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人口的急遽增加,人類產生的垃圾量隨之增多,每人一年平均可產生的垃圾量大約是417公斤,其中許多垃圾會透過下水道、河川等方式進入海洋,此外,海洋中也有許多由海上漁業活動所製造的漁業廢棄物。這些海洋垃圾除了隨洋流漂至世界各地,還會於洋流匯集處聚集形成「垃圾島」,破壞整個海洋生態系。
🌊太平洋垃圾島成因
太平洋長期被副熱帶高壓壟罩,因此北太平洋環流系統是相對靜止的區域,洋流、風帶動海水旋轉的方向,會將海洋垃圾帶入垃圾島中,導致海洋垃圾及其碎片累積於垃圾島中。且北太平洋環流中央的流速比較慢,所有進入這個環流中央的物體,都會轉得非常慢,使得垃圾島吸入許多碎屑,如同陷入流沙般,一旦海洋垃圾進入環流,就很難將它清除。且在海洋垃圾中,有許多是不易自然分解的塑膠垃圾,大型塑膠垃圾進入垃圾島中,僅會不斷分解成為小的塑膠微粒,持續影響海洋生態。
🌊太平洋垃圾島的神秘面紗
位於夏威夷和加利福尼亞之間的太平洋垃圾島,是海洋垃圾高度集中的區域。由眾多塑膠微粒組成的海洋垃圾島,不容易從衛星圖像中顯示,雖說它是一個島,卻無法用肉眼輕易看見(在海面上看不到如島嶼般的垃圾島)。
目前未能確切知道垃圾島的面積及其垃圾量,北太平洋亞熱帶環流太大,科學家無法使用拖網測量。此外,並非所有垃圾都漂浮在表面上。稠密的垃圾與碎片會沉入地面以下幾公分甚至幾公尺,使得渦旋的面積幾乎無法測量。
🌊太平洋垃圾島對於生物的威脅
海洋垃圾對於海洋生物危害極大,嚴重影響了海洋生物的生存。如:海龜將塑膠袋誤認為水母,誤將塑膠吃下肚;信天翁將塑膠顆粒誤認為魚卵而餵食其幼鳥。這些無法分解的塑膠垃圾進入生物體中,不僅會造成生物器官破裂,還會因無法再攝入食物而造成餓死。另外,小型燈籠魚會於夜晚浮上海面食用浮游生物,卻反而吃到取多塑膠微粒,塑膠就如同浮標,讓燈籠魚無法回到海底。
🌊解決方法
雖然垃圾島短時間無法被清除,但依舊有許多人著手解決海洋中的垃圾島,透過理念及行動,期望能還給海洋生物一個乾淨的家。
1️⃣攔油索浮動牆(海洋吸塵器)
由荷蘭學者史萊特發明的海洋吸塵器,藉由浮標圍欄製造一段虛擬海岸線,利用風力、海浪跟洋流三種自然力量推進海洋吸塵器的移動,圍欄底下垂著三公尺深的裙邊,更有效攔住微小的塑膠碎片,裙邊也創造一股下沉水流,讓生物可以輕鬆從底下通過而不受困,中段的裙邊比兩側長,阻力讓圍欄自然形成一個弧形,把所到之處的塑膠垃圾都集中起來,在洋流流經的區域做攔截,不讓垃圾再漂至無風帶,海洋自然的動力也會讓圍欄自動漂向垃圾最集中的區域。補上來的垃圾會分類賣給回收廠,並將所得的利潤繼續投入在海洋環保的工作上。
2️⃣成立世界上第196個國家—垃圾島共和國(Trash Isle)
LADbible與塑膠海洋基金會合作,將這個國家大小的垃圾區,並將其變成世界上第196個國家——命名為垃圾島。在世界海洋日(6月8日),向聯合國提交了獨立宣言,要求承認垃圾島為獨立國家。目前已推出國旗、護照、貨幣及郵票,希望藉由成立國家,讓大眾重視太平洋垃圾島對於海洋的危害,也近一步代表著每個人都是使垃圾島形成的「國民」。
本文授權轉載至:外木山洗沙祭 更多資訊也請持續關注官網文章及動態
本文轉載:窒息的油膩 海洋漏油是怎麼一回事
實習編輯:李柏儀
核稿編輯:Xe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