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跟你小人物》是由《小人物雜誌》所製作的人物訪談Podcast節目,主持人孫大翔每集會邀請一位來賓,聊聊他的20到30歲時,追逐的那些財富、職場、關係、婚姻或家庭的故事。
本篇文章,將帶領讀者窺探主持人孫大翔與來賓對於工作以及對人處事的這套「透明」原則,以及這套原則反映出他們對於媒體產業或是生活的想像為何。
工作的價值在於創造「流動」的可能
「所有的事物都因為流動而反映出它的價值。如同基金經理人使金錢流通,讓資訊可以妥善的流通到對的人身上便是他們口中的『行銷』。公司裡常見的資訊流通,多發生在會議上,大家喜歡透過會議取得安全感,因為開會時資訊會流通,進而達到透明感。」
由更廣的面向來看,不只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在會議中尋求透明,年輕一輩也開始希望增加與他人的流通與透明度。
不論是Youtuber、Podcaster或是Vlog,這些自媒體投射的是一個社會現象,人們開始揭露自己的生活,但這種揭露終將是有一個極限的,當你開始思考相機該如何架設、鏡頭該如何運作以及對話如何進行的時候,這樣的內容已經脫離了揭露的本質。「為做而做」在社群上分享自我走到最後,反而是不自在且失真的,儘管看起來相對真實,但這樣的「真實」也是被人們塑造出來的、擬像的真實。我們渴求透明,卻無法控制透明。
如何真實地書寫,並且將之端到讀者眼前
「貼近人物的專訪也需要剛剛提到的透明感,我們理想中,真正的人物專訪紀錄是跟著人物一同生活,在一旁跟拍,不停地拍,後續再進行剪輯與後製,呈現的會是最為貼近與真實的模樣,如同人生無法預先知道未來,沒有採訪綱要、沒有彩排,有可能出錯的紀錄才是最為真實且動人的。」
「『每個人的故事都有價值』,這件事情是小人物雜誌從2012年創刊時就確立並堅持至今的,過程中我們不斷檢討與反省行銷究竟是怎麼一回事?行銷不是去找到一個市場的痛點,然後去滿足市場,而是向內的一場旅程:在真正去相處和認識之後,把優勢準確的告訴別人,經過時間驗證,這是一件有價值的事。但是這一切的代價很高,因為每個人都想要當鎂光燈下的人。」
「深度的訪談,應該是真正去參與別人的生活。」做為紀錄的一方就應該靜靜地在一旁,如同隱形人。遠遠的紀錄、觀察,如同旅行時的隨行攝影。
記錄下珍貴的瞬間,純粹的享受生活,不需要腳本也不需要任何形式上的東西,是最真實自在的模樣,最後雙方找個地方坐下來,錄一集Podcast好好的聊聊天,聊聊隨行的這段日子,分享拍攝成果等等,這會是一場更有價值的訪談。
「現在的社會越來越追求表面的真實,我們每天接觸到假的訊息真的太多了,每個人都想將最好的一面呈現給別人,但生活多數時候是脆弱的,每一個小人物真正迷人的地方,正是在脆弱裡的那一份堅強。」大翔這麼說。
猶足珍貴的是人們如何真誠地對待彼此,沒有修飾與隱瞞,赤裸的將困境呈現出來,並真實的紀錄下解決的過程。
眼見不一定為真,但心要比它更輕薄
自媒體吸引人的地方,便是藏於其中的真實,與不假修飾的樣子。
「如果所有在自媒體或社群的呈現都經過修飾:文字經過修飾,畫面經過設計,姿勢經過安排,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一旦人們開始害怕呈現真實,開始雕琢字句時,會發現整件事情失去了生命力,失去了因坦誠而擁有的透明度與親近感。」
「交流時不需要表現得像是專業人士,不需要永遠像是在工作一樣,我們希望受訪者忘掉職稱、忘記社會所賦予的既定角色。」
每個人的故事,都是我們的事
「對於生命中的定位?」大翔堅定地回答:「只要持續勇敢的面對自己的問題,問題就會慢慢地減少,看著他人生命的奮鬥也必然將成為未來的養分,大老闆的生活、平民的生活,創業者的困境、求職者的困境…」
「認真的去參與他人生活,發自內心的去對他的人生做提問」
:「為什麼你會做這個決定? 」
他們對著讀者喊話:「如果,現階段的你想要被記錄下自己的時光片段,不論是特別的日子、特別的計畫,或者是事業上的不同階段,小人物都很希望可以跟你聊一聊,透過靜靜地在一旁觀察參與,由這樣子的一個新型的服務方式,一起去找到生命或者是商業的新高度,它不只是一場計算投入與報酬金額的生意,它的價值在於事件本身即是價值所在。與受訪者一起體驗未知的將來,真誠透明地去紀錄與觀察,最終一同討論、梳理這一段時間,共同經歷的過程。彼此之間坦誠相待,毫無保留的互相梳理,是最為珍貴且重要的,我們想要的價值。」
撰稿 Lori hsie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