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編自松田奈緒子的同名漫畫。「重版出來」是能帶給出版界所有人幸福的一句話。這句不但代表書本暢銷到能再次出版,亦代表著創作者和出版人員們共同的辛勞,都是備受肯定的。《重版出來!》透過責任編輯新人黑澤心(黑木華 飾),講述一本漫畫出版的過程,亦很紮實的描繪漫畫家與責任編輯的甘苦談。這些甘苦談不但能讓觀眾理解出版漫畫的不容易,也能給予人們溫暖的力量。
正因為是纖細渺小的人類,才會這麼拼命掙扎。
也許我們多少會覺得,漫畫家都有股高不可攀的氣場。的確,他們創造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豐富了許多人的童年,也在我們各個不同階段的人生中,給予了撫慰和共鳴。但作品問世前,他們一樣必須從練習基本功開始,漸漸的將這些技術融進自己的想法,以及與責任編輯一來一回的討論後,才能上架完稿的漫畫。
創作漫畫的三層考量
創作者最常被問的問題之一是,技術和想法哪一個重要?這可以分成三種層面去討論。
第一層-第一印象
其一是第一印象,即便想法再有創意,畫風卻沒辦法吸引到人,難以激起讀者想深入暸解內涵的慾望。如同劇中新人漫畫家中田伯(永山絢斗 飾)創造出非常獨特的世界觀,亦在分鏡上賦予作品的臨場感,卻因畫風不成熟而備受批評與質疑。畢竟很多讀者看漫畫是先看畫風對不對味,才會想要去瞭解故事的內涵;就如同面試時,面試官也一定會先選擇服裝合宜的求職者,先能接受外表是給人舒適的情況下,才會想進一步了解對方。外表給人的第一印象好,才有機會更近一步認識內涵。
第二層-和社會連結
第二個層面是,畫功已經很穩健的漫畫家,他的作品一定能賣座嗎?成田梅隆(要潤 飾)已從事漫畫老師很久,基本功和分鏡照理說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但他面臨作品差點被腰斬的窘境。成田的漫畫,沒辦法獲得取得大部分讀者的共鳴,他們看不懂向來以幽默聞名作品中的有趣之處,因此成田的漫畫銷售量逐漸下滑。他有他的幽默感和見解,卻無法透過漫畫來讓大部分的人懂他的想法,僅能取得部份讀者的共鳴。惝若僅僅站在直覺式的思維和喜好,只有考慮自己開心,沒有跟這個世界連結,沒有剖析過自己和自身與社會的關聯,往後的創作和成長很難有所突破。
第三層-創新與精進
第三個層面是,已經是畫風和銷量穩健的漫畫家,他們的作品能維持一定的熱度嗎?如果只能從過去的豐功偉業來確立自己的名聲與地位,卻停滯不前,不繼續創作亦不關注時代的變化,那只是在廣大的時間洪流中,激起了一絲精彩的波瀾後,又再度順流而去。而對於一般的讀者,很快就會找到新歡,久而久之便逐漸淡忘這名漫畫家,或是提到這名漫畫家只會想到他的代表作。或許擁有代表作的創作者也是一種里程碑吧?但對於一直在創作的人,有一天突然停下來,他們的生命很容易枯萎,而忘卻創作時在跳動的心。如同漫畫家牛露田獏(康水原 飾)對一同畫漫畫而過勞死亡的妻子感到悲慟,而將自己的時間停滯,充耳不聞家計與女兒的生活。逐漸淡忘他的漫畫曾帶給人夢想與希望,以及重拾畫筆的悸動。
漫畫家們也是人,他們從基本功一步一步開始扎根,逐漸奠定自己的實力。在與現實拉扯和面對自我的掙扎中,體會到創作帶給他們生命的熱度,並將這樣的能量與世界共享著,兩者互相給予彼此影響、啟發和回饋,才能一同激發出帶給彼此共鳴與感動的作品。
然而,光只創作出喜歡的漫畫,就有機會連載出道嗎?
如果能只為了創作出優秀作品就好,那該有多幸福?
許多人都鼓勵創作者們按照自己的喜好創作即可,無需顧及他人的看法。不過當自身的創作需結合商業時,所需要顧慮的層面不再只是自己開心就好,同時須考量到觀者的期待。連接漫畫家與讀者的橋樑,即是責任編輯的工作。漫畫家們常常會有很多想傳達的理念,或是突然想到更美更精緻的構圖;然而當要集結成冊時,不是每個好點子和精美的插畫都能整合起來,因此必須要有懂的讀者需求的責任編輯,督促著漫畫家劇情的方向、分鏡與構圖等問題。
在這過程中,漫畫老師們會面臨自己為何而創作,質疑自己或是責任編輯與讀者,斷定非專業人士的人們不懂他們想要表達的。另一方面,長期從事漫畫的行家,他們不見得能和不同層面的大眾擁有一樣的價值觀,以及觀察到一樣的視角。透過責任編輯消化漫畫家們和讀者們的想法,督促漫畫劇情的走向,以及向出版社包裝、介紹這些作品在傳達什麼,才能讓目標讀者對漫畫有興趣而想要消費,最後反饋給漫畫家。
當理念碰上主流價值
然而,當理念碰上現實主流價值觀時,不得不經過許多妥協,才能在傳達理想和生存的夾縫中,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路。其實商業化與大眾化,並不是一件壞事,每個人都需要吃飯,想做的事能符合大眾口味,固然是件雙贏的結果;但每個人、每個領域所熟悉的價值觀與看法,彼此之間難以相容。想法太前衛,消費者難以接受;好不容易做出了符合大眾的喜好,卻又不覺得是自己的作品。
劇中的安井昇(安田顯 飾)曾如黑澤心一樣,是位滿腔熱血、和大家一同想為漫畫雜誌灌注許多優秀漫畫的責任編輯。他享受著和漫畫家一同討論出有趣的點子,以及參與出版一本本優秀漫畫的過程。一天,他所參與的《漫畫Flow》不得不休刊,而導致先前付出的心血前功盡棄,事後便決定以穩住出版社基本的銷量,以防止週刊《Vibes》被迫停刊。因此便有了「毀滅者安井」的稱號,會要求著漫畫新人為了商業利益而創作,因而讓他們從中升起對漫畫喜好的懷疑。
對於創作者不得不聽從業主,去修改自己的創作時,那已經漸漸從自己的作品,變成他人的產品,到最後有可能會連自己的靈魂都不會在作品中。這樣的過程,會扼殺對於創作的熱愛和堅持。儘管是透過自己的雙手繪出,但只要不是為自己所創作的東西,對於創作者來說,很難發自內心去承認,並感到驕傲的說出:「那是我的作品」。
每個創作者都希望能隨心所欲的創作,當它被放在市場時,就會擁有著不同的身份與介紹。而經紀人則需要深入了解這些作品的精髓,並轉換成大眾能了解的語言,才能讓他們碰到創作者的靈魂。儘管創作者們必須要時常面臨現實上的考量,不得不調整自己的作品,或是在商業的合作上難以揮灑自己的想法,但這也是創作者需要修行和自我溝通的部分。創作的理想和現實沒有絕對,只有在兩者間的身份中,不斷的加以調和與打造出自己的風格,才能在廣大的創作領域和市場中,找到一處專屬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