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道事務所》創立於2021年,兩個月就破了10萬訂閱,是一個相當快速竄起的頻道。頻道由畢業於建中、台大電機系的許堯庭創辦,不同於其他電機系學生走的道路,許堯庭以興趣為志業的走向,擔任起YouTuber,在頻道中探討鐵路、交通建設以及地理方面的科普知識,也會補充許多台灣與國外鐵道文化中的冷知識。
身為一個「鐵道迷」,所長從小就對於鐵道方面極有興趣,在讀書時也會利用課餘時間找鐵道的相關知識與資料,雖然不敢說是對於鐵道百分之百的了解,但以一個「科普」的角色,所長希望可以把和鐵道有關的文化帶給更多人,而頻道的名稱也有著深厚的鐵道文化意涵;「事務所」一詞的來源主要是源自於日本文化,在日文中,事務所其實就是辦公室的意思,而因為鐵道文化是從日本帶入台灣的,因此核心放在日本,也讓整個鐵道事務所的風格偏向於日文式。
一場打賭與一部影片,許堯庭翻轉頻道不見起色的命運
關於所長的創作經歷,是從大一時就開始萌芽創作的念頭,當時的他想要在網路上創造一個屬於自己的平台,但在大一時尚未定向,也還不知道要以什麼主題為主,一直到大四時一次和朋友的無意對話,才重新讓他燃起心中那股對於創作的嚮往之火,在和朋友聊天的隔天就創立了YouTube頻道,開始想把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和大家分享。
然而,對於創作小白來說,在起跑線時總是混亂、跌跌撞撞的,雖然那股衝勁讓所長馬上拿起相機走上街頭開始拍素材,但除了行動力外,那時的所長對於腳本、錄音等完全不了解,而頻道影片開始引人注意是在「台北捷運消失的車站」的這集中。
在這一集以前的觀看數字一直都沒有很好,就算所長有分享在個人的社群平台,觀看數也多來自身邊的家人與朋友,直到這一集上傳後,有個和所長很要好的高中朋友的一場打賭,讓整件事出現了奇蹟般的轉折。
那時,所長和朋友以一年的訂閱人數是否破500來打賭,對於在這個全新、完全無法理解的YouTube世界的所長來説,500也是個天方夜譚的數字,但沒想到在打賭的隔天、第三支影片上傳之後的兩個小時,鐵道事務所的觀看數量突然暴增,訂閱人數也在兩天後破千。
而這樣的爆炸性成長也讓所長發現:大眾對於鐵道的渴望超乎他的想像,且一直以來關於專注在鐵道這方面相關的中文YouTuber比較少,大家也找不到一個適合觀看的平台,因此,帶著點幸運成分,所長剛好在這場戰爭中打進大眾的渴望裡,把大家的目光吸引過來,也在許多因緣際會下被觀眾發跡。
自此,所長的生活有了改變。
頻道成為生活重心,鐵道事務所正式開張
對所長來說,YouTuber這個身份對自己來說最大的轉變是「有一個比較強大的生活重心在支撐著自己」,比如說在畢業當兵時,一般來講大部分的人在這段時間都是一個很空白的空窗期,除了平時的訓練外沒有什麼特別的事情與規劃,而所長剛好因為了有經營頻道的重心,給了生活很大的動力,化解了原本在當兵時會想像的空白焦慮。
在創作之後的心境轉折,從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中,其實是感動的,好像終於自己做的東西是被社會大眾看見的,是跳脫自己的朋友圈的,這股隱形的感動與力量是所長從來沒有過的感受。然而,這樣的喜悅也帶來的巨大的壓力,因為跨出了平時的舒適圈,面對著社會對於創作者犯錯的低包容性,所長也還怕被攻擊,怕遭來無法抵擋的後果。
面對於大眾,對所有創作者來講都是非常巨大的壓力,所長也不例外,雖然相較其他創作者來說,他被攻擊的次數與輿論是相對少的,但還是隱隱的有股壓力在作用著,例如去參加與鐵道相關的活動時,面對著無數鎂光燈下,他才強烈意識到自己KOL的身份是存在著社會責任的。
「我覺得創作並不只是把現有自己呈現給螢幕前面觀眾看,而是深入的挖掘自己的內心,然後最後找出最真實的自我。 」
面對著來的焦慮,是每個人在人生階段都會面對到的事,所長在大學時有許多同學開始鑽研學術,也會開始尋找自己未來的方向,就實際面來說,「未來是否有工作」成為了重點。然而就讀電機系的所長在大學的課程中發現自己沒有那麽喜歡念書,也對於許多同學在研究、理論或實作並沒有興趣,雖然要繼續走下去也不是不行,但所長也開始思考這是否是自己想要的東西,他想想找到一件自己非常喜歡做,而且感覺是可以「永續經營」的興趣。
對於「永續經營」的興趣,所長是這樣定義的──它是接下來的幾年當中是可以一直去經營的,會讓自己覺得「這個東西不能放掉」、到畢業也要抓著的。而這份「興趣」也可能成就人生的下一步,讓生活因為這份興感到圓滿,並在某一天之後,當你要放掉的時候,可以做個很好的收尾,並獲得莫名的成就感與無法言喻的喜悅。
而鐵道事務所,對所長來說就是一件可以燃燒熱情、轉換能量的「永續」存在,在新世代平台愈發彭博、多元的世界中,他將自己結合興趣與理想結合放入大眾面前。
維持創作的彈性,擁抱意外帶來的驚喜
「我在做這個頻道的時候我已經運氣好過一次的,我不知道自己下一次運氣會不會一樣這麼好。」
做影片到現在,鐵道事務所的風格也曾逐漸定型,轉場、編排的樣子也趨於統一,雖然對創作者來說這是一件更省時的風勢,但對於觀眾來講,內容好像就少了一點新奇的呈現方式,也因此,所長時常會換位思考,站在觀眾的立場,去學習新的影片製作方式。身為一個「理工仔」,所長並沒有因為想要量產而把一切變得制式化, 仍然保留著自己的創意,與激發創意的時間。
在所長當兵以前,鐵道事務所甚至維持著週更,快速循環著拍片、剪片、上片的工作模式,也有過一個禮拜上兩支片的時間。雖然在當兵時改為雙週更新,但這樣更新頻率對於創作者來說還是相當操勞的,僅能用著意志力與執行力,保持可以調整的彈性,並避免被網友遺忘。
面對這種「流量焦慮」,所長也坦言自己也有在意討論度與熱度的時候,但轉念一想,他總是鼓舞自己,在焦慮時期時最重要的事是要找到在自己低潮期時調適自己的方式,並且以更寬廣的心去接納,找回動力繼續向前,並在每一次創作中感受意外帶來的驚喜。例如〈桃林鐵路〉這支影片,上片後所長原本對於這部影片的流量沒有過多期望,沒想到後續的聲量超好,所長還因為這支影片被找去桃園市做鐵路導覽。
不要侷限對未來的想像,畢竟不試試看怎麼知道?
未來,鐵道事務所會走向哪裡?其實所長是抱持著開放的態度,但能確認的是,他不會輕易放棄從零開始累積起來的一切,在扎實的基礎下,所長把自己先準備好,當運氣來臨的那一刻,他抓緊,讓自己展現在大家面前。
在快速變遷的社會,創作者們或許無法再去複製一開始顯露自己的方式,但能確定的是,所長把自己準備好,並且享受舞台,渴望在觀眾面前分享。
所長希望,大家可以在自己的作品裡找尋到「跳脫自己」的方式,就像所長的「模範高材生」經歷為他塑造出一個社會期待的形象,但他跳脫了框架變成了一位創作者,對他來說,創作就是一個在找自己的過程,把自己內心挖開,將心裡的東西融合後,找出一個最能夠呈現給大家方式;或許,創作需要天份,也需要努力,而在鐵道事務所所長許堯庭的創作故事中,也可以發現運氣也是不可或缺的成分,在新時代的平台上,享受著舞台給予的能量,並堅持的自己的理想,對於未來不拘限的想像,愛上自己在走的每一個片刻。
撰文/編輯:鄭巧筠
核稿編輯:Shiuan、Lo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