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技術的發展帶來了許多可能的應用場景,其中之一是教育領域。然而,有人開始質疑 AI 對人類教育的影響,擔心這種新興技術會對學生、教師和整個教育系統帶來負面影響。
「看到最近 ChatGPT 通過 MBA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簡稱:MBA 工商管理碩士)的課程,甚至低空飛過通過 JD (Juris Doctor,法學職業博士)的學歷考試。除了讓人驚嘆 ChatGPT 憑空捏造文字的威力以外,我想這直接證明了赤裸裸的事實:在高等教育,考試太簡單、畢業太容易。畢竟在台灣和美國都拿了碩士,這麼說大概有違自己的利益。但我確實感到當前的教育學歷系統,除了博士以外,基本上都是『出來容易進去難』:入學檢驗門檻很高,但在裡頭通過畢業標準,卻不是難事。
台灣美國乃至全世界的知名學府,其實都有這種類似『販賣學歷』的嫌疑,甚至還逐步推出畢業門檻更低的學程(諸如 EMBA 或是純線上課程)。為什麼不多給學生壓力?難道是裡面教授沒料教不出東西?事實上,在頂級學府裡面任教的教授講師也是萬中選一,肯定有一百種方法檢驗學生的學習程度。為什麼不這麼做?
分析利弊以後,學制這麼設計,其實非常合乎情理。」
沒幫助幹嘛念?學士後的教育有極強的目的性
從學生角度來看,大學都畢業了,還要再花錢花時間搞個學歷,所求為何?不就是為了人生下一步嗎? MBA 畢業後是為了就業或創業,JD 之後也還有律師考試等在後面。學歷往往是為了滿足社會眼光、雇主需求、或是法規規定的專業門檻。而真實世界的考驗,通常設立在畢業後面。所以說許多學程是職業訓練班,其實並不為過。
以 MBA 為例,許多人畢業都想去頂尖的公司行業,諸如科技、顧問、投資銀行業。但他們所開的職缺,卻遠遠不夠滿足 MBA 畢業生,所以幾乎每個人畢業前,都在為未來的職涯努力。而學校也盡全力幫助學生達成目標。此時如果教授在中間說「學生程度太爛」,卡著不讓學生畢業,基本上就是來找碴的誤人子弟。許多 MBA 甚至設立了「成績不揭露」的制度,只要能低空及格,成績不用放在履歷上也沒問題。等於變相鼓勵大家不用努力通過考試,而去做更有意義的事情。
回想從前在台灣電資碩班找實驗室時,雖然也是有常讓人延畢、擋學生畢業找工作的教授,但常常不會是學生首選。有不怕死為了「學東西」去的學長姐,在中途也總是後悔不已、勸退別人。除了想繼續讀博的,或是畢業保證有工作的,單純為了自我訓練而自討苦吃的還是寥寥無幾。高等教育往往是幫助學生達成下一步的目標,而畢業門檻不能卡在中間。
教育資源稀缺
為什麼要把門檻設立在入學前,而不是入學後呢?試想如果哈佛商學院每年收個一萬人,卻只讓一千人畢業,這樣畢業生素質肯定很高,還能收一萬人的學費呢!
主要的問題,除了先前的原因:學生如果知道只有 10% 的機率可以拿到學位,投資的期望報酬率堪憂,可能根本不來念以外。還有一大問題是:學校根本無法滿足一萬人的高品質學習。
教授不足、老師不夠,作業也改不完。師生比是衡量教育品質的一大指標,為了讓有心學習的學生可以得到真人小班客製化的學習體驗,擴大招生提高畢業門檻顯然無法解決問題。最後還是把篩選機制,拉回到入學這裡。
知名學府注定不能敞開大門歡迎大家來念,再把大家刷掉。除了師資不夠外、事實上學生也會在意同儕的素質。要一起坐在教室上課,大家自然想跟天才一起砥礪成長一起混,而不想旁邊坐個魯蛇。而人脈不僅限於同儕、更是講師、教授、辦活動邀請來的講者等一切稀缺資源形成的階級,這才是菁英教育的本質。
違反直覺的是,用高難度的考試和報告標準去為難這些菁英,可能只是社會大眾一廂情願的假設:「你在名校學習,考試一定很難吧?」錯了。其實上畢業難度設得太高,除了對學術底線的道德堅持以外,並不符合學校生態圈裡任何人的利益。最終還是得放學生一馬,教授也樂得輕鬆。
名校會不會玩火自焚?
「出來容易進去難」的設計,自然也有其風險:譬如說雇主發現畢業生太水,砸了名校的招牌。但如果入學門檻設得夠高,收進來的都是精英,即使在學期間不怎麼考核學生,基本上畢業以後也不太可能混得太差。所以這方面倒是不太需要擔心。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學生發現了:門檻既然是設在錄取標準,那我入學以後就不用浪費時間金錢念完了!反正從哈佛輟學的,一輩子還是可以說自己念過哈佛,一樣收到尊敬。而門檻更高的博士班,更是有許多人頂著名校博士候選人的頭銜,接到業界的 Offer 就跳船了。這可能才是學校和教授遇到的困境。
AI 的發展首當其衝的就是教育行業。如果 AI 都能引經據典,寫出有邏輯的學術文章,那麼早就輕鬆打爆一堆碩士生了。能夠通過碩士等級學程的畢業門檻,其實並不讓人意外。我只是好奇如果 AI 打開了這個遮羞布,讓社會大眾都知道學校制度,是混得進去就一定出得來,而有時連入學門檻都堪憂的狀況,不知道這些學程的含金量是否受到影響?
更大的問題是,在美國一片廢除標準化考試成績的風聲下,加上 AI 可以幫忙寫文情並茂的申請文件,那麼要怎麼看出新生的素質?甚至高等教育和學歷的必要,可能都會受到大眾的質疑挑戰。這可能才是教育界要頭痛的。如果 AI 技術可以代替人類教師,那麼學校和教育機構可能會開始減少教師的聘用,從而導致教育機構的經濟困境和教師的失業。這樣一來,教育機構的品質和學生的學習效果都可能會受到影響。
編按:AI 技術的應用對於教育領域帶來了許多新的可能性,但是也可能帶來一些負面影響。我們需要認真思考這些問題,並且採取有效的措施,以確保教育的多樣性和個性化,並且確保教育機構的經濟和教師的生計。教育機構需要對 AI 技術的應用保持警覺和開放的態度,充分了解其優缺點,並且選擇合適的方式來整合 AI 技術。
原文出處
本文經 MBA的在美學習筆記 授權轉載
小人物實習編輯:Queen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