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陪沈團」建立起自己的頻道,以沈(沈姨)為主軸,搭配其他團員:男友子凡擔任技術總監、隱藏網紅「劇評可以毒舌,待人必要親和」版主豬大爺擔任PD、沈的好閨蜜豚、空靈少女安仔、記錄團隊的小駱以及知名IP「馬來貘」畫家Cherng輪流上鏡組成,陪沈團專門探訪地方小吃、傳統市場、夜市美食與開箱各式食物試吃,搭配幽默且接地氣的聊天內容、真實的反應,吸引大批粉絲喜愛。
一開始只是調適情侶關係的拍片日常
陪沈團的核心人物「沈」,本名沈倢宇,不僅是頻道的創辦人,也是串連起整個團隊的主持人,經常以「阿姨」或者「沈姨」自稱。
YouTuber這個職業原本並不存在於沈(以下皆用沈代稱)的人生藍圖內,在成為YouTuber前,她有各式各樣的工作經歷,從當經紀人、彩妝助理、韓貨帶貨老闆等都可以看到她的影子,而會創這個頻道是因為不斷地與男友發生爭執的起心動念,原先當韓貨老闆的沈因為遇到疫情而無法繼續進行,在休息的時間卻發現與男友的關係越來越差,感受不到被需要的滿足感,在疫情、無聊的生活間,沈想試著「用心」過自己的生活,因此開始在社群平台上分享自己拍的影片,也受到粉絲們的鼓勵,但儘管如此,拍影片對沈來說也只是在疫情期間「調適身心」的工具,並沒有打算以此為職,但面對疫情,沈用影片紀錄日常的行為原是無心插柳,但在疫情期間卻將柳成了枝,沈雖然把拍影片成為興趣的一部分,但漸漸的發現在成本上是有經濟壓力的,因此想認真的創立頻道,認真的把拍影片成為穩定的生計,因此也一步一步創立起頻道。
頻道成立至今,Youtube主頻道已經吸引28萬的訂閱,沈帶領著陪沈團團隊,成為一個會在路上被粉絲騎車來追星的宗教級天后,而在今年,沈甚至創立了自己的早餐品牌,從YouTuber跨界,成為一位「女企業家」。
從生活邁向美食,一步步成為「小吃光明燈」
陪沈團自頻道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推廣各地的傳統小吃,影片中也經常造訪各大傳統市場,是美食YouTuber中少數以傳統小吃及市場為主的頻道,也因此吸引到一群同樣喜歡傳統美食的朋友,幾乎成為傳統小吃的代言人。此外,對於傳統小吃有著高度熱愛的沈,也給了自己「傳統小吃光明燈」的封號。
由於沈和團隊中的朋友們都是喜歡吃吃喝喝的人,又因為沈從小家裡經營小吃攤,對於台灣的傳統小吃情有獨鍾,而當時YouTuber很少人拍台灣小吃,因此陪沈團從拍攝小吃攤開始,從市場發跡,與其他美食YouTuber產生差異性。
「有許多年輕人、小孩也和我分享到,他們自己是因為看了陪沈團頻道而開始吃傳統小吃的。」
在粉絲漸漸增加時,也有愈來愈多人和他們分享,因為陪沈團的影片讓他們開始嘗試,這樣的回饋也讓從小就在「傳統小吃」、「在地料理」間成長打轉的沈感到驚訝,也逐漸意識到陪沈團的力量漸漸地改變、翻轉了人們對於傳統小吃的印象,也讓更多人開始接觸傳統小吃,進而去挖掘、討論,吃小吃變成一個「很潮的事情」。
如今陪沈團已經邁入第四年,在這段期間內,他們在拍攝影片上遇到了瓶頸與挑戰,因為時常吃小吃的關係,有許多重複吃過的料理和食物,無法再像一開始那般,妙語如珠的形容口感。但若轉向去面對不熟悉的小吃類型,則會無法深入的體會與描述,因此「選店」的安排變得極為重要,選店之陪沈團,變成一種類似「節奏」的樣貌,也正是因為面臨到更多的挑戰,陪沈團開始去探索平常不容易被發現的小店、尋找沒有人吃過的品項,讓頻道活出自己的味道。
陪沈團受人喜愛的原因:零距離感
「我們讓粉絲知道,我們自己也是凡人,勇敢告訴別人自己不好、不足的地方。」
陪沈團最大的吸引力在於努力的做自己,並且不吝嗇讓大家看見自己的狀態,當然身為有影響力與社會責任的他們在螢幕前還是會有一些包裝,也知道在影片中對於一家店的評論與態度是會影響到店家的,如今的陪沈團不像剛出道時那樣任性的為所欲為、想說什麼就說什麼,現在的他們用自己成熟的方式選擇說話的方式、面對不是特別喜歡的店家,以「就食物做評論」為影片重點,而在判斷美食的標準上,會以是否回訪來作為依據。
評論美食的部分,除了「好吃」、「酥脆」、「綿密」等平常會用於飲食的形容,陪沈團經常在評論美食時,將食物「擬人化」,雖然可以以不同的評論方式帶給觀眾與眾不同又身歷其境的體驗,如「這盤菜好像在對我講笑話」或者「這家店如果開在我家樓下,我會一週點個五次」,親民感十足的形象讓陪沈團的粉絲互動率極高,每天在instagram上面都有粉絲會tag #與沈同行。
「沈農素」素顏上鏡:貼地就要貼到底
在陪沈團出外景的影片中,除了有帶妝上鏡外,也有以素顏上鏡的影片系列「沈農素」,總是自稱「阿姨」的沈,和好閨蜜豚、安三人常自稱「嬸婆系YouTuber」,從不避諱在影片、Podcast節目「一百趴沈」中展現自己愛聊八卦、偶爾貪小便宜的「八婆形象」,真性情的樣子讓許多粉絲都備感親切,也有許多人因為他們而加入真實展現「嬸婆性格」的行列,帶起一股小小的風潮。
從選店家的特殊性到整體影片的節奏、團員間的吐槽、爆笑互動等,是陪沈團想要以「透明」的方式呈現在觀眾面前的樣子,也是頻道「真」的一面。
與網友的互動:粉絲都是「邱比特」
「比起粉絲,我更喜歡叫他們網友。」
「陪沈團」是因為沈的無聊而誕生的頻道,因為團隊主要是以沈為中心,在拍攝影片的過程是以「陪沈」的名義出發,因此頻道被命名為陪沈團。陪沈團的粉絲們有個可愛的特殊名字,由於陪沈團的粉絲們都「愛沈」,取諧音就是「愛神」的意思,因此陪沈團的粉絲都叫做「邱比特」。
面對著邱比特,沈都是用心回覆每一則訊息,她曾說過自己是把邱比特們當成網友在對話,並不想要有網紅上對下的感覺,也因此沈可以說是一位極為「接地氣」的YouTuber,親民的與喜歡頻道的每一個人互動、分享著,頻道留言也經常有人提到,沈都會親切地回覆自己的社群私訊,讓沈宛如大家的鄰家大姊姊(或隔壁阿姨?)。
你會說簡語嗎?讓簡語成為生活的樂趣
「簡語」(簡化語言)是陪沈團最大的特色之一,成員們都非常喜歡說簡語,像是將傳統小吃稱為「傳小」、傳統市場稱為「傳市」、韓式炸雞為「韓炸」、草莓奶油吐司稱為「草奶吐」、呼吸困難稱為「呼困」等等。除了自己喜歡使用簡語外,陪沈團在簡語推廣上也不遺餘力,不只常常在影片、社群貼文中宣揚簡語的優點,也會進行每年一次的「簡語爭霸戰」特別企畫影片,希望能讓更多人認識簡語,而近期創立的早餐品牌中的「沈早」,也是「陪沈團早餐」的簡語。
透過美食,讓人更加認識台灣城市
在這個網路當道的世界中,身為YouTuber、KOL的陪沈團其實也會想著「是否有一天就沒有人要看我們了?」或者擔心這個趨勢不見,而陪沈團就會被沖淡了。雖然陪沈團也歷經迷惘,但團員們向喜歡他們的人說到:「有一天看膩我們,那就出去看看其他人吧!若有一天又被我們的影片打中,在回來的時候我們都很歡迎你」
陪沈團透過美食的分享,在疫情間給了人們不能出國的另一種選擇-「認識台灣」,透過美食,不僅陪沈團自己到了各地去探索,也間接帶領著看影片的觀眾開始踏上台灣這片土地,讓大家知道,台灣除了「滷肉飯、珍珠奶茶、雞排」等第一時間想到的台灣小吃外,還有更多更多的選擇。
陪沈團帶給大家的經歷就像是搭乘公車,到了目的地時下車,但隨時仍有機會回到原點,不管是對於觀眾或是在認識台灣美食上,這一直是屬於陪沈團的人生經營訣竅,由一群喜愛吃美食的朋友組成,陪沈團的嬸婆們把吃美食當成工作,也讓人知道,透過美食認識台灣城市是最快樂的事情!
撰文/編輯:鄭巧筠
核稿:Lo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