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如何改變人類社會這個問題,已經隨著ChatGPT的驚人表現再次浮現到我們眼前,堪稱現代人工智慧代表之一的 ChatGPT 是一個由 OpenAI 訓練的大型語言模型,設計用來回答各種問題、提供資訊、甚至是進行對話。特別的是 ChatGPT 能藉由學習和處理大量的資料庫數據來不斷增進自己的能力,帶來更自然、流暢的對話和即時的內容。如今搜尋的資深大哥Google地位岌岌可危,Ai真的會是Google殺手嗎?
ChatGPT真的懂人話,但搜尋引擎沒這麼懂
ChatGPT 最強大的是它對使用者各式詢問的消化程度。一般人如果突然想到問題 ,在要 Google 前第一個要做的事情就是——把這個念頭轉成關鍵字。把人話問出來的問題「抓重點」,其實是在強迫自己轉成機器思考的方式,才能抓出問題的癥結點。然而,強迫人腦學電腦,本身就是一件反直覺的事。
一個工作好不好上手,問老人跟小孩最知道。即使長輩都有手機電腦,仍然很多人有「幫爸媽 Google」的經驗;對小孩來說,在我 10 歲時還參加過「查資料比賽」,注意:當時已經有搜尋引擎了,這不是史前時代只能上圖書館,這是在考驗人類會不會用谷歌… 或是奇摩或蕃薯藤等時代的眼淚。當時來參加比賽已經是各班級的 Google 高手了,仍然有許多題目查不出來,這個比賽到這幾年還在各小學盛行,就知道這件事情的門檻並不如想像中低。
在下關鍵字的階段,如果沒有高品質的輸入,Google 往往找不到對應的知識點。這時候 ChatGPT 便有著極大的優勢:無論打錯字還是沒給條件,GPT 模型也會硬生生「為賦新詞」做出各種假設來給出答案。即使準確度仍有待改進,它仍是把使用者身上承擔的「轉化關鍵字」負擔放到自己身上,大幅降低搜尋的困難。相對搜尋引擎的門檻,只要會說人話,應該沒人不會用 ChatGPT 問問題,這回合算是 ChatGPT 贏了。
它不太準但省時省力
輸入關鍵字後下一步,是從搜尋引擎的無限結果中,大海撈針找出想要找的資訊。這其實也是一大難題,當前幾個找不到資訊的時候,是要 1. 重下關鍵字、2. 往下一頁繼續碰運氣、還是 3. 乾脆 call out 你身邊最會 Google 的傢伙?搜尋引擎雖然如此強大,會不會用還是有很大差異的。西方有個諺語,說斧頭到手了但沒力氣,柴仍然可能劈不下去,而厲害的人劈柴卻有如切白斬雞一樣容易。
AI 回答能力究竟如何?實驗性地把國小「查資料比賽」的題目餵給 ChatGPT ,雖然答案不盡正確,但至少它快——大部分答案都能秒出。我想它作的事情,幾乎就是幫你把搜尋結果的第一頁翻找整理,並瞬間吐出解答。用它來取代 Google 後,發現很多時候人就是會發懶,根本不想要點進搜尋結果;相比在一堆廣告蓋板、混亂排版的連結中茫茫尋找答案,等 AI 五秒鐘顯然輕鬆多了——ChatGPT 再度樂勝。
谷歌更中立,但也帶來困境
擷取解答標注重點,難道 Google 沒在做嗎?其實是有的——叫作「精選摘要」(featured snippet) ,就是搜尋結果下面偶爾會出現的粗體段落。如果查詢的是名詞,會直接在右側的 Knowledge Panel 列出維基百科或是其他來源 。但「精選摘要」出現在搜尋引擎,其實已經球員兼裁判,半隻腳站在內容提供者的對立面了:試想作為商家,好不容易寫了精彩文章,還被選中可以完美回答使用者的問題,終於得到置頂的曝光機會,結果大家發現那幾個行字就夠了就不用點進來了,費心寫的內容豈不是讓人白嫖?那我的廣告和點閱該找誰討去?「精選摘要」若處理不慎貿然給出答案,更可能會毀壞了谷歌多年費心經營,在 Ben Thompson 聚合理論中描述「聚合者」的中立角色。
論資訊的準確度,Google 的摘要其實跟 AI 給出的解答半斤八兩相去不遠,都差強人意只有八成左右的命中率。但 Google 最大好處是有資訊來源:至少知道誰說的,人家有沒有別有用心或是廣告目的。在 ChatGPT 沒有標註來源,又經常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的狀況下,導致使用者常常問完答案,還要重新回 Google 驗證一下。論解答的品質與廣度,Google 終於扳回一城。
搜尋引擎的未來
Google 是不可能馬上被顛覆的,但是 AI 模型勢必可以吃掉搜尋的一塊。這塊餅有多大? Google 每年搜尋廣告帶來的收益是 $150 Billion ,也就是說即使只是 10% ,也是一個每年 $15B 規模的生意!從科技業 P/S 保守比例 3 – 5 的角度來看,就不覺得 OpenAI 現在 $29B 的估值夠誇張了。
ChatGPT 目前簡直是不要錢也不要命的玩。 燒錢燒得很快:OpenAI 把主機架在微軟的 Azure 雲上,一個月要燒掉 $3M ,賺錢方法卻還沒想好—— CEO Sam Altman 也承認制定商業模式根本不是他們的強項。問題來了,家大業大的 Google 願意回頭跟新創拼命嗎?如今狀況重現了「創新者的兩難」困境:搜尋廣告這隻金雞母終於棋逢敵手,是坐以待斃還是砍掉自己的生意轉型?Google 自己技術領先,當然也可以推出類似服務,如此一來卻完美演示商業上的競食效應 (cannibalization)。
Intel 經營傳奇 Andy Grove 說過,在企業面臨戰略轉型點(Strategic Inflection Point) 的時候,唯有做出極端決定的偏執狂才能存活下來。回頭來看Google的使命,是「整合世上的資訊讓它更有用且容易取得」,自然語言問答絕對符合這個大課題。但究竟是營收重要還是使命重要呢?就考驗 Pichai 的智慧了。
所幸的是,這一切都將帶給我們更便利的生活。AI 已經證明了:問問題不用想關鍵字,寫作不用查文法、寫程式不用學語法。給所有人一個 AI 助理,世上的資訊都建了索引,真的實現「垂手可得」就在指尖裡了。未來的資訊世界肯定會很精彩,一起拭目以待吧!
原文出處
本文經 MBA的在美學習筆記 授權轉載
本文經小人物微幅修改及添加圖片,與原文有所出入,欲了解作者完整文章,請至原文連結。
實習編輯:Queenie
核稿編輯:Lo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