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台北人的深層寂寞:永遠依附追逐的空虛載體

台北人的深層寂寞:永遠依附追逐的空虛載體

255,324FansLike
119,979FollowersFollow
7,421SubscribersSubscribe
編按:去年九月,《台北女子圖鑑》播出,引來大量負評與討論。時隔半年,隨著討論熱潮退去,回顧記者陳熙文當時的觀影筆記,或許我們能拉開距離,不再受強烈的氣憤和失望情緒左右,再一次問問自己:在我們的記憶裡,真正的台北應該是什麼樣子?又是什麼造成你我的憤懣不平?


《台北女子圖鑑》劇照,取自Disney+臉書


疏離的北漂圖像

完食三集《台北女子圖鑑》,心裡湧出一股難以下嚥的悶,彷彿看完一部科幻影劇,描述名為「台北」的平行城市。

在這個杜撰的時空裡,台北被形容的毫無血色,只有尖酸刻薄的冷漠,而主角被不明原因給吸引至此處,心懷夢想北居,但倘若細探,又會發現,主角的理想不明,猶如電話空號一般,查無此夢。

釐不清主角林怡珊上台北的理由,只好歸咎於不是中邪,就是夢遊。然而,《台北女子圖鑑》最大的罪惡,除了對南部的誤解、對女子的誤解,以及對南部女子的誤解,就是它對台北的疏離。

一名土生土長的台北人,會知道正常人不會在永康迷路,而是會在台北車站迷失方向;要是住在永康,到大安森林公園對面的熱炒店把酒言歡,是不用坐計程車回家的;真台北紈絝子弟不會炫耀他家看得到101煙火,而是可能會不小心透露自己是從美國學校畢業(不然就是復興中學、薇閣中學)。

如果連這樣簡單的小細節都能弄錯,如何期待它的故事真的懂台北?

真正的台北,始終是複雜的

戲劇開場,鏡頭便從101觀景台的視角俯瞰台北,不知為何,有種中國都市劇的似曾相識,同時也有市政府觀光宣傳片的加工感。重點是,畫面上的色調完全不對。

台北的顯色是紅色,不是藍色。此顏色說非關政治,而是台北的景觀如此。

南部旅人若是搭客運沿國一北上,我不確定能否看見101大樓,但跨入台北城界,鐵定遠遠就會目擊圓山大飯店的金頂紅體,到了夜晚依舊金碧輝煌;若是搭台鐵、高鐵北上,得在台北車站下車,出站抬頭便能瞧見磚紅色的新光大樓,待跨越忠孝西路回望,印入眼簾的車站屋頂也是紅的;就算沒機會出站,立即轉搭捷運到其他地點,捷運的主幹線還屬紅線。而作為國家的權力中心,國會的主體是紅樓,連總統府的外牆亦是紅灰交接。

台北的市容繼承許多華夏的宮廷色彩,得走向東區才慢慢有現代感的藍。劇中畫面不斷重複信義區的高級百貨、雄偉的辦公大廈,意圖勾勒一頭水泥怪獸的模樣,硬是強調那就是台北,好像它兇殘冷酷,卻始終抓不住台北的真味。

台北是一名千面女郎,不似北京那樣老練,也不似東京那樣高冷,它或許有突出的色調,但妝容上仍有許多其他色彩,應是複雜且矛盾的。

戲劇單薄地想像城市的中心是101大樓,以為城市的版圖從它展開,但先別說信義區的開發始於1980年以後,在老一輩的兒時記憶裡是一片荒蕪,就連101大樓也是2004年才完工啟用,至今不到二十年。對於80年代、90年代出生的台北小孩來說,都不能算是記憶的中心點。如同東京有東京鐵塔,和晴空塔兩個支點,台北也有101和台北車站,新與舊的兩個中心,省略任何一處,都看不清楚全貌。

其實,近代的台北已沒有一個真正的中心,甚至也沒有一個集體記憶的所在。假如有一件事能貫穿現代台北人的生命,大概非捷運莫屬,以至於台北人的集體記憶是流動、隨機的,是被軌道所設定,卻也是自我安排、選擇的。

當一齣劇非要形容台北只有一個中心,非要把一座尚未被納入集體認同的建物描繪成中心,台北就不台北了。



《台北女子圖鑑》劇照,取自Disney+臉書

離散的地方認同

還有一點,台北人不會主動表明自己是台北人。

以個人經驗來說,「台北人」三個字到了城市以外的地方,根本形同「自大傲慢、毫無生活技能、對地方文化什麼都不懂」的代名詞,還不如不說;另外,台北人大多對城市沒有深刻的認同感,會自稱台北人多數是闡述一個事實:因為生在台北,所以叫台北人。

台北人的自我認同薄弱,永遠在依附、追逐,不只因為台北是一座包山包海的移民城市,也因為它是國家的首都,座落在政治第一線,必須提早面對台灣人自我認同的質問。我是台灣人?是中國人?還是既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有沒有可能我是日本人?有沒有可能我是美國人?

在成長過程中,由於資訊的流通,和政治的薰陶,台北人的自問自答就註定不能只是台北人,他被迫要思辨,被迫要選擇,被迫要直視未必有正確答案的尷尬。

不同於從外地來台北讀書、工作的人,身處異鄉,更有自我認同的動力,台北人就住在台北,哪裡也去不了,所以幾乎所有我認識的台北人都想要逃,他們得短暫逃去世界的某一個角落,才能想念這座城市、座標這座城市,在讚嘆上海、東京、倫敦、紐約有多麼富麗堂皇的同時,才能告解般地夾雜一句:還是住在台北舒服!




《台北女子圖鑑》劇照,取自台北女子圖鑑臉書

台北人心底的寂寞

若你問我台北人的本質是什麼?我的答案是焦慮,也是孤獨

焦慮在台北人的一生中什麼都要比較,無時無刻都在比,比車比房、比錢比權、比學歷、比資歷,比誰的另一半更優質、比誰的小孩更優秀。老實說,是極為正常的都市病,只不過無藥可醫。台北人在這個過程中跌撞、受傷、哭泣,最終不得不躲到一座島上。

我常想,外地人來到台北,會不會常常以為自己踏上新大陸,其實走入了群島,甚至有一天以為戰勝了台北,其實被同化成了島人。

我羨慕的是,當被同化的異鄉人打造出自己的浮島,要是島嶼不幸被這座城市淹沒,還能奔回家鄉喘口氣,稍事休息;但台北人沒有避風港,只能堅守在自己的島上,奢望有人來拯救。

如果林怡珊來到真正的台北,而不是不小心掉入平行時空的裂縫,去到劇中那個不知所謂的城市,我想她最先要面對的是心靈上的寂寞,是單打獨鬥的孤單,是過客般的愛情、友情,千萬不能走心。

接著她要面對的是溫水煮青蛙的牢

台北不比上海、東京那樣冷酷,卻也有極為殘忍的一面。那殘忍隱藏在看似溫暖、有人情的外表之下,讓你誤以為生活就算困難,仍充滿希望。於是你全力朝那道看得見的光芒衝刺,才發現它什麼也不是,只是一顆發亮的燈泡,就像《楚門的世界》裡的楚門,筆直航向眼前的海闊天空,最後卻撞入一堵破牆。

假如上海是一條毒蛇,東京是一匹惡狼,那台北宛若一隻笑臉迎人的狐狸,會慢慢地吃人,等到警覺的時候,人已經死一半了。

當青春耗盡才發現自己一無所有,那才是台北真正的可怕。

   

   

本文經陳熙文授權轉載,由小人物進行下標以及微幅修訂。
圖、文經編輯,與原作有部分出入,欲閱讀作者完整作品,請參考原文

   

實習編輯:林玥彤
核稿編輯:Shiuan

- Supported by Google Adsense -

Most Popular

More from Author

《記憶乍響》:按下重整鍵,放下記憶裡的傷

2015年由尤沃金.提爾執導的作品《記憶乍響》,從著名一位戰地攝影女記者的逝世紀念回顧展籌備開始,分別刻劃丈夫、大兒子與小兒子三人如何面對母親角色的離開與缺席。在一切如常的日子裡,憂傷不被提起,似是深埋遺忘,卻以各自的方式存在。透過這個人的觀影筆記,也許我們能重新梳理,試著面對記憶中的傷痕。

《茶金》、《人選之人》、《與惡》:台劇的造浪者林君陽導演,為當代戲劇注入全新靈魂

曾執導《我們與惡的距離》、《茶金》,並拿下多部大獎的導演林君陽,近期又推出新作《人選之人─造浪者》,佳評如潮。時尚編輯的真心話透過一場專訪,與導演聊聊近幾年台劇的優勢與困境。

在埔里,用心經營一間小店:用點心港式早午餐

一間位於南投埔里的用點心港式早午餐,小小的店面,由一對夫妻共同經營。一如店名「用點心」,他們用心做好每一份點心,希望把好的品質和食物,分享給每一位來到店裡的顧客。

過去她是張懸,現在她是焦安溥:從歌曲中穿梭,用音樂感謝人生無常

2022年底,安溥發行新專輯《9522》,刻劃自己從1995年到2022年一路以來的心境轉變,並於同年平安夜舉辦十年一度的《潮水箴言》演唱會。近期金曲入圍名單公布,安溥雖未入圍最佳華語女歌手,她的音樂與歌聲早已撫慰許多角落裡的靈魂,撰寫本文的汪羽正是其一。透過敘寫安溥的創作歷程與自我認同,似乎也帶著聽者在音樂與生命中找回自己。

- Supported by Google adsense -

More Articles

謝馥如諮商師:結婚不是人生的必修課,婚姻不該是關係間的枷鎖

婚不婚看個人,結婚與否各有不同說詞與見解,當你質疑人類為何要結婚?又存在著為何不結婚?這情感層面的拉扯是正常自然的,因為你是情感的動物,過不了情字這條路。

【集眾人之力的年末盛典:社區共好的「鬆勢三日節」12月揭開序幕】

彰化社頭,這個台灣的織襪之鄉,一場由地方青年發起的盛會【鬆勢三日節】即將於年末拉開帷幕。這是一場結合傳統產業、社區共造、品牌經營的匯集之地,各式各樣的想像在這裡發生,共同要為社頭這個地方繪出一段充滿活力的週末。

雲玩家、雲讀者、雲觀眾,到底有沒有資格發表意見?

雲玩家讓人詬病的原因就在沒明明沒有接觸過遊戲,僅僅是透過影片、實況和評論就上網與其他人討論或是發表意見。 用一句簡單的話來說就是「不懂裝懂」

走出翻拍即崩壞的魔咒,《航海王》真人版的不俗表現與未來發展

動畫《航海王》是許多人的童年記憶,觀眾們喜歡草帽小子一夥人的性格,也對他們在偉大航道的冒險感到熱血沸騰。而當作者尾田榮一郎宣佈要真人化時,許多人不免擔心會崩壞,不過如今卻似乎繳出不錯的成績。

AI翻譯當道:有了科技與人工智慧,我們還需要學英文嗎?

在AI還不風行的時代,翻譯是一項有系統的專業,學會第二外語對於探索世界如虎添翼。然而當科技發展至人類能不透過學習,僅操作即時翻譯AI就能使用第二外語時,則挑戰了學習本身的核心價值。

承載故事的人-劉冠廷:Be water 像水一樣清澈,有無限的可塑性

劉冠廷,以《你的婚姻不是你的婚姻-聖筊》入圍第58屆金鐘獎男主角獎,而近年來在台灣掀起一波「冠廷宇宙」使大家漸漸看見他背後的努力與對於演戲的每一分執著,他是一個承載故事的人,像水一樣,有無限的可塑性。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宮崎駿用一部《蒼鷺與少年》走遍我們的人生

「這是最後一部」在2013年時曾經表示自己不再投入長篇動畫的宮崎駿宣言,在後期被打破最後一步的發言,又開始製作新動畫。 而這次在2023年耗費多時完成的動畫作品,其風格和劇情的安排卻呈現兩極化的結果。

出道30年,從電視明星變為網路紅人之路:斯斯感冒膠囊御用明星「羅時豐」

你聽過「感冒用斯斯~咳嗽用斯斯~」的廣告嗎?在電視中唱著廣告歌曲的羅時豐出道時是台語歌手,卻不甘於被標籤定義,54歲的他現在甚至經營起Youtube,成功迎來演藝事業第二春。

連小勞勃道尼都認證,用瓦楞紙做出鋼鐵人的藝術家鍾凱翔

紙雕藝術家鍾凱翔從喜愛昆蟲的孩童時期開始,便以紙材探索創作,還成功做出1:1等比例的鋼鐵人模型。儘管受到質疑,他始終忠於自我,不曾改變作品的風格,而這份堅持不成功吸引了小勞勃道尼,也吸引了世界。
Total
0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