從ChatGPT問世以來,網路上出現愈來愈多結合應用的討論與教學,但作為工具,ChatGPT仍有其限制,小說家麟左馬從「精度」與「相關性」兩點分享自己現階段用不上這個工具的理由 。

Mr. Lobby:咖啡的純粹加入Battle,雲林隨之舞動

有一種創業心態,不是賺著大錢或追著流量,而是跟著自己的心走。在雲林斗六的Mr. Lobby,主打自家咖啡烘豆,並提供各行各業創作者在他的烘豆場域交流。Lobby用Battle的熱血和咖啡的甘甜,描繪出地方大摳的生活樣態,也為雲林添上一抹新鮮色彩。

毛小孩的守護神們!台灣民間信仰裡的動物神

近年少子化的現象之一,是寵物取代人類成為家庭裡的「毛小孩」。毛爸媽們對毛小孩的關愛,衍生出相應的產業與服務。而其中,過去被視為是「人的」宗教信仰,如今也開始關注毛小孩的安全與健康,使得提供動物相關服務的廟宇與日俱增。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台灣有哪些祭祀動物神的廟宇吧!

焦安溥:從歌曲中穿梭,用音樂感謝人生無常

2022年底,安溥發行新專輯《9522》,刻劃自己從1995年到2022年一路以來的心境轉變,並於同年平安夜舉辦十年一度的《潮水箴言》演唱會。近期金曲入圍名單公布,安溥雖未入圍最佳華語女歌手,她的音樂與歌聲早已撫慰許多角落裡的靈魂,撰寫本文的汪羽正是其一。透過敘寫安溥的創作歷程與自我認同,似乎也帶著聽者在音樂與生命中找回自己。

專訪中執委許菡芸:為世界帶點美好的政壇青年力量

許菡芸身為政壇年輕一代的力量,在政壇耕耘已久。經歷過選戰失利,卻仍持續在政壇打拼,嘗試為民眾生活帶來更多美好,也尋找青年於台灣的價值。

從《人選之人》看見政治工作的職人甘苦:專訪作家張慧慈

《人選之人:造浪者》作為台灣第一部政治幕僚職人劇引起熱烈關注與討論,劇中呈現台灣社會政治生態與選舉文化,並以性別平權議題為故事主線,描繪女性在職場所面臨的挑戰。透過專訪曾任職於政黨、歷經選戰的作家「小花媽」張慧慈,我們將更深入了解幕僚職人真實經歷的酸甜苦辣。

視老如寶,青銀共創如何造就世代共榮

Ezchoix是一個銀髮族專屬的資訊分享平台,該團隊希望藉由平台上的銀髮議題更新,讓更多人關注國內高齡化社會的發展狀況及銀髮族的權益議題。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如何能協助銀髮族在年邁之時,仍能發揮自己最大的價值,便成為現今的思考方向,而青銀共創便也成為炙手可熱之選。

我們受困於民主社會中的「有閒階級」?

近幾年韓劇流行的精英世界、上層階級與下層階級的對比,引起許多熱潮,在諸多的討論下,我們看見了就算我們在一個看似沒有階級式的民主社會,但仍有隱形的「有閒階級」在引領著我們朝著那個方向前進。

深受氣候變化影響,吉里巴斯81%的家庭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威脅

吉里巴斯風光明媚,但也面對著種種困境。全國一半人口(估計為12萬)生活在首都南塔拉瓦(South Tarawa)。該國土地形狀狹長,猶如一個回力鏢,主島幾乎無法容納所有居民。吉里巴斯出生率高(每1000人有26名嬰兒),加上外島居民移居至南塔拉瓦,令當地出現城市化,過度擠迫加劇健康、社會及環境問題。
Total
0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