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受到矚目的個體心理學派創始人、同時是奧地利的心理學家及醫師的阿德勒 (Alfred Adler) 曾說:「遊戲是孩子的工作,而這不是一個日常瑣碎而微不足道的追求。」而兩位韓國醫師金惠男及朴鐘錫,撰寫《以為長大了就會好了》(어른이 되면 괜찮을 줄 알았다)一書,台灣版本副標是「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遵從教育體系vs自由遊戲
我們要怎麼尊重孩子的主要工作——遊戲?我們要怎麼不讓自己的孩子落入「用一生治癒童年」的不幸?怎樣,才不需要為了孩子發動戰爭,成立兒童解放軍,去消滅孩子的敵人:補習班牢籠、學校和家長。
《非常律師禹英禑》(韓文原文為奇怪的律師 Young-Woo Woo)這部Netflix全球收視冠軍影集,討論的是患有自閉症類群的法律系畢業生,通過解決各種社會議題案件,像是疾病、LGBTQIA、脫北者、勞工、兒童遊戲權、都市開發規劃等,最後成為一名真正的律師。
其中在《吹笛人》 (리부는 사나이 Piped Piper)這一集,我們彷彿聽見製作者頻頻希望大家思索:補習班(或劇中所稱的學院 Academy),難道不是孩子邁向未來成功人生的重要學習空間嗎?為什麼被主角形容成禁錮的牢籠?
頂尖大學高學歷菁英的主角,對抗著母親依循社會價值的教育事業,為了實踐孩子遊戲、健康和快樂等解放兒童的理想,犯下足以坐牢的誘拐未成年加害罪。主角的母親,以虧欠、忽略母職的形象示人,向受者者家長贖罪,反之,受害孩子的母親則被形塑成罔顧孩子生存權及遊戲權的形象。那,限制兒童解放的,究竟是母親們,還是整個社會結構的問題?(註)
「吹笛人」的行為,其實是為了孩子好的必要之惡?
這一集當中,我們看到的每一個人,似乎都是社會意識形態、兒童教育體系、成功價值定義之下的受害者,無論是補習班孩子、每個孩子的母親、甚至是吹笛人自己。
主角吹笛人不管法律或社會觀感,也要帶孩子回到山林裡自由遊戲,取一個好笑的名字讓孩子大笑、帶孩子一起大聲唱自編歌曲、一場場簡單復古遊戲如紅綠燈、一二三木頭人、打碑石、捉迷藏、騎馬背、跳橡皮筋繩等,陪伴著孩子。這些陪伴,是家長、學校或課後課程能簡單達到的日常活動,但與現實相反,孩子必須十點下課、吃便利商店即時食品、大量飲用咖啡因飲料維持清醒讀書和寫作業,不快樂、不健康且永遠要乖乖聽話,成為了近代(亞洲)孩子的日常。
曾經吹笛人的故事源自於德國一個小鎮,許多年輕的孩子得了身體不停跳舞的疾患,吹笛人將他們引導到遠方山丘上,彷佛辦了場夏季慶典,但這些孩子後來消失無蹤。有的傳聞說他們最終被吹笛人取走性命,讓他們從疾患中「解放」,有的傳聞說他們最終在吹笛人給的快樂及音樂中,身體不斷跳舞而身亡。
吹笛人是必要之惡嗎?還是惡法亦法、規則不可打破,即使我們深深知道每一個孩子成長過程之中,面對太多困難及不安,而生命中一定要有足夠陽光、乾淨空氣、純淨飲水、親近自然、幽默歡笑以及自由遊戲。而當方屁噗提供了孩子知情、同意的過程,帶孩子盡情玩樂,代價竟是去坐牢,但他不以自己行為為恥,甚至在法庭上也邀約孩子對他們己身利益認同的社會改革理想提出兒童意見,禹英隅終於可以說:「良心犯,不是失德罪犯。」
跳脫制式教育,還給孩子玩耍的空間
回到文章一開始的提問,如果追求密集學習和課業成就的補習班,不是保證孩子未來成功人生的重要空間,那我們希望孩子人生中的重要空間是什麼?走出家門就能玩的公園遊戲場、友善設計的親子博物藝文場館、處處為孩子提供玩耍探索、自主學習和友善氛圍的社會環境公共空間,以及多元融合、分齡適能的遊戲城市,都是密集都市化的每個亞洲國家,可以考慮的空間創新方案。
同樣也是一群母親,還我特色公園行動聯盟 (特公盟)從 2015~2016 年開始,先喊出了「整個城市都是孩子的遊戲場」的訴求,在五年之內促使全台灣 15 個縣市都開始重視兒童戶外遊戲空間的改建、新設和兒童參與,全台已經超過 300 座公園遊戲場有了特公盟的間接參與式設計,或是在地兒童青少的直接參與式設計。
而在 2018~2019 年,公園遊戲場的發展,開始不足以支持「密集都市化後有綠地或戶外空間給孩子」的縣市,特公盟提出了「兒童重返街道遊戲」,解放長期以各種車子為主的公共空間——馬路,讓孩子回到曾經也是好玩、友善又安全的街道巷弄去玩耍、運動及社交活動。
在9月24日下午剛結束的第三屆瘋北大兒童上街趣,帶著孩子親臨現場的雜學校地瓜校長蘇仰志在他的社群版面公開寫下心得:
今天這裡每個大人都是「兒童解放軍總司令」,跟小孩們佔領街頭一起玩耍。
教育最根本的核心精神就是民主與平權。能把城市的既定空間還給居民,打破馬路只能給交通工具使用的既定框架,把權力還給孩子去打造屬於他們的遊戲場,還反骨的在街樹上搭建屬於孩子自己的樹屋,把與大自然的互動縮影在都會空間,讓孩子們擁有正大光明爬樹的權利,這絕對是一門最好玩的公民素養課!
跳出既有範疇,給予制式教育學不到的生活經驗,一直是雜學校想傳遞給社會「教育即生活,社會即學校」的核心價值,看到主辦單位努力的解放台灣的學習空間,籌辦「亞洲最大的封街遊戲場」解放大眾對教育的想像,內心真的非常感動。
期許這樣的「孩子的街頭解放行動」能夠遍地開花,在台灣各地也能長出各自挺小孩的方式與獨特的樣子!
讓孩子有優質遊戲空間、充足遊戲時間、友善遊戲陪伴和尊重遊戲專業,不要等到兒童解放軍來拯救孩子,從日常就用遊戲滋養孩子。
註:《非常律師禹英禑》—吹笛人這一集,並未提及父職的責任。這也是韓國社會的親職分工氛圍之下的母職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