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社會實踐政治除了事實查核外,你還知道什麼是媒體識讀嗎?

除了事實查核外,你還知道什麼是媒體識讀嗎?

255,324FansLike
119,979FollowersFollow
7,421SubscribersSubscribe

媒體識讀是什麼?一般人為什麼要知道?

媒體識讀(media literacy)是指近用、分析、評判媒體內容的能力。在討論媒體識讀時,經常也會討論到「媒體素養」一詞。

有些人主張這兩個詞的意思不同,媒體素養比媒體識讀的層次來得更高,而我認為兩者有許多重疊的部分,而且媒體識讀是媒體素養重要的一環,所以實務上在學習或教導媒體識讀/素養時,去區分兩者的差別其實意義不大。

媒體識讀的概念並沒有被納入我國高中以前的課綱當中,台灣的學生正式透過學校接觸到媒體識讀是藉由高一的公民課本。108課綱宣布將媒體素養列為高中生重要的核心素養之一,並且多數版本的課本皆會提到媒體識讀的幾個重要概念,包含「媒體資訊是被建構出來的」、「媒體是帶有意識形態的」、「閱聽人應比對媒體資訊」等等。

圖片來源 Pexels

回到老路:實作與理論的鴻溝

學習媒體識讀最重要的目的是應用在生活中,讓我們在接收資訊時不會被錯誤的資訊蒙騙,甚至能夠評判媒體的立場與優劣。

然而台灣的高中教育現場多半只有教導媒體識讀的概念,以及「理論」上該怎麼做,實際上學生常將重要概念的定義背起來,考試能夠選出正確的選項就覺得足夠了,卻沒有意識到媒體識讀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該如何自己做好媒體識讀這件事。

高中之前的媒體識讀教育更是貧乏。我在參訪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之後,認識到現在開始有一群老師與基金會合作,試著在國小、國中推動媒體識讀的課程。我也有實際去觀摩課程的進行,結合講課與遊戲,學生的學習效果相當不錯,可惜現況下台灣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的小學生在畢業之前就接觸到媒體識讀。

媒體識讀的三個層次

兩年前,我獲得了堉璘基金會獎學金資格,因此接觸到許多資源進而對媒體識讀的推廣起了興趣,也規劃了長期的工作坊,期待能解決現況下教學現場的不足,而能針對媒體識讀教育的痛點設計實作課程。

在訪談了現在的高中公民老師和學生,以及研究大量現有的媒體識讀素材後,我自行設計了教材,將受眾定義為高中以上的學生,並把媒體識讀定義為由低至高的三個層次:事實層次、立場層次、批判層次。

製圖 方律元
  • 事實層次

事實層次是指能針對媒體中內容的真偽、正確與否做出判斷。媒體識讀領域中常見的事實查核(fact check)即屬於事實層次的識讀能力。

事實查核的工作對於一般閱聽人而言並不困難,指需要善用搜尋引擎搜尋相關關鍵字,即可查看事實查核中心是否有相關的查核結果。例如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會針對報章與網路上流竄的假新聞或不實資訊進行查核,並抓出其中的不實資訊予以更正。

像是LINE這樣有大量錯誤資訊流傳的社群媒體,也有一些機器人軟體可以協助我們判斷資訊的正確與否。

  • 立場層次

正確的資訊不代表就沒有「問題」。多數新聞報導或資訊帶有主觀的立場,但若將事實進行不當的解讀,或是斷章取義地以去脈絡化的方式傳播,那就和不實資訊一樣會對閱聽人乃至於社會帶來傷害。例如以下這一則風向新聞的報導就有這樣的問題:

標題:<研究:同性戀者比異性戀面臨更大的健康危機>

節錄:「由蘇林斯(Paul Sullins)教授所主導的名為「隱形受害者:同性戀伴侶之成年子女的遲(晚)發型憂鬱症」之研究,找來1664名同性戀、女同性戀和雙性戀參與。研究發現,同性伴侶成年子女的肥胖問題是異性戀成年子女的2倍之多(72% vs. 31%) 。根據報告,相較於異性戀父母之子女,同性伴侶之子女有更高比例有身體、情緒或性暴力的問題。」

以上的資訊雖然沒有錯誤或不實,對於社會或事實的理解卻是有害的。首先,這篇研究將同性戀伴侶的子女塑造為「受害者」,試圖引導閱聽人以「受害者」的框架來認識同性戀伴侶的子女,並透過引述的文字將其同性戀家長塑造成「加害者」,或將同性戀家長的同性戀身分與子女的健康問題關聯起來。
這是一種去脈絡化的誤導,因為實際上針對這篇研究有許多同儕評論或學術文章,都指出同性戀者的健康問題更可能來自於社會所給的歧視、汙名與不理解,但這些不同的觀點都沒有被摘錄進風向新聞的報導當中。
其次,如果我們進一步去認識蘇林斯教授與風向新聞的立場,以及背後支持他們的機構是誰,便可以發現他們的背景促使他們替「反同性戀」的意識形態服務。
媒體識讀的立場層次比事實層次來得更困難,因為閱聽人不像事實查核時只要會使用搜尋工作、認識常見的事實查核工具。要做到立場層次的媒體查核,閱聽人更需要知道媒體是帶有意識形態與立場的。立場層次中常見的概念包含新聞框架、新聞生產貼紙,也應該認識到常見媒體背後的金主是誰。

  • 批判層次

最後,也最困難的則是批判層次。大部分的媒體識讀就只教到立場層次,我在教材中放入批判層次的目的,是希望學員可以成為獨立自主的閱聽人,並且真正的擁有媒體素養。對我而言「素養」必然是長期累積的,也像是一把能以不變應萬變的劍。
我在課堂上問了學員們一個問題:「現在的事實查核中心那麼多,多數有問題的資訊都會被查核,所以我剛剛教會你們如何使用事實查核中心來進行事實查核。很簡單,只要搜尋相關關鍵字,丟給查核中心,媒體識讀就結束了。你們覺得這樣真的沒問題嗎?」
教室陷入一片沉默,我很喜歡一群人露出苦惱的表情一起思考的感覺。接著我問他們,媒體是什麼意思?如果媒體是資訊的傳播者,那麼這個網路發達的時代,其實人人都是媒體:事實查核中心是媒體、正在上課的我是媒體。
換言之,我說:「事實查核中心有立場、我也有立場。事實查核中心在挑選查核的案件時,也會經過一層主觀的篩選;今天我身為一個資訊的傳播者,我所說的、所教的東西也未必全然是正確的或最好的。」批判層次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媒體識讀和媒體素養的核心是批判性以及獨立思考。

圖片來源 方律元

跳脫體制,引導學生獨立思考

我有幸和Lead for Taiwan這個組織合辦了幾場媒體識讀工作坊。今年七月的場次最令我印象深刻,將近五十位對思辨有熱忱的高中生與大學生齊聚高雄。有學員在課後的回饋中,告訴我他去調查了各個事實查核中心的背景,以及研究事實查核平台的運作方式。
有學員則說這堂工作坊和他在學校的媒體識讀課程不同,還特別給了我回饋:「這堂課不會帶有既定立場去對文章進行審視或是給予框架,更不是為了教而教,為了上而學。多了更多讓自己思考的空間,所以這次的媒體識讀上得特別開心!」
在兩個半小時的工作坊中,我用了以上的三個層次作為框架,穿插大量的資訊案例、團體競賽、有獎徵答、查核實作來引導大家意識到媒體識讀的重要性,以及系統性的認識媒體識讀,並實際演練媒體識讀可能遇到的各種狀況。輔以投影片、短片與學習單,補足了一群高中生和大學生在體制內學習的不足,讓他們得以成為影響台灣媒體環境的一群種子。



本文經方律元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實習編輯:陳念渝
核稿編輯:Xenia

- Supported by Google Adsense -

Most Popular

More from Author

從冰河之下奮力上游:「三條魚」詹喬愉,第2位成功登上聖母峰的台灣女性

從小就熱愛在戶外跑跳的詹喬愉,開始登山後也曾因意外墜落至冰河。雖然左腿神經受損,但憑著對登山的熱情、復健與山友的鼓勵,她終於成功挑戰兩座8000公尺的高山,成為台灣第二位登上聖母峰的女性。

你不敢去的地方,他都去了!「融融歷險記」吳宇堯的非凡旅行冒險

在這繁華的數位時代,吳宇堯不僅是一位YouTuber,更是一位夢想家。他的每一段旅程,都是一次對未知的探索和對自我極限的挑戰。而背後所隱藏的,更有著他對夢想的熱情。透過他的鏡頭,我們可以一窺那些遠方的異國風情,同時也能感受到他那不屈不撓的精神。讓我們跟隨吳宇堯的腳步,一同探索這個美麗的世界。

訪問明星到變成明星:用熱情征服藝人與觀眾的關韶文

想要了解如何從訪問明星到成為明星嗎?來探索關韶文的旅程吧!他的笑聲和熱情不僅征服了藝人,也感染了觀眾。透過他的故事找到追夢和成功的靈感。不管你是夢想者、創作者還是只是想要一些正能量,這個故事都將帶給你鼓舞。

搭上網紅崛起的第一趟班機,你不可不知的元老級團體:這群人TGOP

這群人的影片為何會有這麼多人看?除了安排細緻、橋段好笑之外,他們時常能夠抓到生活中「那些令人共感的時刻」:老師平常都是怎麼罵學生的、服務業都是怎麼禮貌的回擊顧客、過年塞紅包的叔叔阿姨是怎麼講話......這些強烈的帶入感,才是人們點擊並分享的最大原因,而也多虧導演石頭以及出身科班的一眾團員們,能夠在討論的思辯中寫出最有趣的影片劇情。

- Supported by Google adsense -

More Articles

謝馥如諮商師:結婚不是人生的必修課,婚姻不該是關係間的枷鎖

婚不婚看個人,結婚與否各有不同說詞與見解,當你質疑人類為何要結婚?又存在著為何不結婚?這情感層面的拉扯是正常自然的,因為你是情感的動物,過不了情字這條路。

【集眾人之力的年末盛典:社區共好的「鬆勢三日節」12月揭開序幕】

彰化社頭,這個台灣的織襪之鄉,一場由地方青年發起的盛會【鬆勢三日節】即將於年末拉開帷幕。這是一場結合傳統產業、社區共造、品牌經營的匯集之地,各式各樣的想像在這裡發生,共同要為社頭這個地方繪出一段充滿活力的週末。

雲玩家、雲讀者、雲觀眾,到底有沒有資格發表意見?

雲玩家讓人詬病的原因就在沒明明沒有接觸過遊戲,僅僅是透過影片、實況和評論就上網與其他人討論或是發表意見。 用一句簡單的話來說就是「不懂裝懂」

走出翻拍即崩壞的魔咒,《航海王》真人版的不俗表現與未來發展

動畫《航海王》是許多人的童年記憶,觀眾們喜歡草帽小子一夥人的性格,也對他們在偉大航道的冒險感到熱血沸騰。而當作者尾田榮一郎宣佈要真人化時,許多人不免擔心會崩壞,不過如今卻似乎繳出不錯的成績。

AI翻譯當道:有了科技與人工智慧,我們還需要學英文嗎?

在AI還不風行的時代,翻譯是一項有系統的專業,學會第二外語對於探索世界如虎添翼。然而當科技發展至人類能不透過學習,僅操作即時翻譯AI就能使用第二外語時,則挑戰了學習本身的核心價值。

承載故事的人-劉冠廷:Be water 像水一樣清澈,有無限的可塑性

劉冠廷,以《你的婚姻不是你的婚姻-聖筊》入圍第58屆金鐘獎男主角獎,而近年來在台灣掀起一波「冠廷宇宙」使大家漸漸看見他背後的努力與對於演戲的每一分執著,他是一個承載故事的人,像水一樣,有無限的可塑性。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宮崎駿用一部《蒼鷺與少年》走遍我們的人生

「這是最後一部」在2013年時曾經表示自己不再投入長篇動畫的宮崎駿宣言,在後期被打破最後一步的發言,又開始製作新動畫。 而這次在2023年耗費多時完成的動畫作品,其風格和劇情的安排卻呈現兩極化的結果。

出道30年,從電視明星變為網路紅人之路:斯斯感冒膠囊御用明星「羅時豐」

你聽過「感冒用斯斯~咳嗽用斯斯~」的廣告嗎?在電視中唱著廣告歌曲的羅時豐出道時是台語歌手,卻不甘於被標籤定義,54歲的他現在甚至經營起Youtube,成功迎來演藝事業第二春。

連小勞勃道尼都認證,用瓦楞紙做出鋼鐵人的藝術家鍾凱翔

紙雕藝術家鍾凱翔從喜愛昆蟲的孩童時期開始,便以紙材探索創作,還成功做出1:1等比例的鋼鐵人模型。儘管受到質疑,他始終忠於自我,不曾改變作品的風格,而這份堅持不成功吸引了小勞勃道尼,也吸引了世界。
Total
0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