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專題陳又津《我有結婚病》:懷孕後,才發現一切都離性別平權還很遠

陳又津《我有結婚病》:懷孕後,才發現一切都離性別平權還很遠

小說家陳又津推出「我有結婚病」,深入三十歲後,女性可能會遇到的問題——我有結婚病。

罹患結婚病的三十世代女子、渴望掙脫「母親」標籤的人妻、為丈夫兒子模糊了自己的家庭主婦、只要小孩不要婚姻的文藝女青年、為愛孤注一擲的離家少女……

文/陳又津 三采文化

為什麼陪小孩是媽媽的工作?
其實除了受精,養孩子的過程
從頭到尾都不需要爸爸。
──劉蒨,單親媽媽,45 歲

「我可以娶你。」

小玉米的爸爸是演員,有時能看到他的名字,但收入不穩定,所以平常在咖啡店兼差。
玉米爸二十歲就結婚,那時候他太年輕了,又想讀書,結果沒多久就離婚,留下一個兒子。他不需要我為他生兒育女,我們的交往也沒什麼壓力。
小玉米出生前,我過著文藝女青年的生活,每天看電影,朋友都說我是仙女。
小玉米的爸爸小我四歲,那時候我已經三十八歲,沒想到自己會懷孕,於是問題來了—懷孕了,那我們要不要結婚?

「跟我結婚,說不定會影響你的事業,算了吧。」我說。

雖然他不算是偶像明星,但名字說出來可能有人會知道,我們兩個的討論就到此為止,反倒是他們家的人堅持要我回去,因為那是陳家的孩子。我想到我媽就是冠夫姓,總說她生是夫家的人,死是夫家的鬼。

我爸不知道外遇了幾次,我媽就忍著,要在牌位占據「劉太太」的位置,所以我根本不信任婚姻。上一次分手以後,我就下定決心,如果有了小孩,我就自己養。畢竟我身邊的朋友結婚又離婚,不然就是結婚離婚又結婚,何必麻煩呢?

圖片來源 Unsplashed

玉米爸自己都不知道有多少贍養費要付,而且他幫我省了凍卵人工生殖的工夫,我夠本了。作為未婚單親媽媽,仙女有自己帶小孩的方法。不結婚、跟我姓,我要小玉米徹頭徹尾是我的小孩。

我不結婚,他們也沒辦法,最後就讓步了。我以為他們只是說說,說不定心底懷疑這孩子是別人的,但他們確實把小玉米當作自家小孩,不管她的性別、不管她的名字,小玉米滿月那天,他們帶著我和孩子去銀行開戶,存了二十萬,帳號密碼也交給我,這是他們守護孩子的方式。我懷孕時住進了他們家,因為有一次見面吃飯,玉米奶奶說,她會把我當自己孩子看待。

「讓我們照顧你。」

那時候我聽到這句話竟然哭了,一方面是太累了,孕吐嚴重到什麼都吃不下,爸媽又遠在國外。

尤其我是高齡產婦,生孩子有更多風險,尿毒症、妊娠毒血⋯⋯越是認真研究越恐怖。我退租套房,住到他家去。想不到與人同住的公寓生活,才是真正的考驗。

他們家公寓在一樓,所以很昏暗,他家的人又節儉,白天不開燈,我去個廚房都怕自己會跌倒,回來發現房間的燈被關了,他媽媽一定覺得我習慣很差,不隨手關燈。但我從十八樓搬來,又不熟,真的看不到屋內擺設,他家東西又多,我常常撞到手腳瘀青。

圖片來源 Unsplashed

玉米奶奶整理了家裡的主臥室給我,讓我有完整的衛浴。

雖然我不是嫁進來的媳婦,但他們還是讓我帶「嫁妝」,單身的我就有了傳說中的婚姻三機,他們非常吃驚,只是為了小玉米,他們概括接受了。他家洗衣機本來就會漏水,奶奶常常手洗衣服,趁機換我的洗脫烘,這個沒事。

但掃地機器人進了他家也沒用,地面堆了雜物,機器人會吃到電線,東西倒得亂七八糟。洗碗機被安置到陽台,雖然不在水槽旁邊,路途遠了一點,但至少眼不見為淨。

「像這樣,沒洗的直接丟進去,晚上再一起洗就好了。」我說明洗碗機的用法。

「這樣會花很多水電嗎?」

「一顆洗碗錠兩元,開一次洗碗機電費不超過兩元,用水比手洗還省。」

我把業務員的數字原封不動交給奶奶,其實大家也不會去確認自動扣繳的水電費,純粹是害怕嘗試新事物。奶奶聽了我的說明,點點頭就接受了,我才放下心中大石,畢竟我連自己的媽媽都無法說服,她總是說兩個人用不了多少碗。

但看看這個家,更占空間更沒用的跑步機、倒立機、按摩椅都買了,大不了把洗碗機當碗架也行。奶奶後來比我還會,放進更多碗盤也能洗乾淨,這台機器最後也證明了,它比我有貢獻。

圖片來源 Unsplashed

恨不相逢未嫁時。

奶奶看到鍋蓋、茶壺、抽油煙機濾網被洗乾淨時,應該是這種心情。總之,這個家沒有女孩子,只有奶奶一個人做家事,玉米爸和爺爺的碗盤杯子吃完就擱著,如果願意把東西放進碗槽,那就是天大的恩惠了。

很誇張的是,我有次在衣櫥發現喝乾的咖啡杯。我也注意到,奶奶每次洗手,就要「順手」洗碗,不然碗槽有東西會被唸,一整天下來手不知道接觸了多少次洗碗精。她堅持把洗好的碗放四十五度角晾乾,否則以台北這種天氣,隔天還是濕的。

說到這,為什麼大家寧可用髒兮兮的烘碗機(真的有人會洗那機器嗎?),而不是更便宜的碗架,這我也百思不得其解。
「我就是太好命了,才得富貴手啊。」

奶奶跟我這麼說過,但有時想親近我時則說:「你真是個小仙女。」
能救一個是一個,我不求家裡兩個男人良心發現,而且玉米爸也不是不會洗,他咖啡店的杯子亮得很,連水漬都沒有。

但他就是很少進廚房。

我對於廣告都是媽媽需要洗碗機很感冒,尤其是母親節特惠影片,廣告永遠是一個少婦與兩個孩子在整齊的家中,旁白說明有了洗碗機以後,媽媽就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小孩—為什麼陪小孩是媽媽的工作?

其實除了受精,養孩子的過程從頭到尾都不需要爸爸。
但這種刻板印象的廣告,令人痛心地寫實。

新冠肺炎加上缺水那陣子,洗碗機更是主婦的救星。

圖片來源 Unsplashed

從家電的角度來看,性別平權可能還很遠

與其說是性別,不如說是人權。

現在沒人會說家裡不用洗衣機,但這個家裡還要奶奶手洗爺爺的汗衫,我就奇怪阿伯的貼身汗衫有多脆弱?

在美國,只要是普通收入以上的家庭,連套房都有一台洗碗機,但現在都二十一世紀了,台灣資產階級請得起月嫂的家庭,都不一定會買。

「日本也沒有啊⋯⋯」

有人可能會這麼說,但我們要跟這種地方比嗎?

就連我一個自食其力單身女性,要買九十公分寬的洗碗機,同事都勸我要想清楚。

本文授權摘自三采文化《我有結婚病》
書名:我有結婚病
作者:陳又津
出版社:三采文化

小人物編輯部: Lori hsieh
核稿編輯:Xenia

- Supported by Google Adsense -

Most Popular

More from Author

溫暖中孕育、終至破殼而出 – 西子灣裡的小水坑,夕陽裡的陪於

「酩酊大醉/渾身濕透/脫掉膠鞋/裸足奔跑/破殼而出」 這是冰島樂團Sigur Rós其中一首歌的歌詞。 歌的名稱是Hoppípolla,冰島文翻成中文是「彈跳水坑」。

誰跟你小人物:每個人的故事,都是我們的事

如果,現階段的你想要被記錄下自己的時光片段,不論是特別的日子、特別的計畫,或者是事業上的不同階段,小人物都很希望可以跟你聊一聊。

信仰與征途:背上後背包,追逐媽祖婆的足跡

在這場土地與信眾的盛宴裡,人們不分老少、不分職業,肩並肩行走著,目的就是陪著媽祖婆走完遶境的這段路途。遶境現場讓人感受到濃厚的信仰氛圍,街頭巷尾張燈結綵,人頭湧湧。信眾們穿著傳統民俗服裝,手持香燭、鮮花和香火,虔誠地跪拜祈禱。隨著鑼鼓聲響起,緩緩移動的媽祖轎隊讓人肅然起敬。遊行隊伍裡的藝陣表演,例如舞龍、舞獅、扮戲等,引領著群眾,敲鑼打鼓地告訴地方民眾:「媽祖已經來到此處。」

當代擇偶:你的對象已放入購物車

現代人擇偶的方式越來越理性:對交往對象的評價數量越來越大、條件越來越豐富、品味越來越深化、標準越來越明確、想像也越來越完美,就像消費市場中不斷升級的產品品味,已經失去過去那般單純的感性。

- Supported by Google adsense -

我們受困於民主社會中的「有閒階級」?

近幾年韓劇流行的精英世界、上層階級與下層階級的對比,引起許多熱潮,在諸多的討論下,我們看見了就算我們在一個看似沒有階級式的民主社會,但仍有隱形的「有閒階級」在引領著我們朝著那個方向前進。

深受氣候變化影響,吉里巴斯81%的家庭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威脅

吉里巴斯風光明媚,但也面對著種種困境。全國一半人口(估計為12萬)生活在首都南塔拉瓦(South Tarawa)。該國土地形狀狹長,猶如一個回力鏢,主島幾乎無法容納所有居民。吉里巴斯出生率高(每1000人有26名嬰兒),加上外島居民移居至南塔拉瓦,令當地出現城市化,過度擠迫加劇健康、社會及環境問題。

畢業生求職路途上的燈塔:趙浩宏與《職人》雜誌

迷惘是人生的常態,但為何孩提時的我們能將迷惘正向地轉變成「好奇」,從嘗試當中累積喜好與熱情,年紀漸長卻失去了熱情?《職人》雜誌創辦人趙浩宏認為,強調成績與考試的教育環境,讓學生過早地失去對學習的主權。透過《職人》,趙浩宏要培養人們對世界的好奇與熱忱,讓發光發熱的職人們為職涯提一盞燈。

擁抱自己,把握7點讓高敏族的你更有自信

高敏感族群內心容易出現許多小劇場、經常小心翼翼觀察周遭反應,也容易被所處的環境影響。這些事無時無刻都影響著高敏感族群的內心,但其實,掌握幾個原則,高敏感族群也能看見另一份天賦。

大約翰全麥烘焙:用生活的步調證明「我們值得擁有更好的生活」

一份,對於愛、對於家庭 一份,對於堅持、對於努力 一切,從紐西蘭開始,學習體驗對於自然、健康、純淨的一切 2004年創立於宜蘭的大約翰全麥烘焙,帶著在紐西蘭的經歷回到家鄉,開啟了一段與生活達到平衡的經營之路。

影評人的職涯求生指南:專訪雀雀與張硯拓

自由業者加上文字工作者,兩種搭配聽起來就非常難賺錢的工作,卻是現在許多上班族轉職的嚮往之一。在影評人雀雀和張硯拓的經驗裡,成為一個專業的影評人,首先需要的可能是熱情與目標、仰賴的卻是長期的自律與堅持。更重要的是,是不是擁有能夠接受薪資浮動以及「不作不食」的覺悟。

隨著審美潮流變動的「創業」:專訪五分埔服飾業者佩筠

聽到「創業」,大多數人立刻會想到的是和網路數位相關的「新創產業」。但在五分埔,時尚服飾的創業幾乎奠基於台灣早期的「聚集經濟」,並隨著消費者和流行的審美不斷變動,是一種既傳統、又創新的產業,而佩筠一家的服飾經營故事,正是台灣近30年來的產業縮影。

從無到有,建構扎實世界觀:《人選之人》導演林君陽專訪

林君陽執導的《人選之人》上映不到一週就衝上台灣NETFLIIX收看榜第一名,並受到韓國議員的關注推薦。以「台灣選舉文宣幕僚」為全劇焦點的設定,但不如真實世界狗血的作品,到底如何成功吸引觀眾目光的呢?

因為我們是最佳夥伴,所以我們結婚(下)

出版《男人的愛情研究室:談一場不追不求的戀愛》及《自信力:13堂關於事業、情感、人際關係的自信課的Mr.P,將在本文和讀者分享自身的婚姻觀:當真愛來敲門時,不是從利益為考量,而是因為信任,而決定成為共度一生的夥伴。

因為我們是最佳夥伴,所以我們結婚(上)

本文筆者Mr.P,專為學員打造自信提升課程,以生活作為切入,帶學員在溝通上、關係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定位。在人際之間有著獨樹一幟洞察力的Mr. P也分享了他對婚姻的見解,從常見的婚姻迷思切入,探討婚姻的目的。

AI時代真正該擔心的是什麼?

自OpenAI推出ChatGPT以來,人們不免也開始擔心與討論自己的工作會被AI取代。但職業更替在歷史上一直是必然的,更該擔心的是,AI如何控制我們的思想。

善用通訊軟體,替親子關係增溫

現今科技進步下幾乎人手一機,人與人的溝通也多靠著手機完成。雖然「通訊軟體」讓生活聯繫更方便,卻也好像讓溝通隔著螢幕少了點真實情感流動。究竟,LINE是讓親子溝通更順暢,還是阻隔更多?
Total
2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