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社會實踐文化只要五秒,還我們馬路上的轉型正義

只要五秒,還我們馬路上的轉型正義

255,324FansLike
119,979FollowersFollow
7,421SubscribersSubscribe

前陣子重回久違的台灣,簡直如隔三秋… 其實真的超過三年沒回去了。這次回台,切實體會台灣生活的美好:友善的人們,便利的生活,平實的物價,親切的服務。再再都使人流連忘返。若要說台灣有什麼令人無法適應的地方──莫過於號稱「行人地獄」的交通安全。

人身性命是馬斯洛最底層的需求。但在台灣的出行,保證「出門走路不要被車撞」卻是極為奢侈的需求。在台灣的交通死亡率是日本的6倍,英國的2倍。此度回台待過台北新竹台中南投,除了特定地區稍好以外,在一般的城市或郊區,在台灣幾乎是走出門就面臨事故風險。

圖ˊ片來源:聯合新聞網

台灣最惡名昭彰的交通習慣,莫過於「汽車不讓行人」

關於這點,我心中一度有過質疑,來自多年前第一次在美國開車的經驗。當時我在北卡的 RTP 科技園,抬頭所見只有車,卻一個行人也沒有。開了半天才遇到一個活人。了無生趣的我,頓時感到生意盎然,大老遠就停車目送他過馬路,自以為有文化的同時,心中一股不平油然而生:歐美國家地廣人稀,而且上下班行程又不緊湊,讓行人過一下不痛不癢。跟一秒幾十萬上下、遲到要罰錢的亞洲城市節奏比,要是行人吃人夠夠,司機可能一輩子都過不了。「禮讓行人」難道是沒見過世面、何不食肉糜的奢靡建議?

然而當我開到舊金山、走過倫敦巴黎 ,甚至回到亞洲城市譬如東京,人家行人密度一點也不亞於台灣。即使人再多,每個運匠也是義不容辭說讓就讓!才終於定調:過路口與行人搶快,絕對是糟糕的文化習慣和駕駛的人品問題。

道理都懂,也不是沒有人做過宣導和努力,將近 20 年前的台北市政府就做出這個廣告。但直到這幾年出了台灣,我才體會到不用看車就能過馬路,身為行人的奔放自由。這幾年過慣了行人路霸的美國生活,不知台灣狀況如何,於是這次回台我決定來個人體實驗。


圖片出處:PhotoAC

以肉身對抗四輪巨獸的人體實驗

在台中綠園道附近,有一個小路口是我出門必經之處。附近就是市民廣場,前頭正對科博館,該是個有文化素養的地方。只有斑馬線,沒有紅綠燈,此處行人應有 100% 的路權,是個完美的實驗場地。

實驗選在一個沒什麼人趕時間的時機點:上午 10 點半,我還推著娃娃車加強我的存在感,走到了斑馬線 1/4 ,此時身為帶娃行人,路權加滿達到頂點。如果這在國外,不管你開大車小車,大老遠就得開始慢下來,不然少不了被行人一陣中指 + 飆罵,剛到美國時可是多次親身體驗… 可惜這裡是在台灣,只見一輛雙 B 名車離我還有十公尺遠,筆直朝我開來,竟然絲毫沒有減速的意思。

駕駛大大顯然沒看過不怕車的行人,而以我前進的速度根本過不了馬路,難道要我拉著推車回頭?現場簡直是小雞遊戲誰怕誰。看我沒有龜縮回去的意思,一車一人僵持了兩秒鐘,但在我心中,冒著被撞飛的風險,這個驚悚的人體實驗大概有一世紀這麼久。

我一廂情願地以為,他應該也會被這個瘋子嚇得停下來,讓我趁機做一番機會教育。沒想到的是,他拐了個彎,繞過我從逆向車道加速揚長而去,留我嚇傻在原地。

之後幾天這個實驗我又反覆作了幾次,有八成機會遇到車主會視若無睹的差點把我撞下去,或是在最後一秒心不甘情不願的停下來。這樣的案例每天出門都在上演。如果我在這樣的環境,將來一定教孩子:馬路是設計給車子的,不要硬碰硬,行人要禮讓大車,繼續助長無良駕駛的歪風。

圖片來源:自由時報

只需要五秒,給行人一個好心情

在路權的世界裡,行人相比四輪的鋼鐵巨獸是絕對的弱勢。在人類發明車子以後,現代城市設計把道路讓給了汽車。於是駕駛就膨脹了,掌握著方向盤與油門,好像行遍天下的大權在握了。權力是否使人腐化?文化就在於老司機們能否浪子回頭,想起曾幾何時自己也在路上走,讓步給以卵擊石的雞蛋那一方。照顧弱勢的用路人,不啻為在馬路上還政於民的「轉型正義」。

無論是在馬路還是在社會上,弱勢者不該是被欺侮,而是被禮讓與尊重的一方。台灣依循著汽車為王的原則規劃了交通,卻在多年前國外吹起了行人路權的逆襲號角時,仍停留在車大學問大的用路習慣。更神奇的是,我發現車越大越貴,強行通過斑馬線的搶快行徑就愈為猖狂,這些名車的車主似乎覺得自己連馬路都一起買了下來。

真的有這麼趕嗎?我坐上車,開過這個路口,在斑馬線前試停了一下。只見車前正要過馬路的行人,對我露出非常詫異的表情,隨即像欠了我八輩子的債一樣,非常拍謝地、加速小跑步衝到對岸,屢試不爽。整個過程實測浪費不超過三到五秒、停個 20 次也花不到兩分鐘。

不過就這五秒鐘,行人一定開始覺得神奇:原來台灣也有讓路的駕駛人;原來即使是自己脆弱的血肉之軀,只要踏上斑馬線,也有與四輪怪物爭取路權——也是基本人權與性命安全的權益。當他坐上駕駛座大權在握,也會良心發現,把這份情一塊傳下去吧。

下一次開車時,一起用五秒鐘,給走路的人一個好心情吧。



本文經 MBA的在美學習筆記 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實習編輯:Queenie
核稿編輯:Shiuan

- Supported by Google Adsense -

Most Popular

More from Author

尼泊爾與悉達多教會我的事(上)

到尼泊爾這件事引起了家裡長輩的擔心,但我們要認清的是,我們不該只怪罪某個國家的危險,而是要有責任地保護自己。

尼泊爾與悉達多教會我的事(下)

「志工」需要理解到,你在幫助的不是一個「需要幫助的人」,而是和一個和你我沒有什麼不同卻又沒有交集的人,分享彼此的世界。這次的尼泊爾行提醒了我,這輩子一定要更謙卑地去服務世上的人。

「冷漠」反而是好事?要想好好生活,我們都要學會「適度冷漠」

當我們站在他人的立場體會對方的情緒,我們會感到自己被他人信任,產生一種崇高感,也加深我們和傾訴者的連結感,讓我們內心深處湧出一種獨特的快樂。但當這種同理超出自己的能力範圍,直到我們內心無法承受時,我們就會發展出一種「冷漠」來保護自己。

《奇蹟車站》:要學會擁有,必先學會接受失去

電影請來人氣動畫《你的名字》導演新海城十歲愛女新津知世,飾演女主角沙也加搭檔可愛白色柴犬露露。透過由《在咖啡冷掉之前》女星有村架純的旁白,交錯編織沙也加的現況與回憶片段。

- Supported by Google adsense -

More Articles

謝馥如諮商師:結婚不是人生的必修課,婚姻不該是關係間的枷鎖

婚不婚看個人,結婚與否各有不同說詞與見解,當你質疑人類為何要結婚?又存在著為何不結婚?這情感層面的拉扯是正常自然的,因為你是情感的動物,過不了情字這條路。

【集眾人之力的年末盛典:社區共好的「鬆勢三日節」12月揭開序幕】

彰化社頭,這個台灣的織襪之鄉,一場由地方青年發起的盛會【鬆勢三日節】即將於年末拉開帷幕。這是一場結合傳統產業、社區共造、品牌經營的匯集之地,各式各樣的想像在這裡發生,共同要為社頭這個地方繪出一段充滿活力的週末。

雲玩家、雲讀者、雲觀眾,到底有沒有資格發表意見?

雲玩家讓人詬病的原因就在沒明明沒有接觸過遊戲,僅僅是透過影片、實況和評論就上網與其他人討論或是發表意見。 用一句簡單的話來說就是「不懂裝懂」

走出翻拍即崩壞的魔咒,《航海王》真人版的不俗表現與未來發展

動畫《航海王》是許多人的童年記憶,觀眾們喜歡草帽小子一夥人的性格,也對他們在偉大航道的冒險感到熱血沸騰。而當作者尾田榮一郎宣佈要真人化時,許多人不免擔心會崩壞,不過如今卻似乎繳出不錯的成績。

AI翻譯當道:有了科技與人工智慧,我們還需要學英文嗎?

在AI還不風行的時代,翻譯是一項有系統的專業,學會第二外語對於探索世界如虎添翼。然而當科技發展至人類能不透過學習,僅操作即時翻譯AI就能使用第二外語時,則挑戰了學習本身的核心價值。

承載故事的人-劉冠廷:Be water 像水一樣清澈,有無限的可塑性

劉冠廷,以《你的婚姻不是你的婚姻-聖筊》入圍第58屆金鐘獎男主角獎,而近年來在台灣掀起一波「冠廷宇宙」使大家漸漸看見他背後的努力與對於演戲的每一分執著,他是一個承載故事的人,像水一樣,有無限的可塑性。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宮崎駿用一部《蒼鷺與少年》走遍我們的人生

「這是最後一部」在2013年時曾經表示自己不再投入長篇動畫的宮崎駿宣言,在後期被打破最後一步的發言,又開始製作新動畫。 而這次在2023年耗費多時完成的動畫作品,其風格和劇情的安排卻呈現兩極化的結果。

出道30年,從電視明星變為網路紅人之路:斯斯感冒膠囊御用明星「羅時豐」

你聽過「感冒用斯斯~咳嗽用斯斯~」的廣告嗎?在電視中唱著廣告歌曲的羅時豐出道時是台語歌手,卻不甘於被標籤定義,54歲的他現在甚至經營起Youtube,成功迎來演藝事業第二春。

連小勞勃道尼都認證,用瓦楞紙做出鋼鐵人的藝術家鍾凱翔

紙雕藝術家鍾凱翔從喜愛昆蟲的孩童時期開始,便以紙材探索創作,還成功做出1:1等比例的鋼鐵人模型。儘管受到質疑,他始終忠於自我,不曾改變作品的風格,而這份堅持不成功吸引了小勞勃道尼,也吸引了世界。
Total
0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