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的生活有一個重大的轉折。
我從矽谷任職的公司 #臉書(Meta) 離職,從原本的「不離職創業」轉成「全職創業」。老實說,這個抉擇並不容易!
全職創業之前,因為原本的正職工作不再能滿足我的需求,我開始兼職寫作、經營自媒體和接案,我希望拿掉名片上的title後,我還擁有其他的選擇權。不離職創業讓我有重新 refresh 的機會、生活更加多樣化,再次投入正職時能產生意想不到的創意靈感。此外,為了發展副業我不斷嘗試新事物、跳出舒適圈。比方說,這些年我自學社群行銷、攝影修圖、架網站等,這些技能甚至被公司老闆看中,請我經營公司的社群,讓我比同儕多了一點優勢。
就這樣邊上班邊經營副業,我用上班賺的錢持續投資自己,多年來累積的複利效應讓我的副業漸漸成熟,我接到愈來愈多的商業合作案,規模也愈來愈大。因此當我的收入和投資的總和,超過正職工作的收入後,我認為是個green light,是時候要做個取捨。我想看看如果我「All In」的話,我的自媒體事業能帶我到什麼地方,我特別想知道自己能力的邊界和極限在哪裡。
因此我決定結束職場生涯,正式成為一名獨立創業者,並成立了「你可學苑」。目前我是品牌經營顧問,我的第二本書也即將在這個月上市,逐步實現生活與工作的完美結合。
在創業初期的時候,我認為不要那麼快把正職工作辭掉,因為所有雞蛋都放在一個藍子是有風險的,我們必須要做風險管理。不離職創業可以給予創業者在時間、資金與心態上充足的準備,等到一切水到渠成時你就會知道何時該辭職。
從旅遊部落客到品牌經營經驗分享
我一開始是從旅遊部落客起家的,我想應該是從我做「你Ker這樣說」podcast這個節目,我開始分享品牌和自媒體經營、不離職創業、在家創業等主題,也邀請很多來賓討論這方面的心路歷程和經營策略,沒想到得到蠻多聽眾的共鳴,他們會私訊問我要如何踏出第一步、如何將內容變現,怎樣突破目前在品牌經營方面的瓶頸,我發現許多人有這樣的需求,而且這樣的需求愈來愈蠻強烈。
因此,我開始在原有的旅遊飲食主題的創作之外,加重這方面內容的比重,我希望能透過分享品牌經營、不離職創業的主題,協助上班族和創作者跨出第一步、找出自己的優勢,擁有更多選擇權,將副業發展成一項屬於自己的事業。
加上我研究所讀的是廣告研究所,過去的工作內容也側重網路行銷、品牌管理,有很多年相關經歷,我對於這個主題也很有熱忱,因此就決定跳下去做做看,好在反響也還不錯。
不離職創業最大的挑戰,在於扮演的角色會不斷變動
邊工作邊經營副業,工作時間一定會變長,因為是老闆兼撞鐘,沒有固定的上下班時間,很可能週末也在工作,時間管理的能力就變得格外重要,還有prioritize的能力,需要在一堆工作中,快速區分最重要、能產生最大效益的任務,然後集中精神完成它。最有趣的地方在於你永遠都不會無聊,生活會很充實,因為能夠在下班之餘做自己有興趣、有熱情的事業,上起班來會更起勁,因為你知道妳是在投資自己的事業。
至於全職創業最大的挑戰,在於你要扮演的角色會不斷變動,需要wear multiple hats身兼數職。以經營線上課程來說,一開始的時候,我必須企劃課程也就是產品開發者,在錄製課程時我得擔綱老師的身份。課程製作完成後接著得行銷出去,這時後我又變成業務、行銷人員。課程賣出去之後,要擔任售後服務,處理學員的各種問題。除此之外,還得搞定背後的軟硬體技術,還有行政庶務、金流財務。這個過程中,身份不斷轉換。不斷的轉換工作模式,其實對於身心是很大的挑戰,因為你必須轉換思維模式,還有要不斷地學習新的東西,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要很強。
部落格成立不到一年、粉絲數不到兩千人時,就成功出書且攻上排行榜
我認為當初出版社願意給我機會,是因為看到我在網路上累積的作品。當初成立部落格之後,我並沒有「被動」地等待別人來發現、閱讀我的文章,而是積極地投稿給相關主題的網路媒體,就是把自己的文章給行銷出去,讓更多人看見,觸及更多人。透過成為一些網路平台像是換日線、關鍵評論網、小日子的專欄作家,也幫助我建立自己的credibility。然後當機會來敲門的時候,就能即時把握住。
當時我的臉書粉專追蹤數,雖然不多,但因為我當時創作的內容聚焦在北加的小眾旅遊,因此我的粉絲樣貌非常清晰,和一般的KOL不太一樣,我的follower很大一部分是住在加州,因此會吸引想要發展北美中文市場的廠商。
加上我很重視每一則我分享的貼文、確認它的品質是好的,而且也非常重視和粉絲的互動,我的粉絲黏著度和互動率相當高,商業合作的轉換率自然就比較好,並會吸引有心做branding、想開發高端市場的品牌商跟我合作。
所以我常常會說:你不用擁有很廣大的一群粉絲才能做內容變現、發展獲利模式,你只需在你的niche裡擁有一群忠實的follower即可,這也是Wired雜誌創辦人Kevin Kelly提出的一千鐵粉理論。
選擇一個適合自己平台,不要一開始就多角經營容易失焦
內容創作者要選出適合自己的平台,不要在一開始就想同時經營多個平台,這樣會失焦,因為每個平台會吸引不一樣的族群,說故事的方式也不同。因此在初期的時候要選一個主戰場,然後在上面持續產出內容,培養一群鐵粉,一旦培養出忠實且持續成長的粉絲後,就可以開始diversify多元化經營,發展出更多樣的傳播方式,藉以尋找新的、不一樣的觀眾。
在選擇主戰場時,我會建議大家去思考自己的優勢在哪裡?你是很擅長文字、拍照、製作影片?或是你的聲音口條很好,適合製作podcast?還有就是去思考你的目標族群會出現在哪裡?如果是美妝部落客,就可以考慮IG,因為上面年輕女性族群較多。如果是鎖定中老年市場,可能臉書會更適合。
再來就是不要把社群媒體當作你唯一的創作平台,因為我們並不擁有社群媒體。演算法不斷改變、臉書會當機,今天說難聽點,祖克柏要把臉書關閉,上面的粉絲我們一個都帶不走,這也是為什麼我後來漸漸把重心放在個人網站、部落格,然後運用社群媒體去做宣傳、導流,還有維持和粉絲的互動。我覺得臉書很適合經營社團,因為有一種私密感,並且支援比較多的互動功能,可以運用臉書去建立一群profile、興趣非常相近的community,在上面跟他們進行深入的互動,像是很多線上課程的教練都會運用臉書社團,在上面提供有用的資訊,久而久之社團成員信任你之後就有可能買你的課程。
社群軟體為輔 個人網站、部落格為主戰場
我把個人網站、部落格作為主戰場,盡量每週固定產出一篇新的文章,然後把文章拆成比較短的內容,透過臉書、IG做分享,引導流量到我的網站。我還會很有系統地將文章寫得容易被搜尋,也就是優化SEO關鍵字,容易被搜尋後你的流量就會提升。至於臉書對現階段的我來說,比較是重要的宣傳核心,我比較不會在上面分享生活的零碎片段。IG story則很適合分享生活的瑣碎小事,或是問粉絲問題、請大家投票,互動性比臉書高。
Podcast對我而言很適合傳遞知識型內容,因為收聽的族群比較喜歡深入能讓自己成長的內容,所以我會在上面分享我個人的專業,像是品牌經營、不離職創業、自媒體行銷的內容。
邊工作邊創業需要怎樣的特質?
1.身兼數職
創業就是校長兼創鐘,你扮演的角色會隨著任務的階段不斷變動,因此你的彈性要強,應變能力也不能太差,並且要能認命,在初期不管任何工作你是否喜歡,都需要捲起袖子親自動手。
2.自律
「你有多自律,就有多自由!」自己創業跟在公司上班非常不一樣,你沒有老闆,你就是自己的老闆,沒有人會幫你訂立目標,教你怎麼做。所以你必須是一個比較自動自發的人,會替自己設定目標,懂得自行安排時間,並且能獨立完成工作。
3.毅力
你能否堅持下去?這條路起頭非常辛苦,一開始可能賺不到任何錢,或是收入比較少,要透過時間的累積,打出口碑與品牌後,才會逐漸有有不錯的收入。這個堅持不是只有幾個月就能看到成效,而是要幾年甚至數十年。而且在創業過程中難免會遭遇許多挫折,你需有極大的挫折耐受力,才能順利挺過難關。
4.懂得取捨
創業後將面臨很多選擇。當你的事業越做越大,甚至影響到你的本業,你將面臨二選一的情況,到時候該如何取捨是一個很大的課題。還有隨著事業規模變大,你會考慮是否要把某些工作外包、hire員工,是否要投入更多的資金放手一搏。這些都需要你自己思考清楚、權衡利弊後,做出選擇和取捨。
有趣的是,爬梳這段旅程,無論是邊工作邊寫書、做自媒體,和推出「你Ker這樣說」podcast,以及投入品牌經營顧問事業,我都是在一知半解的情況下就先把頭洗下去,因為不會有完全準備好的那一天。
現學現賣、邊走邊學,比馬步紮穩再開始,要有趣多了,不是嗎?Start small, but start now. 開始,就成功了一半!
本文經矽谷尼可授權,並由小人物進行下標以及微幅修訂。
圖、文經編輯,與原作有部分出入,欲閱讀作者完整作品,請參考原文。
撰文/駐站作者:矽谷尼可
編輯: lori
核稿: Xe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