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人物故事職人露露雜貨行老闆娘林晏如:一間店,滿足我對生活的想像

露露雜貨行老闆娘林晏如:一間店,滿足我對生活的想像

255,324FansLike
119,979FollowersFollow
7,421SubscribersSubscribe

馬祖戰地政務解除後,從戰地前線到觀光旅遊業,這個實質居住人數不到一萬人的馬祖群島,除了公務員以外,現今多以旅宿業、餐飲業等觀光業為主。在普遍同質化的就業機會中,有年輕人返鄉,透過創業當起老闆,發展另一種新的可能。「露露雜貨行」的老闆娘林晏如憑藉一股衝動將老屋翻修成溫馨的風格小店,在偏遠的南竿四維村販售飲品、簡餐、二手衣物,從2020年3月一周兩天迎接起島內外的有緣之客。

我一邊經營,一邊找尋讓自己最舒服的生活方式,
希望讓大部分來的人都能心滿意足的走出店門。

圖片來源:露露雜貨行官方臉書

大坵、桃園、西尾—旅台鄉親的返鄉之路

民國80年生的林晏如,綽號露露,今年31歲,爸爸是馬祖大坵人,媽媽是台灣人,從小和爺爺奶奶在桃園八德生活。「國小、國中有些鄰居、同學也是馬祖後代,會講幾個馬祖話的單字。」民國60年代許多馬祖人選擇遷台打拼,當時桃園八德附近設立不少工廠,遷移、工作、置產、定居,這裡便成了旅台鄉親的主要聚居地。

「國小有和阿公、姑姑去大坵,那時候沒有交通船,是坐阿公朋友的漁船,從橋仔過去。
以前住的地方在村公所上方,一棵大榕樹底下,現在只剩斷垣殘壁。」

如今大坵變成遊客欣賞梅花鹿的島嶼,除了島主,沒有人居住。而馬祖對於當時的露露來說,只是個大太陽,可以吃海膽的地方,一直到大學畢業,「馬祖」才有了具體而鮮明的輪廓。

圖片來源:露露雜貨行官方臉書

瘋狂而勇敢的決定:我要開一間雜貨店

「畢業後在想去哪裡,反正我沒在馬祖生活過,就來這邊工作看看。」從高雄師範大學畢業的露露,在25歲那年來到馬祖,一開始在馬祖高中擔任代理老師,之後待過介壽幼兒園的臨時代理教師,後來又到介壽國中小和中山國中工作。在中山國中任教時,每個月會去東引國中特教巡迴。

「第一年就發現我真的不適合當老師。」規律而不自由的上班排程,讓露露在某天醒來有了「我以後可以在馬祖開一間店」的念頭。當時露露有接客製圍裙、手作門簾的訂單,原本打算租四維劉治國老村長二樓的空間作為工作室使用,但是沒有獨立衛浴便作罷,正好,旁邊老房有打算出租整修,露露一個衝動,就賭上所有身家改建老屋,那年露露27歲。

如果沒有一意孤行,現在就不會有這間店了

住進閩東老屋,修繕設計監工樣樣來

扣除政府「老建築保存再生計畫補助作業」的八十多萬,剩餘兩百多萬的修繕費用,一部分出自三年來的存款,其餘用貸款慢慢支付,而這也成為露露努力賺錢的壓力與動力。整修期間露露住在附近的小房子,靠著做馬祖青年發展協會的駐點人員,以及兼做家教維持生活所需,此外還需要花時間學習建築、設計知識,「有請柚子幫忙設計,規劃店面的位置,主要是櫃子和層架。雖然很累,但也學到了很多,這是之前完全沒碰過的。」

經過門口的植栽小花園,走進露露雜貨行,右側是廁所和浴室,左側是廚房和收納空間,「以前廚房和浴室在大門的外面,我們把它打掉拉大,然後把門設在外面。」玄關和店內之間的小小階梯就是以前大門的位置。踏上臺階後的右側舊牆面貼滿遊客、好友寄來的明信片,接著寄賣小物、二手衣服、穿搭配件、零食點心整齊擺放,「這些是以前大學在市集認識的朋友們寄賣的。

若仔細欣賞,可以發現店內的木頭裝飾、玻璃浮球、老椅、矮凳都具有故事感,「這是大哥給我的」、「這是去海邊撿的」、「這是整修時挖到的」,老屋並沒有因翻新改建而宣告消失,反而在一景一物間保存了年歲走來的溫潤柔和。

圖片來源:露露雜貨行官方臉書

重拾在島上的生活節奏

蠻多想轉換跑道、跑來馬祖短暫旅行的人會來到這裡,聊一些工作情況、想法,有時候也會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東西。」露露雜貨行剛開店時比較多在地人前來,今年疫情後,反倒遊客比例越來越高,而一周只開店兩天的「佛系經營」在馬祖十分少見,「其實除了開店那兩天,其他時間也要整理、準備餐點或做其他事情,我喜歡自己安排工作時間,比較符合我的生活節奏。」自己當老闆工時更彈性,相對的,也要承受更大的成本與壓力,外場、內場、清潔、採購、公關、會計都是壓在肩上的沉甸重量。

25歲的起心動念,28歲的新居落成,開店3年,露露經營雜貨行之外,也會到市集擺攤、接工地外送,或與廚師朋友合作,開發晚餐菜單,「我一直想把露露雜貨行弄得更完整。我一邊經營,一邊找尋讓自己最舒服的生活方式,希望讓大部分來的人都能心滿意足的走出店門。」輕鬆而溫暖的老屋空間,接住了迷茫掙扎的旅人,交換了彼此的人生故事,也讓瘋狂而勇敢的靈魂,安然落地。

本文經西尾半島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實習編輯:黃勤
核稿編輯:Xenia

- Supported by Google Adsense -

Most Popular

More from Author

告白不一定是為了在一起,也可以是為了自己

在感情中,面對喜歡的人,我們總是不知該如何是好。要告白嗎?又害怕失敗,萬一連朋友都沒得做了怎麼辦?但告白其實不是為了對方,而是為了不辜負那個認真喜歡的自己。

懂外語就能做好翻譯嗎?外語翻譯的兩大守則

懂外語就能做好翻譯嗎?本文整理出三個守則:一、避免碎片化翻譯;二、加強譯入語寫作技巧;三、確認客戶需求。從筆譯工作的技巧層面剖析,教給讀者筆譯工作的小撇步。

我的幸福與任何人無關:感受「幸福」的方法

你曾經因為覺得自己不夠幸福感到迷惘或是困擾嗎?透過弘一法師的故事,幸福其實不是尋找也不是追求,而是站在原地接受和放下。只有找到自己的幸福路,幸福才會紛然而至。

你分得清「書評」與「書摘」嗎?

本文先從定義上著手,分析何為書評、何為書摘。接著將書評和書摘放在一起做比較,統整究竟書齋和書評的差異在哪裡。最後,從閱讀方面概括,無論哪一種都是接近閱讀的方式之一。

- Supported by Google adsense -

More Articles

承載故事的人-劉冠廷:Be water 像水一樣清澈,有無限的可塑性

劉冠廷,以《你的婚姻不是你的婚姻-聖筊》入圍第58屆金鐘獎男主角獎,而近年來在台灣掀起一波「冠廷宇宙」使大家漸漸看見他背後的努力與對於演戲的每一分執著,他是一個承載故事的人,像水一樣,有無限的可塑性。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宮崎駿用一部《蒼鷺與少年》走遍我們的人生

「這是最後一部」在2013年時曾經表示自己不再投入長篇動畫的宮崎駿宣言,在後期被打破最後一步的發言,又開始製作新動畫。 而這次在2023年耗費多時完成的動畫作品,其風格和劇情的安排卻呈現兩極化的結果。

出道30年,從電視明星變為網路紅人之路:斯斯感冒膠囊御用明星「羅時豐」

你聽過「感冒用斯斯~咳嗽用斯斯~」的廣告嗎?在電視中唱著廣告歌曲的羅時豐出道時是台語歌手,卻不甘於被標籤定義,54歲的他現在甚至經營起Youtube,成功迎來演藝事業第二春。

連小勞勃道尼都認證,用瓦楞紙做出鋼鐵人的藝術家鍾凱翔

紙雕藝術家鍾凱翔從喜愛昆蟲的孩童時期開始,便以紙材探索創作,還成功做出1:1等比例的鋼鐵人模型。儘管受到質疑,他始終忠於自我,不曾改變作品的風格,而這份堅持不成功吸引了小勞勃道尼,也吸引了世界。

聽什麼音樂,買什麼商品:從Uniqlo和無印良品歌單看音樂與消費的神秘連結

你是否曾經在商場中無意識地隨著音樂的節奏踏步,或在某首歌曲的旋律下決定購買某件商品?這篇文章將揭示音樂如何巧妙地操控你的消費慾望,從影響者文化到品牌策略,探索音樂與消費之間的深層關聯。

婚姻處方籤:離婚就是一段新的開始,何妤玟教你如何與一段關係好好說再見

在努力維繫婚姻關係中,何妤玟也學會了放手。「我很努力去爭取我想要的,但如果我找不到也爭取過了,那麼坦承的面對之後,我就會選擇好好放手。」這一段經歷不僅是對一段關係的告別,更是一個人生階段的結束,對過去的自己說出了那句深具意義的「再見」。

奮力浮出水面的YouTuber金魚腦:環保不需要厲害,只要持續就有力量

兼具環保、旅遊、生活的YouTuber金魚腦,以燦爛陽光的形象,親民的推廣環保議題,除了經營YouTube頻道外,還開了一家無包裝商店,期待自己的理念能在生活中落地生根,進而影響更多人。

從冰河之下奮力上游:「三條魚」詹喬愉,第2位成功登上聖母峰的台灣女性

從小就熱愛在戶外跑跳的詹喬愉,開始登山後也曾因意外墜落至冰河。雖然左腿神經受損,但憑著對登山的熱情、復健與山友的鼓勵,她終於成功挑戰兩座8000公尺的高山,成為台灣第二位登上聖母峰的女性。

「成功補習班」:正視青春的果實,藍正龍導演寫給年少時期恩師的一封情書

成功補習班於2023年9月上映,是導演藍正龍為了紀念生命中的恩師陳俊志而拍攝的,電影裡的故事交織著藍正龍的青春時光,同時也觸碰到親情、友情、愛情三的面向不同的愛,在義無反顧的青春中,找尋自己,同時也在連結著社會。
Total
0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