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專題因為我們是最佳夥伴,所以我們結婚(上)

因為我們是最佳夥伴,所以我們結婚(上)

本文筆者Mr.P自信教練,專為學員打造提升自信的課程,以生活作為切入,帶學員在溝通上、關係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定位,成為更理想的樣貌。

除了上課外,Mr.P也出版了《男人的愛情研究室:談一場不追不求的戀愛》及《自信力:13堂關於事業、情感、人際關係的自信課》兩本書,在人際關係的經營上有著獨樹一幟的洞察力,談到對婚姻的見解,Mr.P先是點出常見的婚姻迷思(上)也分享了婚姻的另一種可能性──建立在愛之上的夥伴關係(下)

圖片來源:Pexels

學員 R 問我:「想請問 P大,結婚的意義是什麼?我和另一半已經交往5年了,身邊的親朋好友都說,如果感情已經這麼穩定了,那何不就結婚呢?我覺得他們說得好像有道理,但轉念一想又覺得,穩定很好我知道,可是這和結婚有什麼關係?我看了不少影片和文章,也沒得到我滿意的答案,因此想請P大解惑。」


從我出版《男人的愛情研究室》這本書以來,我所推廣的愛情觀受到了讀者們的熱烈回響,其中有很多人希望,除了戀愛以外,我也能談談對婚姻的想法,戀愛和婚姻有什麼不一樣,兩個人要步入婚姻,有甚麼特別需要注意的地方。


過去我舉了很多學員的案例和你們分享,而今天恰好是個風和日麗的日子(笑),特別適合分享,就讓我以自己的經驗,從一個已婚人士的角度出發,和你聊聊我的故事,關於是怎麼看待婚姻,以及當初我為什麼會結婚的。

婚姻的迷思一:保障愛情

我想每個人都希望,婚姻象徵的是最純粹的愛情,兩個人因為相愛,所以願意長相廝守,互伴終生。可是當你把這個問題拿去請教別人,真愛往往是最鮮少會得到的回答,大部分人在看待結婚時,心裡都不是這麼考量的。那他們心裡考量什麼呢?

我最常聽到的回答是,婚姻是對愛情的保障。

當一個人願意和你結婚,代表他準備好收心了,過去的他因為和你還只是男女朋友,可能還有騎驢找馬的想法,對這段感情還不是那麼堅定,可是只要他願意和你結婚,那你們的感情就會得到昇華。

我以為會抱持這種看法的人是十分浪漫的,他們認為婚姻是神聖的,在婚禮上的雙方需要當著眾人、上天、賓客,還有雙方父母向對方起誓,既然是誓言,那就不可能有假。我們就先假設這件事為真吧,一個人真的會因為發誓,許下諾言,所以全心全意的愛你,那你有沒有想過,此時婚約的神聖性還在嗎?還是說,此時婚約的意義悄悄的發生變化了?

本來他愛你是因為他願意、他主動、他想,但現在他愛你的理由不一樣了,是基於婚姻賦予他的責任,是基於眾人對他的期望,是基於他必須信守承諾。那只要這個想法在他的內心萌芽,婚約於他而言就是一道牢牢鎖住他的緊箍咒了。

當這個現象一發生,那我幾乎可以預見你們日後的婚姻會如何發展,男生下班回到家不會立刻進家門,他會在停車場抽根菸、聽音樂,一個人安安靜靜地待半小時,因為婚姻、家庭對他而言是重擔,他需要時間和空間喘息。女生也是的,就算是一個寧靜安詳的假日,比起和老公待在家,她更願意出門和好姊妹聚會殺時間。更何況以上我們談的,還是在一個人會因為結婚而遵守諾言的狀況,如果他不願意呢?

如果在他眼中,結婚的意義和你理解的完全不一樣呢?

那結婚對你們雙方而言,與其說是提供保障,不如說更像是在進行一場賭博。

你們的賭注可能是:

  • 只要結婚的事實發生,他就會願意付出更多真心
  • 婚後他會性情大變,不再浪蕩,從浪子(女)變為忠貞不二的人
  • 婚後他會更加負責任,擺脫孩子氣,轉變為成熟的大人
  • 婚後他會漸漸符合你的期望,改掉所有的壞習慣,成為一個好老公(老婆),達到你心中理想對象的標準

以上種種的期待,要條列下去可再列舉出數十條,而抱持這樣思想的人,其核心思維都源自,他對婚姻抱持了過度浪漫的幻想,只要感情不睦、對方付出不夠多、彼此的感情要更昇華,那結婚就是最好的解方。

婚姻的迷思二:共享資源

婚姻除了提供感情上的保障外,我也觀察到另外一派非常流行的觀點,有一派人認為,婚姻是資源的共享,當兩個人在一起組成一個家,那一定比一個人孤單的在世界上單打獨鬥要來得強。

要探究此觀點的核心精神,我想可以用一句話概括,那句話叫做「我結婚當然是為了過得更好啊,不然我(和他)結婚幹嘛」。

持此類觀點的人,因為言詞上過於偏重利益,過去往往會成為眾人的箭靶,大家會譴責他說「你怎麼可以有這樣自私的想法呢,如果你過得更好,你多拿了本不屬於自己的資源,那你的另一半不就會過得更差」。

所以現在會大聲宣告「結婚是為了過得更好」的人慢慢減少了,取而代之的新觀點是「結婚是為了讓兩個人都過得更好」。


圖片來源:Pexels

結婚的目的是讓彼此更好?

聽起很合理對吧?如果你有機會和這類人聊聊對婚姻的看法,他們會告訴你:「我可不是只有顧自己喔,我也希望另一半更好啊,我們是互利狀態,好處他也有,不是我單方面全拿。」

持此觀點的人,甚至也會把雙方原生家庭的資源考慮進來:「因為我們結婚了,所以我們不再是兩家人,而是一個大家族,團結力量大,如果在工作、事業、人脈上有任何需要幫助的地方,那家族就會提供你需要的。」

看到這裡,我不知道聰明如你,有沒有開始發現,上述觀點存在一個奇怪的地方,還是說你覺得這樣想很合理,對於你的婚姻,你正是這樣計畫的?如果你是後者,Mr.P不會說你的想法是錯的,但卻會為你捏把冷汗。

我想提醒你一件事:

「因為能互利,所以共生」和「因為信任,所以共享資源」,這兩件事是完全不一樣的。

互利共生是從利益出發,以利益為最大的考量,政治聯姻就是這樣的,對男女雙方來說,比起真情真意的相愛,他們會結合並共組家庭,更多的是商業上的考量。

商業考量重視的是什麼?是針對我的付出,你能不能提供相等的回報,如果能,那我倆就是天作之合,如果不能,那離婚就是最有效率的作法。

那一個人對婚姻抱持「互利共生」的想法有問題嗎?

我認為問題並不大,只要做出此選擇的人,他非常清楚自己在幹嘛,他沒有欺騙自己,也沒有欺騙對方,他們雙方都知道這場婚姻的本質是商業行為,是利益交換,那他就問心無愧。

然而即使是問心無愧,當中也存在著一個極為矛盾的癥結,你要和某人達到互利共生,多的是出路,多的是方法,比如你可以和客戶、同事、廠商、上司,任何一間公司互利共生。那為什麼非要選擇婚姻?為什麼非要選擇「這個人」呢?

若把婚姻的本質視為商業行為,那人選就不是問題,誰都可以輕易替代,對吧?對男生而言,你娶的不是她,而是她的資源;對女生來說,你嫁的也不是他,而是他的背景。

但從信任出發的話,你看待婚姻的觀點就大大不同了,你們會共享資源,是因為你們先願意無條件的信任對方,你相信他不論身處何種境地,都會發自內心為你著想。

你與他之間那份強烈的羈絆是信任,而不是資源、背景,或任何其他有形的物質。

換句話說,「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來時各自飛」這句話在你身上是不成立的,因為你本來就不是為了對方的資源而選擇他,你們是因為先把彼此當成夥伴,先有這份強烈的情感,才會組成人生的伴侶。


本文經自信教練授權轉載,由小人物進行下標以及微幅修訂。
圖、文經編輯,與原作有部分出入,欲閱讀作者完整作品,請參考原文

實習編輯:Yuki
核稿編輯:Shiuan

- Supported by Google Adsense -

Most Popular

More from Author

因為我們是最佳夥伴,所以我們結婚(下)

出版《男人的愛情研究室:談一場不追不求的戀愛》及《自信力:13堂關於事業、情感、人際關係的自信課的Mr.P,將在本文和讀者分享自身的婚姻觀:當真愛來敲門時,不是從利益為考量,而是因為信任,而決定成為共度一生的夥伴。

從「潭馨園」到「香香澡堂」:洗淨無家者內心的歸處

「潭馨園」與「香香澡堂」成為無家者在自立路上溫暖的中繼站,除了提供沐浴盥洗、工作媒合、重建人際關係等幫助外,也讓無家者的生活逐漸有了不一樣的開始

《小敏家》:中年過後的愛情,是甘之如飴的浪漫

由周迅和黃磊主演的《小敏家》,描述了平凡生活的中年男女,如何在分離及現實的壓力之下,找尋自己的價值以及對生活的熱情,並重新再愛的故事。或許中年人的生活平淡淡,可只要有心,還是能為它抹上一絲浪漫。

為何我們需要冥想?冥想的4個好處

步調緊湊的生活中,你是否也感受到那份焦慮和窒息感?從宗教修行的方式到現在被各界接受,「冥想」可以是一種生活模式,為不安煩躁的心注入一點平靜的力量。 冥想不再是遙不可及的活動,透過APP及瑜珈呼吸法,冥想便是一種簡單的選擇。

- Supported by Google adsense -

影評人的職涯求生指南:專訪雀雀與張硯拓

自由業者加上文字工作者,兩種搭配聽起來就非常難賺錢的工作,卻是現在許多上班族轉職的嚮往之一。在影評人雀雀和張硯拓的經驗裡,成為一個專業的影評人,首先需要的可能是熱情與目標、仰賴的卻是長期的自律與堅持。更重要的是,是不是擁有能夠接受薪資浮動以及「不作不食」的覺悟。

隨著審美潮流變動的「創業」:專訪五分埔服飾業者佩筠

聽到「創業」,大多數人立刻會想到的是和網路數位相關的「新創產業」。但在五分埔,時尚服飾的創業幾乎奠基於台灣早期的「聚集經濟」,並隨著消費者和流行的審美不斷變動,是一種既傳統、又創新的產業,而佩筠一家的服飾經營故事,正是台灣近30年來的產業縮影。

從無到有,建構扎實世界觀:《人選之人》導演林君陽專訪

林君陽執導的《人選之人》上映不到一週就衝上台灣NETFLIIX收看榜第一名,並受到韓國議員的關注推薦。以「台灣選舉文宣幕僚」為全劇焦點的設定,但不如真實世界狗血的作品,到底如何成功吸引觀眾目光的呢?

因為我們是最佳夥伴,所以我們結婚(下)

出版《男人的愛情研究室:談一場不追不求的戀愛》及《自信力:13堂關於事業、情感、人際關係的自信課的Mr.P,將在本文和讀者分享自身的婚姻觀:當真愛來敲門時,不是從利益為考量,而是因為信任,而決定成為共度一生的夥伴。

AI時代真正該擔心的是什麼?

自OpenAI推出ChatGPT以來,人們不免也開始擔心與討論自己的工作會被AI取代。但職業更替在歷史上一直是必然的,更該擔心的是,AI如何控制我們的思想。

善用通訊軟體,替親子關係增溫

現今科技進步下幾乎人手一機,人與人的溝通也多靠著手機完成。雖然「通訊軟體」讓生活聯繫更方便,卻也好像讓溝通隔著螢幕少了點真實情感流動。究竟,LINE是讓親子溝通更順暢,還是阻隔更多?

《人選之人:造浪者》:「我們不要就這麼算了」面對傷痛,揭開疤

近期紅遍台灣的首部幕僚職人劇《人選之人—造浪者》以創新題材看見台灣政治方面的議題,角色們貼近生活與選舉時事,並展現了在選舉其中的衝突、合作等寫實生活的問題,而其中「我們不要就這麼算了」不僅是全劇的經典台詞,更帶出了觀眾共鳴的去看見社會狀況。

少子化衝擊下,高房價問題有望趨緩嗎?

台灣房市在百年大疫的挑戰中逆勢成長。2021到22年中,全台灣共有35萬件房子被買賣轉。榮景另一邊,台灣的高等教育正面臨嚴峻的少子化。而少子化帶來的首購族減少,是否會影響房價,讓我們分析一下。

向《關鍵少數》學習:放下恐懼,在AI浪潮中尋獲新機

當AI成為一種勢不可擋的浪潮,恐懼、排斥、焦慮都無法真正解決問題,唯有直面害怕的源頭,將焦點放在如何利用AI增強能力、如何更進一步掌握科技,人機共存的未來才得以展開。

打造一部自然真實的台劇:《人選之人》編劇簡莉穎、厭世姬專訪

簡莉穎擁有多年的劇場編劇經驗,而厭世姬是網路知名插畫家,兩人選擇以「文宣幕僚」作為編劇主題,表面上呈現出台灣獨特選舉文化的熱鬧、荒謬、緊湊,但實際在故事面則涵蓋了性別平權、家庭與工作的平衡、職場性騷擾、理想與務實的矛盾等等議題。這一切的緣起,都跟兩人的生活經驗有關。

職涯諮詢超多種!兩大方向快速找到你最需要的服務

對工作和職場失去熱情,可能是內心聲音與外在環境產生了衝突。對於有職涯迷惘或職業倦怠的人們來說,可以從兩個方面來了解自己真正的需求,再進一步分析比較需要的是哪方面的協助,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

溫暖中孕育、終至破殼而出 – 西子灣裡的小水坑,夕陽裡的陪於

「酩酊大醉/渾身濕透/脫掉膠鞋/裸足奔跑/破殼而出」 這是冰島樂團Sigur Rós其中一首歌的歌詞。 歌的名稱是Hoppípolla,冰島文翻成中文是「彈跳水坑」。
Total
0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