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社會實踐文化《超音波產檢的大眾生活》:喚起炫耀與消費心態的美國版俗女養成記

《超音波產檢的大眾生活》:喚起炫耀與消費心態的美國版俗女養成記

255,324FansLike
119,979FollowersFollow
7,421SubscribersSubscribe

我們這一批和十大建設差不多時間出生,和台灣經濟一起從塵裡土裡乒乒乓乓長出來的女孩,應該要養成的樣子都差不多……。大部分的人,像期待每一棵隨手種下的酪梨樹都能豐收結果似的,期待這些女孩都將理所當然成為優秀又好命的女人,和大家一樣。

結果當然是每一個女孩最終都長成不夠圓滿的女人,沒有一個一樣。

一樣的只有我們經常覺得自己作為女人,總有哪裡不夠成材,對父母,對家庭,對子宮卵巢,對自己,人前或人後,自願或受迫,總有我們抱歉的對象。這個事實說出來有點荒謬,活在其中不是那麼容易察覺,但是一旦認真想起來卻再也無法回頭。

──江鵝《俗女養成記》

在今天我們認為「男女平等」的社會中,女性原罪是否已經完全消失,還是仍然存在社會的意識中,不管是在歐美國家還是台灣社會,好像都仍然存在某種框架了女性的影子。

《超音波產檢的大眾生活》從Janelle Taylor自己的個人經驗寫起。1990年代,她在芝加哥唸博士班的時候,讀到雜誌上一則汽車廣告:超大幅的胎兒超音波照片,下排一行字:「是不是有什麼在你體內告訴你該買一台Volvo了呢?」

 Volvo賣車廣告。圖片來源:廣告代理商Scali McCabe Sloves


Taylor很直白地寫道,自己讀到這則廣告的第一個念頭是:一個胚胎正試著賣我一台車?更不用說二十多年後的今天,我們看這則廣告大概只覺得不可思議,甚至荒謬得可笑。然而現實是,閱聽人接受度似乎挺高。根據網路記錄,它甚至拿了1991年某個最佳廣告設計獎。

或許我們也不必太過意外。在台劇《俗女養成記》的第二季中,延續先前的主題探討女性日常的壓抑、困境與奮鬥,故事悲欣交集,收獲觀眾無數。其中一幕,謝盈萱飾演的陳嘉玲懷孕後原意去醫院進行墮胎,卻意外因此做了產檢超音波檢查。她看著體內胎兒映在螢幕上,猶豫洶湧而來,最終放棄墮胎計畫。劇情迎來重大轉折,關於「女性自主」、「生與不生」的討論熱烈難歇,一路吵到故事結局。故事能刺激討論當然好,但我特別在意這近乎「老哏」的橋段──超音波檢查理所當然成為產檢的一環,心懷墮胎想法的孕婦也因此感受到某種「母愛」而有所遲疑。

孕婦與肚子裡的孩子的超音波照。圖片來源:達志影像News/Shutterstock

被超音波綁架的母性連結

曾幾何時,我們已經這麼習慣超音波產檢了呢?這背後的預設是靠什麼在推動著?

這個問題貫穿了《超音波產檢的大眾生活》全書。Taylor從1970年代超音波產檢的普及史開始寫起,要我們看見當前美國的超音波產檢不單純只是一項醫療技術,而與整套關於生育的想像、「母性連結」的意象、墮胎與反墮胎的辯論、以及消費文化緊密糾纏。

書中一位資深的超音波技術師回憶當初超音波產檢剛問世時,「奶奶也想進來看看超音波照片,然後是孫子們也想進來。於是一個診間可能隨時有三、四個『觀眾』。甚至這些人還不是家屬,是醫院工作人員。」

「他們也聽說了超音波技術而好奇來看看……後來新的、更便宜的印刷技術也出現了,一張照片大概8分錢……整個產檢自然而然變成這樣:沒有病人,只有一群人在這為了得知懷孕狀況,不太緊張,無關什麼大事,也沒有操作上的安全議題,所以囉,就發超音波結果的照片給大家,一人一張。」

另一位技術師分享她執業超過十五年的心得,強調超音波產檢的真實意義,在於「直面那些正面臨人生最關鍵時刻的人們……那是生命中最神聖的奇蹟,而非什麼產檢的技術革新、或是考量如何讓我們的醫療成本變得更低。這正是我們這行的從業人員都必須面對的挑戰:打開我們的心,也因此與其他工作有所別。」一位來進行超音波產檢的三十八歲婦人說:「現在,你可以透過超音波產檢知道寶寶的健康狀況、性別,然後讓你因此與寶寶連在一起。」

另一則1994年的電信商廣告,強調不受距離限制的電話就如同超音波產檢,幫忙原先看不見的兩個人之間──媽媽與腹中的孩子,媽媽與不在場的爸爸,甚至是爸爸與腹中孩子──建立並鞏固了情感的連結。

圖片來源:Isaac Quesada @Unsplash

當超音波變成一種「消費」,嬰兒是否成為了「商品?」

一位拿到了超音波照片的「媽媽」開心地對超音波技術師說:「你懂的,我要拿去炫耀。雖然不知道這能不能護貝,但我絕對會帶去上班。我要向同事們解釋,哪裡是他的脊椎,哪裡是他的肚子,他的頭。喔,他有顆跟我一樣的大頭。」此外,我們也看見超音波產檢如何觸發「媽媽」們的消費慾望:「我好奇孩子的性別,我想去購物」、「我希望是女孩,這樣我就可以去買一堆洋裝」、「我只是想知道性別,好準備買合適的衣服」。

上述種種時刻,再再顯示了超音波產檢的複雜性,這也是書名《超音波產檢的大眾生活》的由來──超音波產檢匯集了社會大眾的紛雜想像,從來不只是一項個人的身體健康檢查而已。

Taylor犀利地說,再也沒有比超音波產檢更矛盾、複雜的醫療檢查了:想想其他健檢(例如腸胃鏡)都是以預防、找出病症為前提,也不是一件多開心舒服的事,為何到了胎兒超音波時,所有人就興高采烈聚在螢幕前看著身體與胎兒「有無異常」?

但是,這並非抹煞所有圍繞新生兒的喜悅,人類學者也無意否認在超音波產檢時看見體內胎兒的興奮,Taylor的批判瞄準的是美國的反墮胎運動。在美國,反墮胎團體們大肆使用(白人中產女性的)胎兒超音波照片來號召,反覆強化胎兒作為獨立「個人」的身分與存在,強調母子或母女之間的情感連結。超音波產檢所揉雜、牽連的並非如此簡單,Taylor告訴我們,在美國消費文化的影響下,當醫院透過超音波產檢來確認胎兒有無異常──彷彿貨物正通過海關檢查──而大家又快樂分送、炫耀著超音波照片時,胎兒充滿矛盾地成為了某種「商品」。

在台灣社會我們的既定印象或許是孩子要由女性照顧,而對她們有著期待與想像。圖片來源:CATCHPLAY《俗女養成記》

穿梭在這些歧路之間,我們還是回到《俗女養成記》。所謂俗女的養成,講的是台灣尋常女性的成長,往往背負著社會特定的期待、想像,甚至勒索,生活一路上總是得這樣那樣,或者不能這樣那樣。

而無論原著或影劇,也無非想在「總是如此」的同時強調一點怡然自得或理直氣壯。或許我們真的可以說《超音波產檢的大眾生活》是美國版的俗女養成記。在這本書裡她呈現並反思美國俗女們的日常片段,讓我們看見超音波產檢裡頭摻入的「不純」成分,希望我們能看破所謂約定俗成的常識(common sense),進入到更明智美好(good sense)的境界。


註釋

  • Janelle Taylor在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取得人類學博士,受業於Jean Comaroff、Arjun Appadurai、Marilyn Ivy等人。
  • Taylor目前擔任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人類學系教授,並關注老年認知障礙、老年照護等議題。《超音波產檢的大眾生活》是她的第一本書。


本文經有關人類學授權轉載,由小人物進行下標以及微幅修訂。
圖、文經編輯,與原作有部分出入,欲閱讀作者完整作品,請參考原文。(XXX與原文兩個字帶連結)

實習編輯:鄭巧筠
核稿編輯:Shiuan

- Supported by Google Adsense -

Most Popular

More from Author

承載故事的人-劉冠廷:Be water 像水一樣清澈,有無限的可塑性

劉冠廷,以《你的婚姻不是你的婚姻-聖筊》入圍第58屆金鐘獎男主角獎,而近年來在台灣掀起一波「冠廷宇宙」使大家漸漸看見他背後的努力與對於演戲的每一分執著,他是一個承載故事的人,像水一樣,有無限的可塑性。

奮力浮出水面的YouTuber金魚腦:環保不需要厲害,只要持續就有力量

兼具環保、旅遊、生活的YouTuber金魚腦,以燦爛陽光的形象,親民的推廣環保議題,除了經營YouTube頻道外,還開了一家無包裝商店,期待自己的理念能在生活中落地生根,進而影響更多人。

在藝術與戲胞中栽種人生:最有號召力的90後網紅「張藝」

2016年因嘎嘎台合作推出的《植不起的實驗室》而開始有了知名度的張藝,在網路世代中,常不禁會讓人停下腳步細細品嘗他作品中的矛盾美感與細膩,但他始終不被任何身份所框架,並且一直在尋找自己。

山道猴子背後的魔性插畫:帶你認識經典迷因「wojak」的流派

最近廣為流傳的影片《山道猴子的一生》,而片中人物皆採用Wojak迷因漫畫角色呈現,深受2019年流行的網路迷因Wojak漫畫的啟發,而這樣的漫畫系列主要呈現了不同Wojak角色之間簡潔的互動情節,在影片中,Wojak漫畫則成為了基本元素,用以為每個角色賦予特定的屬性和性格塑造,也因此透過諷刺的方式成為這個世代的感觸。

- Supported by Google adsense -

More Articles

謝馥如諮商師:結婚不是人生的必修課,婚姻不該是關係間的枷鎖

婚不婚看個人,結婚與否各有不同說詞與見解,當你質疑人類為何要結婚?又存在著為何不結婚?這情感層面的拉扯是正常自然的,因為你是情感的動物,過不了情字這條路。

【集眾人之力的年末盛典:社區共好的「鬆勢三日節」12月揭開序幕】

彰化社頭,這個台灣的織襪之鄉,一場由地方青年發起的盛會【鬆勢三日節】即將於年末拉開帷幕。這是一場結合傳統產業、社區共造、品牌經營的匯集之地,各式各樣的想像在這裡發生,共同要為社頭這個地方繪出一段充滿活力的週末。

雲玩家、雲讀者、雲觀眾,到底有沒有資格發表意見?

雲玩家讓人詬病的原因就在沒明明沒有接觸過遊戲,僅僅是透過影片、實況和評論就上網與其他人討論或是發表意見。 用一句簡單的話來說就是「不懂裝懂」

走出翻拍即崩壞的魔咒,《航海王》真人版的不俗表現與未來發展

動畫《航海王》是許多人的童年記憶,觀眾們喜歡草帽小子一夥人的性格,也對他們在偉大航道的冒險感到熱血沸騰。而當作者尾田榮一郎宣佈要真人化時,許多人不免擔心會崩壞,不過如今卻似乎繳出不錯的成績。

AI翻譯當道:有了科技與人工智慧,我們還需要學英文嗎?

在AI還不風行的時代,翻譯是一項有系統的專業,學會第二外語對於探索世界如虎添翼。然而當科技發展至人類能不透過學習,僅操作即時翻譯AI就能使用第二外語時,則挑戰了學習本身的核心價值。

承載故事的人-劉冠廷:Be water 像水一樣清澈,有無限的可塑性

劉冠廷,以《你的婚姻不是你的婚姻-聖筊》入圍第58屆金鐘獎男主角獎,而近年來在台灣掀起一波「冠廷宇宙」使大家漸漸看見他背後的努力與對於演戲的每一分執著,他是一個承載故事的人,像水一樣,有無限的可塑性。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宮崎駿用一部《蒼鷺與少年》走遍我們的人生

「這是最後一部」在2013年時曾經表示自己不再投入長篇動畫的宮崎駿宣言,在後期被打破最後一步的發言,又開始製作新動畫。 而這次在2023年耗費多時完成的動畫作品,其風格和劇情的安排卻呈現兩極化的結果。

出道30年,從電視明星變為網路紅人之路:斯斯感冒膠囊御用明星「羅時豐」

你聽過「感冒用斯斯~咳嗽用斯斯~」的廣告嗎?在電視中唱著廣告歌曲的羅時豐出道時是台語歌手,卻不甘於被標籤定義,54歲的他現在甚至經營起Youtube,成功迎來演藝事業第二春。

連小勞勃道尼都認證,用瓦楞紙做出鋼鐵人的藝術家鍾凱翔

紙雕藝術家鍾凱翔從喜愛昆蟲的孩童時期開始,便以紙材探索創作,還成功做出1:1等比例的鋼鐵人模型。儘管受到質疑,他始終忠於自我,不曾改變作品的風格,而這份堅持不成功吸引了小勞勃道尼,也吸引了世界。
Total
0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