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社會實踐文化被查到怕!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宣布成立館藏出處研究小組

被查到怕!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宣布成立館藏出處研究小組

255,324FansLike
119,979FollowersFollow
7,421SubscribersSubscribe


大英博物館時常被人譏笑他們的館藏大部分都是大英帝國的戰利品,不是偷來的、就是搶來的,指控他們不少藏品來源都有問題。不過,不是只有大英博物館有這個困擾,其實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也有類似的煩惱,原因正是來自他們購買,還有別人捐給他們的館藏。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在5/9宣布,他們將成立一個專門調查館藏出處的小組,預計招募四名新成員,來調查150萬件館藏的來源和出處歷史,藉此擴大、加速和強化配合曼哈頓檢察部門對博物館藏品中有疑慮和出處不明的文物調查,包含那些來自被判刑的藝術品經銷商或藏家的文物。

💡註:紐約曼哈頓檢察部門於2017年起設有古物非法交易追緝組(ATU)。一般來說,古文物的非法交易、走私販賣等多為跨國犯罪,基本上應該是由國家級檢警單位負責辦理。不過,由於紐約曼哈頓為美國知名且熱門的古物非法黑市和合法交易中心,於是決議成立專責小組來處理紐約市日益增多的古物非法案件

這項宣布和實質行動被認為是美國博物館界一項重大的轉變!

美國博物館界過去對於文物來源的標準非常低——那就是「你不要買到你知道是被偷的文物就好」,不過,現在這個態度已經有180度的大轉變,逐漸改為「除非你確實知道這件文物不是被偷的,否則你不能買!」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近年歸還尼泊爾的一件文物,圖片來源: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之所以有這麼大的改變,主要也是近年來博物館真的是被檢察官們查到怕了,每次高調的調查和扣押都讓博物館登上頭條(負面)新聞。

光是去年5月檢察官就從博物館裡面查扣了5件市價超過300萬美元的古埃及文物,幾個月後又沒收博物館裡21件古希臘和羅馬的文物及一個大約西元6世紀的印度教雕塑。接著,去年底博物館的其中一位受託人,被查到家中有23件私人收藏的文物為非法來源,而這位受託人還有寄存一些來源有問題的文物在博物館裡。

另外,今年3月博物館才剛把館內15件被認定來源為不法的文物還給印度,5月又把2件石雕送回中國,而這些數量都只是這幾年來博物館被沒收和調查的一部分而已。

外界還指控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藏品中,有大約1000件文物都和走私、非法文物買賣有關,批評博物館簡直是「贓物大本營」,一些學者還在專欄文章裡面砲轟博物館有刻意隱瞞館藏出處的情形,想要試圖掩蓋許多文物是偷盜來的事實,這些都讓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聲望受到衝擊,公信力也不斷地被質疑。

圖片來源:Juliet Furst on Unsplash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近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大吐苦水,表示他們同樣是受害者,強調工作人員幾乎時常在進行文物返還和配合檢調單位調查,不僅業務量大增,還背負外界誤解的壓力。

此外,有些文物還在進行研究的時候,研究還沒做完,文物就被送回原屬國,或被檢察官沒收,使得研究受到影響;有時候還被檢察官說博物館是不是不配合調查,動作很慢,讓研究人員覺得很冤枉。

為了挽回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名聲,以及解決館員的煩惱和低迷的情緒,因此近日決定由博物館自發成立專責小組,化被動為主動來仔細調查自家館藏,尤其是針對1970至1990年代之間進入博物館的藏品。因為這段時間的藏品數量急速增加,但許多出處來源都未有確實查證。

同時,博物館也成立了由館長、策展人和修復師等18位不同部門專業人員組成的委員會,將重新討論典藏政策和查證藏品來源等的細節,就連董事會也成立了工作小組,針對藏品蒐藏的法律和公共政策做檢討,邀請專業人士提供經驗和諮詢,降低日後再收到來源有問題的藏品機率。

目前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內仍然還有許多藏品正在進行調查,外界都在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到底會不會如實的檢驗自家有問題的藏品,畢竟有疑慮的藏品數量可能遠比現在檢調單位預估的還多更多,而藏品數量的減少對於博物館來說,也是不小的衝擊。

本文經不務正業的博物館吧 The Museum Bar授權轉載,由小人物進行下標以及微幅修訂。
圖、文經編輯,與原作有部分出入,欲閱讀作者完整作品,請參考原文

實習編輯:張欣喬
核稿編輯:Shiuan

- Supported by Google Adsense -

Most Popular

More from Author

從《療心圖書館》思考:我想藉由工作成為一個怎樣的大人?

雲林土庫鎮圖書館館長彭冠綸讓圖書館除了是提升自己的知識儲備外,更進一步上升為與孩子交心的時光。她不僅在這本書中傳達了溫柔與善意,不同於一般勵志書籍,她關心的不是工作效率、自我提升,而是「一個人要如何成就一份工作」的態度。

用3個反轉盤點自己的生存指標,讓你活得更像自己

Podcast排行前10名的說書頻道「下一本讀什麼」創辦人瓦基(莊勝翔),從任職10年的台積電副理轉換跑道投身說書事業,這篇文章將分享他過去的迷惘、思考、解方以閱讀過的書籍觀點整合,給予我們生涯解答。

為何要上哲學課?持續跟自己對話,才是思考

褚士瑩寫作超過20年,但也曾遇過瓶頸。這篇文章他拜入法國哲學家奧斯卡·柏尼菲設立的「哲學踐行學院」門下經歷前所未有的思考練習與震撼教育的故事記錄,當中有許多促進思考的案例,值得推薦。

心理測驗的魅力與侷限

近年來,各式各樣的心理測驗在社群媒體上琳瑯滿目,大家時常談論著「我是什麼類型的人」,令人眼花繚亂。 究竟心理測驗的原理是什麼,而各式心理測驗又有什麼樣的侷限呢?

- Supported by Google adsense -

More Articles

謝馥如諮商師:結婚不是人生的必修課,婚姻不該是關係間的枷鎖

婚不婚看個人,結婚與否各有不同說詞與見解,當你質疑人類為何要結婚?又存在著為何不結婚?這情感層面的拉扯是正常自然的,因為你是情感的動物,過不了情字這條路。

【集眾人之力的年末盛典:社區共好的「鬆勢三日節」12月揭開序幕】

彰化社頭,這個台灣的織襪之鄉,一場由地方青年發起的盛會【鬆勢三日節】即將於年末拉開帷幕。這是一場結合傳統產業、社區共造、品牌經營的匯集之地,各式各樣的想像在這裡發生,共同要為社頭這個地方繪出一段充滿活力的週末。

雲玩家、雲讀者、雲觀眾,到底有沒有資格發表意見?

雲玩家讓人詬病的原因就在沒明明沒有接觸過遊戲,僅僅是透過影片、實況和評論就上網與其他人討論或是發表意見。 用一句簡單的話來說就是「不懂裝懂」

走出翻拍即崩壞的魔咒,《航海王》真人版的不俗表現與未來發展

動畫《航海王》是許多人的童年記憶,觀眾們喜歡草帽小子一夥人的性格,也對他們在偉大航道的冒險感到熱血沸騰。而當作者尾田榮一郎宣佈要真人化時,許多人不免擔心會崩壞,不過如今卻似乎繳出不錯的成績。

AI翻譯當道:有了科技與人工智慧,我們還需要學英文嗎?

在AI還不風行的時代,翻譯是一項有系統的專業,學會第二外語對於探索世界如虎添翼。然而當科技發展至人類能不透過學習,僅操作即時翻譯AI就能使用第二外語時,則挑戰了學習本身的核心價值。

承載故事的人-劉冠廷:Be water 像水一樣清澈,有無限的可塑性

劉冠廷,以《你的婚姻不是你的婚姻-聖筊》入圍第58屆金鐘獎男主角獎,而近年來在台灣掀起一波「冠廷宇宙」使大家漸漸看見他背後的努力與對於演戲的每一分執著,他是一個承載故事的人,像水一樣,有無限的可塑性。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宮崎駿用一部《蒼鷺與少年》走遍我們的人生

「這是最後一部」在2013年時曾經表示自己不再投入長篇動畫的宮崎駿宣言,在後期被打破最後一步的發言,又開始製作新動畫。 而這次在2023年耗費多時完成的動畫作品,其風格和劇情的安排卻呈現兩極化的結果。

出道30年,從電視明星變為網路紅人之路:斯斯感冒膠囊御用明星「羅時豐」

你聽過「感冒用斯斯~咳嗽用斯斯~」的廣告嗎?在電視中唱著廣告歌曲的羅時豐出道時是台語歌手,卻不甘於被標籤定義,54歲的他現在甚至經營起Youtube,成功迎來演藝事業第二春。

連小勞勃道尼都認證,用瓦楞紙做出鋼鐵人的藝術家鍾凱翔

紙雕藝術家鍾凱翔從喜愛昆蟲的孩童時期開始,便以紙材探索創作,還成功做出1:1等比例的鋼鐵人模型。儘管受到質疑,他始終忠於自我,不曾改變作品的風格,而這份堅持不成功吸引了小勞勃道尼,也吸引了世界。
Total
0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