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撰稿:孫大翔 / 編輯:張婕
美是一種哲學,而哲學家的工作是問了很多問題
「與其說我熱愛設計,不如說我喜歡哲學。」姚仁祿老師在受訪之初就開宗明義的說道。在大學就學期間就曾辦地下報紙,目的是要讓更多的人去思考更多的問題,他認為在媒體的視角下,我們都看得太淺也懂得太少了,「當大家都不再問問題,那就是最大的問題。」姚仁祿說。
確實,每個優秀的團隊一定都會有一個哲學家,而哲學家的工作就是丟出許多的問題是團隊促使思考,接著團隊就必須負責解決問題,姚仁祿認為問問題就是創業的根本,是哲學,也是美學。
23歲的創業夢,第一筆成交是因為父親
每個創業或多或少都是為了一些改變,啟發姚仁祿創業的是他就讀於東海大學大三時一門漢寶德老師的課-設計方法論,「記得有一次作業報告要設計東海大學的藍白宮(學生宿舍),我當時非常崇尚希臘的風格,卻一直理不出它的邏輯。」原來希臘的每幢屋子都是歪歪斜斜的,沒有東南西北之分,於是他把房屋的模型往空中一拋,落在什麼位置就是什麼位置,便把作業交了出去。教授看到的時候非常生氣,怎麼會唸了三年連房子的坐向都不知道,便給了他一個很低的分數,這時姚仁祿卻開始捫心自問:「美」源自於大自然,那美的設計為什麼會有規則呢?
從那之後姚仁祿發覺自己對於設計有著很不同的見解,大四畢業後服完兵役,便以室內設計作為創業項目成立了「大仁室內計畫/DAZA」。在當時完全沒有設計概念的社會氛圍下,姚仁祿和弟弟花了一整個暑假,兩個人從台北圓山的家中一路走到了火車站,途中的每戶人家都走進去介紹室內設計,「我們整整走了一個月都沒有單子」他苦笑著說,創業的辛酸盡寫在臉上,直到後來父親的朋友要開律師事務所,才輾轉介紹成為DAZA的第一個案子。
價值與價格的制衡,猶如弱水三千
姚仁祿表示,剛開始做室內設計的時候,最大的困難就是讓客戶認可團隊「美的高度」,先要了解每個客戶的品味,進而認同設計的價值,最後換算成合理的價格形成一個產業的正向循環。曾經他也在價值與價格之間游移徬徨,卻在40歲開始篤信佛教之後有了更明確的目標:社會貢獻度,對姚仁祿而言,所有的企業最終都要走向社會企業,「過去我們在經營企業的時候總以『利潤極大化』為目標,接觸了佛教之後,才發現不管是任何的事情,一旦極大化了之後就不美了。室內設計的工作就是要透過設計讓世界變得更美一點,在這樣的前提下我們要如何去要求利潤的極大化?」佛教的教義改變了姚仁祿經營企業的理念,他並表示改變台灣現況最好的方式就是不再以賺錢為目標,而是如何讓這個社會在彼此可以溫飽的前提下求取進步。
現在的「大小創意」便是透過不斷提升自我美的高度、設計的專業,在團隊的每一個階段也都會吸引到具有相同品味、高度的客戶,姚仁祿表示,我們確實很難定義一個設計的價格,也因此我們更努力地創造更高的價值,去幫忙更多的人,並在合理的範圍內盈利。
B型企業:美是「幫忙」一個人]
1997年是改變姚仁祿一生的重要轉折,那時他已經信佛七年,卻在一次到大陸河北的學校服務時得了一記當頭棒喝。當時他隨著志工夥伴們一起到河北省,任務是要協助改善當地的校舍環境,到了當地,他一心想拿上海房子的標準來建造河北的校舍,瞎忙了半天才知道上海的房子不符合他們的需求,那時他才悟出了一個道理,原來「幫忙」也是一番智慧,並非一昧的「給予」就叫做幫忙
姚仁祿也把這次的體悟整理成自身的人生智慧,他認為要幫忙一個人要有三個步驟:首先「觀察」,看清楚對方需要什麼協助;接著「關心」,理解問題的困難點在哪裡;最後「衡量」,評估自己是否有能力幫忙。在這三個步驟之前,知識、好心和毅力則是能真正幫助一個人的三個條件,「所以永遠保持學習的熱忱,目的就是要可以幫助更多人。」姚仁祿說。在他的人生哲學裡,「美」就是當過完的每一天沒有後悔,盡其所能的幫忙他人。
「影響力」是名利,不是美的表現
從設計人又跨界到媒體人,姚仁祿時常聽到媒體人也談起自己的人生,多半是期待擁有「影響力」或是「改變世界」,一開始他也並沒有覺得哪裡不對,直到最近讀了李開復先生所著的《我修的死亡學分》,裡頭提到他的抗癌故事,並點出「追逐影響力就是求名,而改變世界就是求利」的觀點,才又讓他重新反省人生。李開復先生事業一帆風順,26歲就得到《紐約時報》半版報導他的博士論文,因此還被卡內基美隆大學(CMU)破格授予教職;爾後無論在Apple、Microsoft及Google都快速得到拔擢,擔任華人最高職等,還曾獲美國《時代雜誌》選為年度百大風雲人物,某個層面上他已經做到了「用影響力改變世界」的成就,而姚仁祿卻在書裡看到這麼一句話而深深不能自己,「一帆風順的人生履歷讓我的驕傲悄悄滋長,我這一生最大的錯誤,就是把最精華的時光浪費在那些看起來五彩斑斕的泡沫。」
「我今年已經65歲了,也不禁在想那些幕前的名,亦或是不為人知幕後的名,總想著要改變世界,但為什麼不是改變自己?」言談中透露著姚仁祿老師謙虛又上進的學習意志。
慢下來再看一次世界,生活就變美了
從大仁室內計畫到大小創意,後來跨足大愛電視、大小媒體,甚至在公廣集團、卓越新聞獎基金會等等的媒體經歷,姚仁祿的人生有無數次的轉折,每一次都在重新學習、追求進步,「人要永保青春的心情,就拿我40歲篤信佛教來說,卻到了47歲才開悟,有時我們的時間都過得太快了,總以為自己懂了許多,其實還有很多事沒有弄懂。」姚仁祿說。
萊特曾說過一個橡皮擦哲學,「在紙上畫錯一張圖並用橡皮擦擦掉,永遠比把一棟房子蓋好再拆掉來得容易的多。」現在的我們習慣了快,等到發現錯誤時房子已經蓋成已經來不及了,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學習用慢的眼光看世界,想清楚再動作,對於自己做的每個決定都不後悔,那生活就自然而然地變美了
[本文刊登於《小人物雜誌》No.14- 這群人把世界變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