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enie

典型的巨蟹座&INFP,相信溫柔和敏感的力量也可以很偉大,堅信的人生格言是「所有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過往文章

只要五秒,還我們馬路上的轉型正義

人身性命是馬斯洛最底層的需求。但在台灣的出行,保證「出門走路不要被車撞」卻是極為奢侈的需求。除了特定地區稍好以外,在一般的城市或郊區,在台灣幾乎是走出門就面臨事故風險。

異國生活絢爛但不快樂怎麼辦:潮期自救指南

與許多海外生活多年的朋友深談後,會發現在那些精彩豐富的生活背後,是雞毛蒜皮的雜事等著你處理,是在文化適應的陣痛中成長,是不斷直面自身的叩問。想著或許有人也經歷相同狀況,於是提供幾個我嘗試的方法。

《行星語書店》:不給予疼痛就是愛嗎?還是忍受痛苦才算是愛呢?

金葉草不僅僅只是在講一個個科幻故事而已,她的故事具有人文關懷,而且相當溫暖細膩,讓讀者可以徜徉在五顏六色的科幻世界裡,細細品嚐出發人省思的真實情感。

《底層邏輯》:何謂注射式洗腦與時間顆粒度?

《底層邏輯》一直都是佔據排行榜的前幾名,書中闡述很多新觀點是大家從未想過,也很少在其他書籍有看過類似的想法,因此確實是一本值得入手的好書。本文就舉書中兩個有趣的觀點來分享。

「離婚」也可以是好事!李可心:父母的離婚讓我成為一位冷靜的觀察者

我對自己說:「要有自信、幽默一點,不要把離婚看成負面詞彙。」可心不認為父母的離婚對孩子而言會是虧欠和失去,父母應該讓孩子知道離婚是一件正常的事,既然同為一家人,更應該共同面對、一起成長

連AI都能通過檢定測試之時,畢業生的高塔岌岌可危

AI 技術的發展帶來了許多可能的應用場景,其中之一是教育領域。然而,有人開始質疑 AI 對人類教育的影響,擔心這種新興技術會對學生、教師和整個教育系統帶來負面影響。 「看到最近 ChatGPT 通過 MBA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簡稱:MBA 工商管理碩士)的課程,甚至低空飛過通過 JD (Juris Doctor,法學職業博士)的學歷考試。除了讓人驚嘆 ChatGPT 憑空捏造文字的威力以外,我想這直接證明了赤裸裸的事實:在高等教育,考試太簡單、畢業太容易。畢竟在台灣和美國都拿了碩士,這麼說大概有違自己的利益。但我確實感到當前的教育學歷系統,除了博士以外,基本上都是『出來容易進去難』:入學檢驗門檻很高,但在裡頭通過畢業標準,卻不是難事。 台灣美國乃至全世界的知名學府,其實都有這種類似『販賣學歷』的嫌疑,甚至還逐步推出畢業門檻更低的學程(諸如 EMBA 或是純線上課程)。為什麼不多給學生壓力?難道是裡面教授沒料教不出東西?事實上,在頂級學府裡面任教的教授講師也是萬中選一,肯定有一百種方法檢驗學生的學習程度。為什麼不這麼做? 分析利弊以後,學制這麼設計,其實非常合乎情理。」 沒幫助幹嘛念?學士後的教育有極強的目的性 從學生角度來看,大學都畢業了,還要再花錢花時間搞個學歷,所求為何?不就是為了人生下一步嗎? MBA 畢業後是為了就業或創業,JD 之後也還有律師考試等在後面。學歷往往是為了滿足社會眼光、雇主需求、或是法規規定的專業門檻。而真實世界的考驗,通常設立在畢業後面。所以說許多學程是職業訓練班,其實並不為過。 以 MBA 為例,許多人畢業都想去頂尖的公司行業,諸如科技、顧問、投資銀行業。但他們所開的職缺,卻遠遠不夠滿足...

要達成夢想必會有人犧牲?《梅莉》裡看感情與機會成本如何妥協

是經常生活裡用得著的《經濟學》詞彙,當只能在A、B選項擇其一時,選了A,B就成為A的機會成本,換轉也然。機會成本,證明天下沒有白吃午餐,任何選擇都有代價。 台劇《你的婚姻不是你的婚姻》第四個故事《梅莉》,講述一對婚姻美滿的夫妻,感情要好,一對年幼子女聰明伶俐,擁有自住房產,姻親關係和睦。夫妻同心協力建立的安穩生活,付出了甚麼機會成本?付出與得著能成正比嗎?

搜尋與Ai的博弈:ChatGPT 是 Google 殺手嗎?

人工智慧如何改變人類社會這個問題,已經隨著ChatGPT的驚人表現再次浮現到我們眼前,堪稱現代人工智慧代表之一的 ChatGPT 是一個由 OpenAI 訓練的大型語言模型,設計用來回答各種問題、提供資訊、甚至是進行對話。特別的是 ChatGPT 能藉由學習和處理大量的資料庫數據來不斷增進自己的能力,帶來更自然、流暢的對話和即時的內容。如今搜尋的資深大哥Google地位岌岌可危,Ai真的會是Google殺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