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Joyce與大翔主持的Podcast節目「婚姻處方籤」,本次的主題是「好好說再見」。
要了解自己最快的方式,可能就是透過感情分手,再一次次地說再見後更了解自己理想中,抑或是現在的樣貌,但「說再見」是需要練習的,你要在腦袋裡想幾次現實生活當中自己有幾次經驗之後,你才會知道「原來這樣子的狀態不適合我」從而同理心就會慢慢的出來,然後回饋到你的下一段感情當中。
人跟人的相處沒有標準答案,每一段關係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
面對消磨殆盡的愛,我們該如何好好說再見?
在家事律師Joyce經手的案件中,大部分關係的結束都是不歡而散的,除了少數當事人會用協商協談的方式,慢慢地透過談出來的結果重新找回雙方的關係,不算是不歡而散,但仍有淺淺的悲傷。
婚姻處方籤第三季的計畫為「好好說再見」,分享「再見」的經驗與現在過的生活狀況,一共會有十二位來賓來分享。而這一集主要聚焦於要如何「好好說再見」,當一段關係疲倦了、累了要如何開口?
我們多多少少都會有在關係中想要分手、離開的念頭,Joyce分享到,想分手的人往往會覺得好像「沒有未來」。因為「看不到未來」而想要結束,這是首要前提,再來是因為個性無法磨合,第三點則是金錢上的價值觀不同,人生的道路也不太一樣,這樣其實是無法繼續走在一起的。但為何大多數人不歡而散?好好說再見真的很難嗎?
當我們想要結束一段關係、面對關係的終點時,如何意識到這件事情的發生,如何提起它,接著如何執行、到最後修復自己的狀態。其實結束並非只有提出的那一方難過,這是相對的,或許要提出再見的內心已經演練過幾百遍了的情景,另一方只是被迫接收另一半有這樣子的念頭。
你覺得想分了,另一方卻不曉得
Joyce回憶:常常在個案中有「雙方不同步」的狀況,例如妻子有分分開的念頭以經一兩年了,但先生都一直沒有意識到,因此形成不同步的狀況。
這問題之所以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人們都不知道要怎麼去面對分開,因此在發現「可能」會面對分離的「點」時,不會去提出、也不會直視改善。因此在一段關係中,或許因為沉積已久卻又無法發洩而累積出的情緒,在找不到出口時選擇外遇、不回家、用工作躲避家庭生活、找回自己等,面對家庭好像成為一種壓力,但當這整件事情朝向這樣的方向走時,就會面臨到不歡而散的問題。
分手也調整心態:把經營關係當作人生體驗
經營關係本來就是一件很累的事,彼此都需要付出時間、經歷,但在平常很繁複、忙碌的生活中,我們又希望可以為自己留下屬於自己喘息的空間,這樣的我們面對著需要在社會中快速轉換身份時,在生活中幾乎都沒有了自己想要的樣子,甚至會有種精神分裂的感覺,因此很多人都會選擇坐在車上、廁所等地方,我們好像需要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天地」去逃離現實。和傳統社會的較為單一的身份不同,現在的我們每一個人都身兼數職,在多重角色下,有時我們會不知道要用什麼身份跟角度去面對另外一半,但也因此我們都要去練習身份的轉換,同時也找到屬於自己的充電方式。
在「說再見」這門課上,大翔分享到「在面對離婚與關係轉變時,從一開始難以接受的逃避,到在戶政事務所的簽字離婚並合影,這樣的心態上真正轉變是以好好的『體驗』為出發,就像一段旅程一樣,這是屬於離婚的一段旅程,也是關係最後的一條路,或許,就像一場旅行吧!它告訴著我們,我們是來體驗世界的而非逃避生活的。」
「或許是因為教育使然,我們從小就覺得,只要認定了一個人,就要不斷地往前走,但沒有人告訴我們,不論是面對死亡、分手、面對離婚…人跟人的關係是有期限的,往往都會有結束的一天,而社會沒有交予我們好好告別的能力。」
Joyce提到,在法律事務上,就是在陪當事人練習好好說再見,學習好好修復是當事人在家事案件的課題中最重要的事,或許,當事人會從一開始的逃避到離婚後的心態轉變,這是一段和自己修復、和解的新旅程。
婚姻的成功與失敗、一段關係的經營並非以是否分開為界,而是在這段過程中,我們是否有好好去體驗這段生活、好好認識這個人,當彼此都問心無愧並且好好畫下句點時,這段關係就是成功、值得的。用「體驗」而不是「逃避」,在每一個事件、經驗中,不管是好的壞的,我都會以一種體驗的態度去面對生活。也因此大翔才有了辦理「#離婚學院」的想法,因為有過離婚訴訟、與律師討論的經驗才有了啟發,這些事是平常很難有機會體驗到的,換個角度想,體驗人生帶給我們的挑戰其實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好比玩遊戲中的「打怪」,人生每一段經歷就像一道道關卡,使我們以不同角度、方式去解決,同時,也在每一次的挑戰中更充實自己的生命。
面對愛與生命,每個人都需要練習說再見
回到主題「能不能好好說再見?」,Joyce說到,其實非常困難,要好好說再見的解法只有一個,就是「時間」,只有時間讓彼此去冷靜,去回顧那些好與不好,才有辦法思考彼此的關係是否能夠、適合繼續走下去。在許多法律案件中,很多人在內心的最深處都清楚這段關係無法完好如初或是有共識,但因為在法律上找不到「重大性事由」因此就踩著這一點不肯放手。
「我覺得我們都用錯力在愛對方了,
因此在這段感情裡沒有交集」
是否離婚已經不是重點,離婚的雙方反而是被情緒支配著,「我們都是用自己的方式覺得自己盡力了, 有時候或許雙方都沒有錯,只是彼此的核心價值在婚前就已經不同了,但仍步入了婚姻,因此差異被彼此放大,付出與愛對方的方式無法彼此接收,用錯了方式在愛著對方,使得『愛』化為泡影。」Joyce這麼說。
大翔則認為如果把所有事情都放到自己身上來看,把這些經歷都當成是一種考驗與轉念,那麼好像就可以快速的解決這件事情。一段關係的開始與結束都帶給我們很多養分,不管是好與壞的,它們都可以成為我們往前的動力,如同在每段關係中,我們都因為上一段感情經歷而變成更好的自己。「如果我們覺得此刻的彼此是好的,那我們要感謝我們的前任,是因為有了之前的經驗與對方教會我們的事,才得以讓我們在此刻遇見這麼好的彼此」,若以這樣的方式來看,我們似乎都可以「好好說再見」,並且以真誠的方式遇見每一個人。
「了解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透過感情」
分手是需要練習的,不管是在腦海裡練習過幾次,還是要在現實中執行,唯有如此,才會知道自己適合什麼樣的狀態,找到與另一半共好的平衡,在對彼此的同理心出現後,才有辦法在每段感情中以回饋的方式進入到下一段關係。人在一段敢輕中一定要有所收穫,而與不同人的感情經驗中也可以漸漸找到「我是誰」,去更加了解自己,必須直觀地去告訴自己需要調整的面向。
撰文/編輯:鄭巧筠
核稿:Lo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