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社會實踐環境都市計畫下不同版本的社子島,未來該何去何從?

都市計畫下不同版本的社子島,未來該何去何從?

255,324FansLike
119,979FollowersFollow
7,421SubscribersSubscribe

社子島位於基隆河和淡水河的交匯處,是台北市士林區的一部分。交通主要依靠社子大橋、洲美快速道路和重陽大橋。

該地區由於長期面臨淹水問題,從1970年開始,受到台北市政府限制建設法令的影響,社子島的環境就像是時間停留在1970 年。相較於台北市東區和西區的高密度都市發展,社子島的環境更類似未開發的烏托邦。它主要由農地、林地、住宅區和工業區組成。建築類型則多為低樓層透天和紅磚平面屋、合院和鐵皮工廠。

圖片來源:台北旅遊網

由於社子島未像台北市其他地區一樣發展,島上的居民多數為早期定居於此的長者,近年來許多負擔不起北市地區房租的工作者和工作團體會選擇在社子島居住或租賃空間。長期下來,這區的居民多為弱勢群體,因此被稱為「台北市的貧民窟」、「難民窟」等貶低名稱。

該地區面臨的問題

在1970年經濟部擬訂的「台北地區防洪計畫」中,以社子島易遭水災、人口稀少、經濟價值低為理由,將社子島擬定為「限制發展區的洪水氾濫區」。由於當地容易淹水,根據台北市調查的防洪數據研究,當前的防洪牆填土高度只有數十年,遠不及現代的防洪標準。

禁限建的法令限制下,迫使社子島當地的基礎建設發展還停留在數十年前,公共設施、汙水、排水道、下水道都是社子島地區缺乏的基礎建設,大型醫療資源則需要過橋至鄰近地區的大型醫院。因此,台北市政府提出針對社子島開發的都市計畫發展方案來解決這些問題。

預期開發計畫歷程

2010年的當任郝龍斌台北市長,針對社子島發展提出「臺北曼哈頓計劃」作為打造發展的口號。當時行政院核定審議台北市地區的防洪計畫,社子島需要達200年防洪標準,因此須將當地的堤防加高至9.65公尺,並將社子島的高程填土墊高至8.15公尺。然而,郝龍斌市長提出的「臺北曼哈頓計劃」的方案只有通過防洪計畫,並沒有通過環評(環境影響評估)(EIA,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使計畫破滅。隔年2011年社子島都市計畫發布,政府採取區段徵收作業方式開發,預計花費七百億的預算,此計畫需耗時十四年並填土1620萬噸。後來至2014年6月及9月,進行二次環評,因填土量過高使自然環境遭受破壞等因素,要求台北市府再次進行審議評估。

繼任的台北市長柯文哲於2015年提出社子島的i-voting計畫,透過讓當地民眾投票的方式來決定社子島的發展方向,並打出「臺北威尼斯」的發展口號。提供的四個開發方向分別為:

圖片來源:台北市政府地政局

方案一「運河社子島」:透過運用高度區隔出人、車和船等三種空間尺度,並置入產業園區帶動當地產業發展,藉此吸引年輕族群進入社子島。
方案二「生態社子島」:以田園城市(Garden City)的概念,保留當地的生態資源、歷史建物的前提下,進行開發,加入了輕軌建設、親水公園、水岸住宅的基礎建設。
方案三「咱的社子島」:以最大限度的保留當地聚落、環境原貌,進行產業轉型,將當地的農地轉型為觀光型休閒農場。
方向四:不開發。

2016年2月台北市政府公布投票結果,當地約35%的投票率中有約60%的民眾支持生態社子島規劃方向。


社子島的下一步?

社子島是目前台北市最完整的都市計畫外的邊陲地帶。對於政府來說,社子島的未來發展是一個不得不面對的燙手山芋的問題,是既得利益者(產業發展、建設開發)角力爭取大量開發的地方,亦是當地居民未來生活模式的方向。社子島的發展爭議牽扯到政治、社會、開發、生態、居民意見等錯綜複雜的議題。目前不管是政府、專業的都市計畫者都無法針對社子島提出最佳的解套方案。迫使社子島支持開發與反對開發的爭議新聞不斷,使政府推動的速度極為趨近於零。社子島的下一步該如何發展,仍然是必須長期關注的議題。

選擇以社子島進行研究是因為觀察到當地相當複雜的整體狀態,並且台北市政府與部分都市規劃學者的立場和看法不同。在政府與居民之間的互動過程中,出現了許多不同的聲音,受到多方的關注。對台北市政府來說,面對最後一塊可開發的都市發展區域,政府會採取何種態度和決策。這決策的結果將能體現台灣近年都市規劃發展的思想,筆者認為社子島議題會是台北市非常重要的都市發展關鍵轉捩點。

本文經林宏恩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實習編輯:黃勤
核稿編輯:Shiuan

- Supported by Google Adsense -

Most Popular

More from Author

告白不一定是為了在一起,也可以是為了自己

在感情中,面對喜歡的人,我們總是不知該如何是好。要告白嗎?又害怕失敗,萬一連朋友都沒得做了怎麼辦?但告白其實不是為了對方,而是為了不辜負那個認真喜歡的自己。

懂外語就能做好翻譯嗎?外語翻譯的兩大守則

懂外語就能做好翻譯嗎?本文整理出三個守則:一、避免碎片化翻譯;二、加強譯入語寫作技巧;三、確認客戶需求。從筆譯工作的技巧層面剖析,教給讀者筆譯工作的小撇步。

我的幸福與任何人無關:感受「幸福」的方法

你曾經因為覺得自己不夠幸福感到迷惘或是困擾嗎?透過弘一法師的故事,幸福其實不是尋找也不是追求,而是站在原地接受和放下。只有找到自己的幸福路,幸福才會紛然而至。

你分得清「書評」與「書摘」嗎?

本文先從定義上著手,分析何為書評、何為書摘。接著將書評和書摘放在一起做比較,統整究竟書齋和書評的差異在哪裡。最後,從閱讀方面概括,無論哪一種都是接近閱讀的方式之一。

- Supported by Google adsense -

More Articles

出道30年,從電視明星變為網路紅人之路:斯斯感冒膠囊御用明星「羅時豐」

你聽過「感冒用斯斯~咳嗽用斯斯~」的廣告嗎?在電視中唱著廣告歌曲的羅時豐出道時是台語歌手,卻不甘於被標籤定義,54歲的他現在甚至經營起Youtube,成功迎來演藝事業第二春。

連小勞勃道尼都認證,用瓦楞紙做出鋼鐵人的藝術家鍾凱翔

紙雕藝術家鍾凱翔從喜愛昆蟲的孩童時期開始,便以紙材探索創作,還成功做出1:1等比例的鋼鐵人模型。儘管受到質疑,他始終忠於自我,不曾改變作品的風格,而這份堅持不成功吸引了小勞勃道尼,也吸引了世界。

聽什麼音樂,買什麼商品:從Uniqlo和無印良品歌單看音樂與消費的神秘連結

你是否曾經在商場中無意識地隨著音樂的節奏踏步,或在某首歌曲的旋律下決定購買某件商品?這篇文章將揭示音樂如何巧妙地操控你的消費慾望,從影響者文化到品牌策略,探索音樂與消費之間的深層關聯。

婚姻處方籤:離婚就是一段新的開始,何妤玟教你如何與一段關係好好說再見

在努力維繫婚姻關係中,何妤玟也學會了放手。「我很努力去爭取我想要的,但如果我找不到也爭取過了,那麼坦承的面對之後,我就會選擇好好放手。」這一段經歷不僅是對一段關係的告別,更是一個人生階段的結束,對過去的自己說出了那句深具意義的「再見」。

奮力浮出水面的YouTuber金魚腦:環保不需要厲害,只要持續就有力量

兼具環保、旅遊、生活的YouTuber金魚腦,以燦爛陽光的形象,親民的推廣環保議題,除了經營YouTube頻道外,還開了一家無包裝商店,期待自己的理念能在生活中落地生根,進而影響更多人。

從冰河之下奮力上游:「三條魚」詹喬愉,第2位成功登上聖母峰的台灣女性

從小就熱愛在戶外跑跳的詹喬愉,開始登山後也曾因意外墜落至冰河。雖然左腿神經受損,但憑著對登山的熱情、復健與山友的鼓勵,她終於成功挑戰兩座8000公尺的高山,成為台灣第二位登上聖母峰的女性。

「成功補習班」:正視青春的果實,藍正龍導演寫給年少時期恩師的一封情書

成功補習班於2023年9月上映,是導演藍正龍為了紀念生命中的恩師陳俊志而拍攝的,電影裡的故事交織著藍正龍的青春時光,同時也觸碰到親情、友情、愛情三的面向不同的愛,在義無反顧的青春中,找尋自己,同時也在連結著社會。

出道14年才拿下女主角資格,「小8」張允曦自認沒有白走的人生

張允曦以參加《全民大悶鍋》走紅,爾後投身紐約學習表演,期望有更多演出機會,但未如預期。然而,她的堅持和家人的支持讓她不放棄,終於在演藝生涯的第14年主演電視劇。

是演員、是潮模,也是網紅:不再迷惘的迷惘美,電眼女神「李優」

李優,一位多才多藝的藝術家,不僅在藝壇上以演員和畫家的身分嶄露頭角,更在網路上以網紅和潮模的形象受到大量粉絲的喜愛。她的歌曲「迷惘美」不僅在音樂界取得了出色的成績,更成為了她的代表作。擁有一雙被譽為「電眼」的大眼睛,李優的外貌和才華都讓她在各個領域都受到矚目,並且展現出了她獨特的魅力和不同於一般人的神秘氣質。
Total
0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