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社會實踐文化周美玲導演與《流麻溝十五號》:從豔光四射到黑暗無光

周美玲導演與《流麻溝十五號》:從豔光四射到黑暗無光

翻開三十多年的台灣同志電影史,有一個絕對無法迴避的名字:周美玲

拍攝紀錄片出身的周美玲導演,憑藉紀錄片《私角落》得到2002年台北電影節最佳紀錄片獎,而開始受到關注。之後,2004年的首部劇情長片《豔光四射歌舞團》即獲得第41屆金馬獎年度最佳台灣電影的殊榮。再後來,2007年上映的女同志電影《刺青》,更是一舉拿下當年柏林影展泰迪熊獎。從此,周美玲和她的同志電影成為了台灣電影史上不可抹滅的重要印記。

周美玲導演。(圖片來源:拍手clappins

周美玲導演的電影,呈現了豐富多元的同志/性別景觀。《豔光四射歌舞團》將道士形象與變裝皇后結合,展示身體與扮裝的越界可能;《刺青》以「刺青」作為隱喻,刻畫兩位女性之間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三段式的《漂浪青春》(2008),則觸及了視障、老年同志、愛滋病、阿茲海默症等更加邊緣的非主流議題和群體。這三部於2000年代面世的電影,合而為「同志系列三部曲」,是周美玲導演創作前期最重要的代表作。


圖片來源:《弓蕉園的秘密》電影劇照。

六座城市的彩虹,記錄亞洲LGBT生命史

2017年,周美玲導演與其伴侶劉芸后的全新創作系列「六城彩虹」,用同志的六色彩虹旗為概念,計畫拍攝台北、北京、成都、香港、新加坡、檳城六座城市,六部同志影片,期望能紀錄、反映當代亞洲華人的LGBT生命史

成都篇《偽婚男女》(2017)為「六城彩虹」之起點,之後是北京篇《替身》(2017)、新加坡篇《帥T空姐》(2019),到最新的台北篇《愛殺》(2021)和檳城篇《弓蕉園的秘密》(2021),從形婚、宗教、政治和族群等多重視角,再深挖同志議題。

其中,《弓蕉園的秘密》(2021)即是以白色恐怖時期的1979年和美麗島事件作為時代背景,講述來自高雄旗山和馬來西亞檳城,兩個女大學生的愛情故事。電影將馬來西亞華人與台灣人並置於影像之中,形成對照。政治投射、性別隱喻和族群議題,環環相扣、彼此牽動,發人深省。

圖片來源:《流麻溝十五號》電影劇照。

流麻溝十五號:以女性視角訴說的白色恐怖歷史

而今年,周美玲導演推出了新作《流麻溝十五號》,電影改編自曹欽榮的口述書籍《流麻溝十五號:綠島女生分隊及其他》。繼《弓蕉園的秘密》後,周美玲導演又再次觸碰白色恐怖時期,只是這次她將目光轉向1950年代的綠島,描述一批女性思想犯的故事。

整個故事以綠島新生訓導處於1953年4月發生的「再叛亂案」為原型,再叛亂案共計有29名「思想犯」涉案。最終,陳華、吳聲達、宋盛淼、張樹旺、楊俊隆、許學進、崔乃彬、蔡炳紅、傅如芝、游飛、陳南昌、高木榮、吳作樞、楊慕容14人被判處死刑。黃采薇、方宗英、黃祖權、宋孟韶4人判感化;劉文俊、傅鍾韓、盧鴻池、施顯華、張皆得、吳相故、彭金木7人判無罪;吳樂焱、洪文瀾、許曉霞、張常美4人則判不付軍法審判。在此容許我將他們的名字一一列出。

他們分別因結合反抗力量、破壞感訓目的、筆記出現反動文字、拒絕參與「一人一事良心救國運動」等事由而遭到指控並接受軍法審判。《流麻溝十五號》則選擇用三位女性作為全片的核心人物,揭露了這一段被逐漸遺忘的傷痛歷史。


圖片來源:《流麻溝十五號》電影劇照。

那些笑著赴死的人們值得被永遠銘記

​周美玲導演在《流麻溝十五號》裡,以女性視角形塑了余杏惠、陳萍和嚴水霞三位女性人物,她們就像是現實中再叛亂案的所有女性思想犯的集體共相;分飾三位女性角色的演員余佩真、連俞涵和徐麗雯亦表現得相當出色。可惜,全片卻因人物眾多與過於複雜的情節,分散了敘事的完整性,反而失去該有的力道。

然而片中仍不乏有精彩之處,最令人震撼的一幕,即是嚴水霞被槍決前,笑著赴死的模樣。這不禁令我想起目前正在國家人權博物館景美紀念園區展出的「大浪襲來-綠島新生訓導處再叛亂案的真相與平反」特展中,那十四名被判死刑的思想犯們,同樣也都是掛著滿臉笑容而慷慨就義的。

讓人動容的還有一名叫作昭娣的女性,她在「新生」訓導處裡生下了孩子。雖然嚴水霞堅定認為:「犧牲會帶來力量。」但周美玲導演卻透過這名「新生」兒,投以了更多女性/母性的力量。當所有人圍繞著孩子,笑著逗弄著孩子的時候,彷彿所有的苦難都瞬間消失了,畫面裡盡是滿滿的愛與溫柔。

《流麻溝十五號》當然是一部必看的電影。畢竟它乘載的是一段真實的過去,更難能可貴的,它是一段「Untold Herstory」。在那黑暗的時代裡,她們曾渴望自由,儘管不為人知,卻值得被永遠銘記。

從「豔光四射」走到「黑暗無光」

從性/別議題跨足政治歷史,周美玲導演一直都以女性的眼光溫柔對待,但該大聲質疑的時候,她也不曾退怯。

相信,在《流麻溝十五號》之後,她依舊會持續為台灣電影貢獻更多,屬於周美玲的理解,屬於周美玲的獨具風格的影像作品。

本文經映画案內所授權轉載

實習編輯:振威
核稿編輯:Xenia / Shiuan

- Supported by Google Adsense -

Most Popular

More from Author

斷捨離的居家法則:極簡不是空,而是對生活和自己溫柔

有沒有想過,為何我們擁有的物品那麼多,生活卻沒有比較輕鬆?買了那麼多號稱方便的物品,可家裡卻越住越不方便呢?物品越多,並一定讓人感覺越幸福。如果想要改變這一切,或許我們可以從「少物」開始。

Tiffany私宅臉部保養:許多知名品牌都是人名,那為何不創造屬於自己的品牌

Tiffany在成立自己的美容工作室To Tiffany前,曾更換過好幾次工作。這些工作的領域各不相同,她卻在輾轉中悟出了屬於自己的創業心法。

Sony攝影大賽冠軍是AI創作?我們該如何定義原創

Sony攝影大賽公佈了2023年度的獲獎名單,但一名獲獎者竟在頒獎現場當眾揭露自己的作品是由AI所創作的,並拒絕領獎,以要求大家正視AI對攝影創作的衝擊。

温咖啡老闆温秉錞,用幽默咖啡語錄將溫暖泡在咖啡裡

温咖啡是一家坐落在台北市松山區的咖啡館,以每日一句的咖啡杯語錄為其特色,句子詼諧的風格往往會使人們不禁會心一笑。而温老闆温秉錞則以咖啡師的身份承諾,雖然以語錄為特點,但他在咖啡本身的投入絕對不少於語錄。

- Supported by Google adsense -

張志祺:每個斜槓身份,都來自突破與累積

在多元發展又激烈競爭的Youtube平台,Youtuber一直在思考是如何維持自身優勢、創造品牌價值。本文就透過志祺七七的分享,來了解知識型Youtuber背後所付出的努力。

《一代宗師》:人生,就是一場功夫;一橫一豎,都是情。

《一代宗師》是對王家衛認識的集大成,集結了過往王家衛在影壇路過的足跡。電影中的臺詞宛如同人生的縮影,用美來裝幀人生,而非唯美卻毫無重量的虛有其表,在爐火中純青。

在埔里,用心經營一間小店:用點心港式早午餐

一間位於南投埔里的用點心港式早午餐,小小的店面,由一對夫妻共同經營。一如店名「用點心」,他們用心做好每一份點心,希望把好的品質和食物,分享給每一位來到店裡的顧客。

王凱琳博士:突破MBTI的侷限性,讓職涯諮商師助你一臂之力

在科技業一待就是十多年的凱琳,經過科技業不同部門的工作,讓她逐漸覺得MBTI是一個很有用的工具,可以協助自己了解人跟人之間的差異,但越加深入了解,也明白MBTI其實有其侷限性。

我用不上 ChatGPT 的理由,你呢?

自從ChatGPT問世以來,網路上出現愈來愈多結合應用的討論與教學,但作為工具,ChatGPT仍有其限制,小說家麟左馬從「精度」與「相關性」兩點分享自己現階段用不上這個工具的理由 。

Mr. Lobby:咖啡的純粹加入Battle,雲林隨之舞動

有一種創業心態,不是賺著大錢或追著流量,而是跟著自己的心走。在雲林斗六的Mr. Lobby,主打自家咖啡烘豆,並提供各行各業創作者在他的烘豆場域交流。Lobby用Battle的熱血和咖啡的甘甜,描繪出地方大摳的生活樣態,也為雲林添上一抹新鮮色彩。

毛小孩的守護神們!台灣民間信仰裡的動物神

近年少子化的現象之一,是寵物取代人類成為家庭裡的「毛小孩」。毛爸媽們對毛小孩的關愛,衍生出相應的產業與服務。而其中,過去被視為是「人的」宗教信仰,如今也開始關注毛小孩的安全與健康,使得提供動物相關服務的廟宇與日俱增。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台灣有哪些祭祀動物神的廟宇吧!

焦安溥:從歌曲中穿梭,用音樂感謝人生無常

2022年底,安溥發行新專輯《9522》,刻劃自己從1995年到2022年一路以來的心境轉變,並於同年平安夜舉辦十年一度的《潮水箴言》演唱會。近期金曲入圍名單公布,安溥雖未入圍最佳華語女歌手,她的音樂與歌聲早已撫慰許多角落裡的靈魂,撰寫本文的汪羽正是其一。透過敘寫安溥的創作歷程與自我認同,似乎也帶著聽者在音樂與生命中找回自己。

專訪中執委許菡芸:為世界帶點美好的政壇青年力量

許菡芸身為政壇年輕一代的力量,在政壇耕耘已久。經歷過選戰失利,卻仍持續在政壇打拼,嘗試為民眾生活帶來更多美好,也尋找青年於台灣的價值。

從《人選之人》看見政治工作的職人甘苦:專訪作家張慧慈

《人選之人:造浪者》作為台灣第一部政治幕僚職人劇引起熱烈關注與討論,劇中呈現台灣社會政治生態與選舉文化,並以性別平權議題為故事主線,描繪女性在職場所面臨的挑戰。透過專訪曾任職於政黨、歷經選戰的作家「小花媽」張慧慈,我們將更深入了解幕僚職人真實經歷的酸甜苦辣。

視老如寶,青銀共創如何造就世代共榮

Ezchoix是一個銀髮族專屬的資訊分享平台,該團隊希望藉由平台上的銀髮議題更新,讓更多人關注國內高齡化社會的發展狀況及銀髮族的權益議題。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如何能協助銀髮族在年邁之時,仍能發揮自己最大的價值,便成為現今的思考方向,而青銀共創便也成為炙手可熱之選。

我們受困於民主社會中的「有閒階級」?

近幾年韓劇流行的精英世界、上層階級與下層階級的對比,引起許多熱潮,在諸多的討論下,我們看見了就算我們在一個看似沒有階級式的民主社會,但仍有隱形的「有閒階級」在引領著我們朝著那個方向前進。
Total
0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