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專題在婚姻生活中,你也「安靜離職」嗎?

在婚姻生活中,你也「安靜離職」嗎?

吳孔琪(婚姻諮商心理師)
你聽過「安靜離職」嗎?這個詞語近期在社群上爆紅,意味著不多做努力,只做最低限度的工作以求溫飽。而婚姻家庭中的「安靜離職」,會是什麼樣子?如何重新找回對家庭的熱情?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安靜辭職」,是最近在職場流行的詞語。「安靜辭職」的意義:不再卯足全力賣命,只做最低限度的努力,不多做、不加班、不向上。「安靜辭職」,像是無言的抗議,在工作裡,只求溫飽,不求階級翻轉。

如果我們在婚姻、家庭中也選擇了「安靜離職」會是什麼樣子?

俞明,是兩個孩子的爸爸,每天早晨機械式叫姊弟倆起床送上學,自動化出門工作,晚上回家吃飯洗碗,日復一日,像是24小時必須運轉的機器人,供給家庭的需要。

那晚,弟弟興奮大叫撲在他身上,吵著說要玩坐飛機,俞明冷然看著牆上時鐘說:「時間到了該上床睡覺。」就背過身不再理會,弟弟受不住這份失望,在床上大哭大鬧,太太勃然大怒,數落著俞明為何不多幫忙看看姊姊的功課,一邊狼狽地安撫著弟弟。

「這個家,要的實在太多了。」俞明心想。工作被老闆壓榨到不剩一絲一毫,想到房貸、車貸,還有小孩學費、補習費,生活已經全然掏空,什麼都無法再給了。面對妻小排山倒海的情緒,他為自己套上了一層玻璃罩,隔離不受任何影響。

俞明自許,不菸不酒不賭不嫖,是個「好老公、好爸爸」,但每天回家,不是充電而是耗能,長期累積的疲乏與倦怠,俞明不知不覺愈來愈提不起勁做任何事,接到該付的帳單就付、說好該洗的碗就洗,負責送孩子上學就送,而超過這一切,都太多了。

在這個家裡,俞明只做應該做的,沒有想要做的。尤其,時間到了「就該下班」。離婚?俞明從來沒想過。沒有什麼說得出口的理由,沒有愛的火花,人家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變成家人本是應當,生養孩子都是責任,畢竟過日子,也是數饅頭,其他的想要,都太多。

圖片來源:Pexels

如何找回對婚姻家庭的熱情?

如果家,只是另一份「安靜辭職」的工作,卻無薪無償,所謂何來?工作、結婚、小孩,符合了一個個社會期待,原本是追尋親密的安全歸屬,最後卻走向行屍走肉的人生,一股很深很深的悲傷,流竄在心裡,像是被囚禁在不成比例的牢籠,動彈不得。如果這份無聲抗議,終將掏空內在,有沒有機會尋找一副打開牢籠的鑰匙,讓心真正翱翔自由?

我相信,打開牢籠通往幸福的鑰匙,是建造家庭的熱情,這份熱情來自於初始那份炙熱的想要,我想要和眼前這個人共度一生,我想要用盡全力的愛他/她,這份濃烈的愛戀,不僅轉換成法定的承諾,更日日夜夜實踐在生活中,成為幸福的實踐。

屬於家庭的熱情,並不是瘋狂的、戲劇性的,而是更為沉穩的、全面的;屬於家庭的熱情,儘管平實無華,依舊帶著目標想望,才能踏著步伐前進。如果仍有熱情、抱有想要,就能產生動能、驅動自己向前。相信家庭中的熱情,並非無中生有,只是被瑣事層層疊疊地掩蓋住。邀請你和伴侶,找個安靜的時間一起化身為大廚,自創「家庭熱情菜單」,重新料理生活中的食材,善用家庭熱情煮出美味佳餚。

繪製一張「家庭熱情菜單」

請拿出一張紙,畫出一個十字,橫軸為「想要」,縱軸「應該」,畫出四個象限,並將日常忙碌的家庭事務依照自己的「想要」程度和事務「應該」的重要性,在平面座標上標定位置,以俞明的例子寫寫看。

  • 第一象限──豐盛主菜:想要(+)且應該(+):週末帶小孩運動騎腳踏車
  • 第二象限──營養蔬食:不想要(−)但是應該(+):洗碗掃地、送小孩上學
  • 第三象限──隔日剩菜:不想要(−)也不是應該(−):參加父母聯誼會
  • 第四象限──驚喜小點:想要(+)但不是應該(−):打電動
圖片來源:吳孔琪(婚姻諮商心理師)/製圖:劉茵琪

以俞明的例子,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四個區域的答案:

  1. 第一象限:俞明原本自己就喜好運動,帶著孩子騎腳踏車也是舉手之勞,不僅有益孩子身心健康,自己也在運動中感到滿足,這是能為俞明充電,同時也能為家庭付出的項目,這是尋找熱情食材最豐沛的區域,而且烹煮過程輕鬆不費力,兼具美味與健康,應該盡量擴大占比,成為家庭生活中的「豐盛主菜」。
  2. 第二象限:這是最困難的部分,不想要但是應該的「營養蔬食」這裡雖然沒有熱情食材,卻是維持家庭健康的營養來源,需要審慎處理。上面列舉的家事,可以考慮調整成全家分工,減輕個人負擔,或在經濟許可之下,購買洗碗機、掃地機器人,請鐘點清潔人員代勞。
  3. 第三象限:參加父母聯誼會,是俞明感到消耗的活動,俞明並不擅於社交,在群體中全身不自在,原本立意良善的父母聯誼,也就成為俞明手中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隔日剩菜」,這裡既沒有熱情食材,加上食材過期細菌孳生可能造成病變。
  4. 第四象限:打電動雖然俞明也能感到滿足,但可能衍生孩子視力問題,網路成癮等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這區域雖然藏有熱情食材,然而五顏六色的顏料,可能會讓全家賠上健康,所以我們把第四象限列為「驚喜小點」,偶一為之但不能賴以為生。

夫妻相互調整分工,定期更新「家庭熱情菜單」

當然,第二象限中有許多難以請外人代勞的項目,像是接送小孩上學,請在此多停留思索,增加彼此對話的空間,經過探索俞明漸漸發現,自己不想要送小孩上學,主要因為接送時間較晚,常常導致上班遲到,造成老闆怨言,但是自己喜歡載小孩一起聽故事、唱歌,隨意聊聊的路途,如果全家能調整作息,讓小孩早點就寢提早出門,俞明就能將送小孩上學成為色香味俱全的「豐盛主菜」,好好享受與小孩的晨光時間。

當夫妻各自完成自己的「家庭熱情菜單」,嘗試細細區分每項「想要」/「不想要」程度,幫助彼此找到更多在家庭中的「想要」,增添圖面上的熱情寶藏。在「應該」的向度,經過夫妻相互調整分工,讓彼此相互分擔而不耗竭的狀態,記得,這是一個合作探索的過程,而不是談判指控的戰場。

同時,試著強化「豐盛主菜」的比重,幫助兩人都能在自己所長之處,多盡一份心力,盡量減少「隔日剩菜」佔滿冰箱的空間,減少不必要的耗損,把有限的精力用在家庭最需要的上半部區域。增加正向的滋養,減低負向的耗損,藉由每一分充電,找回熱情,就能將更多事項移到「豐盛主菜」,進入正向循環。

定期檢視更新「家庭熱情菜單」,清楚自己的狀態,也了解對方的需要,當生活中被所有的「應該」淹沒時,為彼此奮力擠出一個空間,讓「想要」探出頭來,第四象限偶爾的放風,或許是意外驚喜的充電。當熱情出現,自主的力量就在手中,而夢想的家庭藍圖,也就清楚浮現在心中,邀請料理夫妻們攜手炒出一桌兼具美味與營養的滿漢全席。

本文授權轉載自 親子天下
本文作者 吳孔琪(婚姻諮商心理師)

小人物編輯部:Lori hsieh
核稿編輯:Xenia

- Supported by Google Adsense -

Most Popular

More from Author

溫暖中孕育、終至破殼而出 – 西子灣裡的小水坑,夕陽裡的陪於

「酩酊大醉/渾身濕透/脫掉膠鞋/裸足奔跑/破殼而出」 這是冰島樂團Sigur Rós其中一首歌的歌詞。 歌的名稱是Hoppípolla,冰島文翻成中文是「彈跳水坑」。

誰跟你小人物:每個人的故事,都是我們的事

如果,現階段的你想要被記錄下自己的時光片段,不論是特別的日子、特別的計畫,或者是事業上的不同階段,小人物都很希望可以跟你聊一聊。

信仰與征途:背上後背包,追逐媽祖婆的足跡

在這場土地與信眾的盛宴裡,人們不分老少、不分職業,肩並肩行走著,目的就是陪著媽祖婆走完遶境的這段路途。遶境現場讓人感受到濃厚的信仰氛圍,街頭巷尾張燈結綵,人頭湧湧。信眾們穿著傳統民俗服裝,手持香燭、鮮花和香火,虔誠地跪拜祈禱。隨著鑼鼓聲響起,緩緩移動的媽祖轎隊讓人肅然起敬。遊行隊伍裡的藝陣表演,例如舞龍、舞獅、扮戲等,引領著群眾,敲鑼打鼓地告訴地方民眾:「媽祖已經來到此處。」

當代擇偶:你的對象已放入購物車

現代人擇偶的方式越來越理性:對交往對象的評價數量越來越大、條件越來越豐富、品味越來越深化、標準越來越明確、想像也越來越完美,就像消費市場中不斷升級的產品品味,已經失去過去那般單純的感性。

- Supported by Google adsense -

影評人的職涯求生指南:專訪雀雀與張硯拓

自由業者加上文字工作者,兩種搭配聽起來就非常難賺錢的工作,卻是現在許多上班族轉職的嚮往之一。在影評人雀雀和張硯拓的經驗裡,成為一個專業的影評人,首先需要的可能是熱情與目標、仰賴的卻是長期的自律與堅持。更重要的是,是不是擁有能夠接受薪資浮動以及「不作不食」的覺悟。

隨著審美潮流變動的「創業」:專訪五分埔服飾業者佩筠

聽到「創業」,大多數人立刻會想到的是和網路數位相關的「新創產業」。但在五分埔,時尚服飾的創業幾乎奠基於台灣早期的「聚集經濟」,並隨著消費者和流行的審美不斷變動,是一種既傳統、又創新的產業,而佩筠一家的服飾經營故事,正是台灣近30年來的產業縮影。

從無到有,建構扎實世界觀:《人選之人》導演林君陽專訪

林君陽執導的《人選之人》上映不到一週就衝上台灣NETFLIIX收看榜第一名,並受到韓國議員的關注推薦。以「台灣選舉文宣幕僚」為全劇焦點的設定,但不如真實世界狗血的作品,到底如何成功吸引觀眾目光的呢?

因為我們是最佳夥伴,所以我們結婚(下)

出版《男人的愛情研究室:談一場不追不求的戀愛》及《自信力:13堂關於事業、情感、人際關係的自信課的Mr.P,將在本文和讀者分享自身的婚姻觀:當真愛來敲門時,不是從利益為考量,而是因為信任,而決定成為共度一生的夥伴。

因為我們是最佳夥伴,所以我們結婚(上)

本文筆者Mr.P,專為學員打造自信提升課程,以生活作為切入,帶學員在溝通上、關係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定位。在人際之間有著獨樹一幟洞察力的Mr. P也分享了他對婚姻的見解,從常見的婚姻迷思切入,探討婚姻的目的。

AI時代真正該擔心的是什麼?

自OpenAI推出ChatGPT以來,人們不免也開始擔心與討論自己的工作會被AI取代。但職業更替在歷史上一直是必然的,更該擔心的是,AI如何控制我們的思想。

善用通訊軟體,替親子關係增溫

現今科技進步下幾乎人手一機,人與人的溝通也多靠著手機完成。雖然「通訊軟體」讓生活聯繫更方便,卻也好像讓溝通隔著螢幕少了點真實情感流動。究竟,LINE是讓親子溝通更順暢,還是阻隔更多?

《人選之人:造浪者》:「我們不要就這麼算了」面對傷痛,揭開疤

近期紅遍台灣的首部幕僚職人劇《人選之人—造浪者》以創新題材看見台灣政治方面的議題,角色們貼近生活與選舉時事,並展現了在選舉其中的衝突、合作等寫實生活的問題,而其中「我們不要就這麼算了」不僅是全劇的經典台詞,更帶出了觀眾共鳴的去看見社會狀況。

少子化衝擊下,高房價問題有望趨緩嗎?

台灣房市在百年大疫的挑戰中逆勢成長。2021到22年中,全台灣共有35萬件房子被買賣轉。榮景另一邊,台灣的高等教育正面臨嚴峻的少子化。而少子化帶來的首購族減少,是否會影響房價,讓我們分析一下。

向《關鍵少數》學習:放下恐懼,在AI浪潮中尋獲新機

當AI成為一種勢不可擋的浪潮,恐懼、排斥、焦慮都無法真正解決問題,唯有直面害怕的源頭,將焦點放在如何利用AI增強能力、如何更進一步掌握科技,人機共存的未來才得以展開。

打造一部自然真實的台劇:《人選之人》編劇簡莉穎、厭世姬專訪

簡莉穎擁有多年的劇場編劇經驗,而厭世姬是網路知名插畫家,兩人選擇以「文宣幕僚」作為編劇主題,表面上呈現出台灣獨特選舉文化的熱鬧、荒謬、緊湊,但實際在故事面則涵蓋了性別平權、家庭與工作的平衡、職場性騷擾、理想與務實的矛盾等等議題。這一切的緣起,都跟兩人的生活經驗有關。

職涯諮詢超多種!兩大方向快速找到你最需要的服務

對工作和職場失去熱情,可能是內心聲音與外在環境產生了衝突。對於有職涯迷惘或職業倦怠的人們來說,可以從兩個方面來了解自己真正的需求,再進一步分析比較需要的是哪方面的協助,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
Total
21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