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人物故事名人在藝術與戲胞中栽種人生:最有號召力的90後網紅「張藝」

在藝術與戲胞中栽種人生:最有號召力的90後網紅「張藝」

255,324FansLike
119,979FollowersFollow
7,421SubscribersSubscribe

張藝,時而是IG上的粉紅洋裝少女、軍用雜誌上的挺拔軍人;時而是荒誕搞笑的綜藝咖,卻又可以樸素的出現在螢幕前向大家真誠吐露成長時的一切際遇,instagram上,追隨張藝的粉絲「藝家人」也隨時準備好跟隨教主進入另一段奇幻旅程。

身為90後新世代的非主流偶像,張藝從大學開始展開自媒體之路。然而這一切的開始,是從小喜愛的「植物」替他種下的種子,而他也像植物一般,在吸收養分後萌芽,讓他成為一位熱愛植物與花藝、帶著中性氣質,且無法被輕易定義的創作者。

張藝:麵攤小老闆轉型網紅的關鍵

對於張藝的第一印象,或許是瘋狂、諧趣的影像創作者,或有著強烈個人風格的美學設計師,而他一開始的模仿之路,是在家裡麵攤工作時習得的能力:

「會吸引我注意力,讓我特別記住的就是討人厭的阿姨。」

張藝從15歲時便開始在家裡的當歸鴨麵線攤幫忙,也是從那時開始,他習慣透過敏銳的觀察力記錄下形形色色的客人,而其中令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挑三揀四的阿姨。身為小老闆的他,將這些記憶化為開始「創作」的起點,在服裝和肢體語言上還原她們的神韻形象,以一種諷刺的模仿拍成影片分享給朋友看。在大學進入美術系接觸到影像創作後,他開始以一些更成熟但有趣的方式,將影片與照片上傳到社群媒體,而在許多創作的累積下,他漸漸找到屬於自己的風格:一份「自嘲式的幽默」。

圖片來源:張藝FB

除了在模仿上找到自己的路,他也找到了屬於自己在創作上的另一里程碑──植物,又或者說,他喚醒了他對於植物的熱情。

張藝和植物的緣分是從小和阿公一起去花圃澆花開始的,在大二時因為搬家而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小花園,又重新點燃了他對植物的熱情,也開始在社群上分享種植物的照片,因為有創作背景和種植植物的經驗,他和同志平台「GagaTai 嘎嘎台」合作推出節目《植不起來實驗室》,節目風格以半正經、半無厘頭地教導如何種植植物,張藝的知名度也由此開始漸漸攀升,從此開啟了經營自媒體生涯,並牽引著粉絲「藝家人」在創作路上的支持。


無法變直的男孩和植不起來的男孩

「無法變直的男孩,跟你一起在植不起來的世界中奮鬥!」在《植不起的實驗室》中,張藝以「植不起來的男孩」在節目中展現「可鹽可甜」的風格,以瘋癲的模樣試著擺平植物,把植物植起來。

張藝以古靈精怪的表演把看似無聊的植物教程表現得生動又活潑,像是一場猜得到開場卻看不透結局的狗血八點檔,令人摸不著頭緒的節目步調,讓人看得欲罷不能,張藝在網路上教人種植物,時常把植物種壞、毫不掩飾在鏡頭前手忙腳亂,可是卻大受歡迎。

雖然目前節目已經停播,但張藝仍然讓自己精進對於花藝的專業,雖然在影片中是搞怪的形象,但是蘊藏著對於花藝的執著,以及對自己認定的事物奮不顧身的決心,張藝將自己投身進去,並有感於現代人生活的緊張,因此除了自己對於植物的熱情,他也希望透過植物可以讓觀眾有安定、療癒自己的力量。

做自己不一定要橫衝直撞,但可以直接一點!

在創作這條路上除了內容,張藝的外表風格也是一大特點,張藝既可以酷帥霸氣又可以溫柔可愛,張藝樂於男女變裝,在扮女裝時也毫無違和感,迷幻眼神、舉手投足盡是嫵媚;梳起油頭、身著全套正裝,又能瞬間變「直」,而他也享受角色變換的當下。

「身份轉變」是張藝從青春期開始嘗試的事情,然而以女裝出現在大家面前並非是因為同志身份想要成為女性,而是來自表演的欲望。

「小時候也曾因此自我懷疑,或是心想為什麼要當同性戀,真的好累。」

2022台灣設計展「設計中島」,張藝自組「港覺特攻隊」以幽默方式詮釋未來任務的人格角色。圖片來源:高雄市經發局

在螢幕前自信的張藝,看似可以悠遊自在的在每個角色間輪轉,但成就了現在「做自己」的模樣背後,張藝也經歷過一段掙扎、自我懷疑,也讓一直是「乖乖牌」、「順從」的他和家人產生衝突和拉扯。

在做自己的路上,他也曾意識到許多事情是無法改變的,例如自己的「性別氣質」。然而透過在社群平台上的創作,也讓他吸引到一群理解並喜歡他的群眾,自己在媒體經營這條路也能越走越堅定。

「這應該就是成長吧,你會知道什麼事情是不能改變的,你改變、你試過,但是無法前進,你就只能選擇放下它、接受它。」

回到性別流動,張藝拒絕被性別框限任何創作上的可能性,他認為,想要成為怎麼樣的人,都必須取決於對自己當下的認知,不論是表演時的他、生活中的他,都要盡可能地擁抱每個形塑出來的角色與其特質。面對與他人的互動同樣如此,真心地感受、真誠地相處,「或許你也不用去管性別,只需要去管這個人你喜不喜歡。」雖然在做自己這條路上會帶來許多衝突,但是心裡是滿足的。

張藝教導粉絲的「做自己」三要素

一、想做就去做吧!

當遇到自己很想做或非做不可的事時,或許對遭到許多人的不理解、不支持,但張藝告訴我們,可以先練習完整的表達自己,把自己非做不可的理由挖得更深,而遇到身邊的人不支持時,再提出自己的想法並且評估過後果後,如果這件事對你而言還是非做不可,那就去嘗試吧!

二、想哭就哭出來吧!

不管是在工作、創作、生活中,我們難免會和他人產生衝突、意見不合而產生的憤怒、難過、覺得不被理解的各種想法,而面對這些負面情緒時,張藝說:「那就哭吧!若你想哭就哭出來」,在每次面對自己的潰堤時,可以試著講出、寫出你的想法,又或者可以在情緒結束後理性地問自己關於這一切的發生,並找各種方法讓這些情緒有一個出口。

三、想說就說出口吧!

在成為理想中的自己時,有時我們會感覺很自私、產生罪惡感,而張藝亦是,但他也分享到,在面對罪惡感時可以會頭去溯源,並且在找到問題點後去「溝通」,好好溝通自己的需求,而在溝通的過程或許會有陣痛期、產生衝突與複雜的情緒,但最重要的是要向他人表達自己的決定,也要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任,學習承擔結果。

在「做自己」這條道路上,會產生很多困惑與疑慮,不論如何,要記得「接受自己」。圖片來源:GQ

除了有著滿腔熱血的創作力,張藝也善於聆聽、應對和觀察,他知道什麼時候該說什麼話,在對的時機點做對的事,即使是嚴肅的場合也懂得適時地增添笑料、緩和氣氛,在誠摯的表達自己的同時,也在乎別人的感受,或許,就是他受大眾喜愛的原因之一。

沒有一個身份可以定義張藝是誰

「嘿,沒想到你本人看起來沒有那麼瘋。」有許多人見到張藝本人後,是這樣對他說的。

「我之前很不喜歡稱自己為網紅,因為網紅跟文青很像,感覺變成很負面的字詞。但現在會覺得,稱謂是別人給的,如果我知道自己是什麼身份,不用管別人怎麼講。」

許多人都認為張藝的藝術「戲胞」是渾然天成,也對於在自媒體上的他產生了他「應該」要有的模樣的框架,但我們真的知道真正的「張藝」長什麼樣子嗎?抑或我們只是看到自己想像、想了解的那一面因此給他套上了一個「應該要這樣」的面具、形象。

你以為的張藝,或許不是全部的張藝。在位每個人貼上的標籤下,我們或許可以嘗試不定義任何人與身份。圖片來源:cacao 可口雜誌

除了影像創作者的身份外,張藝像是一個大家身邊的生活分享者,他享受著與人們交流的過程。透過每一次分享自己的生命經驗,他也在不斷地重新認識自己、慢慢梳理自己的想法。除了在講座上的分享,他在IG上也開了雲端相談,和陌生人敞開心胸說話、聽網友們分享的人生故事。在一則則故事中,他創作的角色也在此完成。

除了經營自媒體,張藝也持續在生活、表演與創作中找尋自己的樣子,對他而言,每一個角色在推出的時候,就開始衰退了,對張藝來說,「張藝」這個身份的形成就像創作、模仿一樣,除了在網路的形象,更多的是在生活中的累積而形塑出自己的模樣,因爲唯有滿足「真正的自己」,才能逐漸探尋生命、自己的本質。

而每一刻的張藝,都像是奮力綻放後的花,結成新的果實,也因為不斷地在生活中輸以新的養分,準備下一次的花期再度開花。

保持熱情,總會遇到驚奇的際遇

「人生到了某一個階段,應該選擇自己有興趣且有自信的地方繼續鑽研,而不是什麼都想學。」

「你會感受到暫時將一個空間歸零的安適感,不急著追求變好,先讓自己平靜下來。」

張藝找到屬於他生命中的火花:植物與花藝。圖片來源:鏡文學,賴智揚攝影

YouTuber、KOL、Podcaster,這是我們為創作者貼上的標籤,然而,若回歸本質,沒有一個人是只有一種特定身份的;也沒有人能離開最本質的自己,沒有一個人可以被定義。

張藝的作品打破了觀眾對於創作的想像,作品與表演力遊走在認真極致的知性與無法言說的荒誕間,有時怪,有時更靠近美,擺盪於複雜情緒之間。而這或許就像張藝想帶給大家的:他什麼角色都不是,卻也可能都是。

對於張藝而言,沒有任何一件事是一蹴可幾的,雖然「慢慢磨、慢慢尋找自己」在這個快速追求一切的社群時代是背道而馳的概念,但張藝透過創作告訴大家,正是因為身處越趨快速的社群洪流,因此願意花一段很長的時間去磨一項技藝、習得一種眼光是最需要學習,也是最珍貴的事。而要「回歸本質的自己」、「做自己」或許便是要找到那份讓你傾注時間的事,從中好好梳理,讓它成為你生活下去的動力,那麼你就可以更深入的面對自己,抑或是「做自己」,從癡狂中,看見綻放的力量。

「專心把一件事做好的時候,那是我為自己感到驕傲的時刻」

撰文/編輯:鄭巧筠
核稿編輯:Shiuan、Lori

- Supported by Google Adsense -

Most Popular

More from Author

承載故事的人-劉冠廷:Be water 像水一樣清澈,有無限的可塑性

劉冠廷,以《你的婚姻不是你的婚姻-聖筊》入圍第58屆金鐘獎男主角獎,而近年來在台灣掀起一波「冠廷宇宙」使大家漸漸看見他背後的努力與對於演戲的每一分執著,他是一個承載故事的人,像水一樣,有無限的可塑性。

奮力浮出水面的YouTuber金魚腦:環保不需要厲害,只要持續就有力量

兼具環保、旅遊、生活的YouTuber金魚腦,以燦爛陽光的形象,親民的推廣環保議題,除了經營YouTube頻道外,還開了一家無包裝商店,期待自己的理念能在生活中落地生根,進而影響更多人。

山道猴子背後的魔性插畫:帶你認識經典迷因「wojak」的流派

最近廣為流傳的影片《山道猴子的一生》,而片中人物皆採用Wojak迷因漫畫角色呈現,深受2019年流行的網路迷因Wojak漫畫的啟發,而這樣的漫畫系列主要呈現了不同Wojak角色之間簡潔的互動情節,在影片中,Wojak漫畫則成為了基本元素,用以為每個角色賦予特定的屬性和性格塑造,也因此透過諷刺的方式成為這個世代的感觸。

朋友出國玩,看清真面目?帶你看出國旅伴的6大問題

隨著世界解封、暑假的到來,許多人選擇和朋友一起出國旅遊,然而卻在旅途中發現朋友的「真面目」,也因此導致友情發生裂痕,而我們又該如何在不尷尬的狀況下畫出自己的界線,讓彼此有個舒服的旅行?

- Supported by Google adsense -

More Articles

謝馥如諮商師:結婚不是人生的必修課,婚姻不該是關係間的枷鎖

婚不婚看個人,結婚與否各有不同說詞與見解,當你質疑人類為何要結婚?又存在著為何不結婚?這情感層面的拉扯是正常自然的,因為你是情感的動物,過不了情字這條路。

【集眾人之力的年末盛典:社區共好的「鬆勢三日節」12月揭開序幕】

彰化社頭,這個台灣的織襪之鄉,一場由地方青年發起的盛會【鬆勢三日節】即將於年末拉開帷幕。這是一場結合傳統產業、社區共造、品牌經營的匯集之地,各式各樣的想像在這裡發生,共同要為社頭這個地方繪出一段充滿活力的週末。

雲玩家、雲讀者、雲觀眾,到底有沒有資格發表意見?

雲玩家讓人詬病的原因就在沒明明沒有接觸過遊戲,僅僅是透過影片、實況和評論就上網與其他人討論或是發表意見。 用一句簡單的話來說就是「不懂裝懂」

走出翻拍即崩壞的魔咒,《航海王》真人版的不俗表現與未來發展

動畫《航海王》是許多人的童年記憶,觀眾們喜歡草帽小子一夥人的性格,也對他們在偉大航道的冒險感到熱血沸騰。而當作者尾田榮一郎宣佈要真人化時,許多人不免擔心會崩壞,不過如今卻似乎繳出不錯的成績。

AI翻譯當道:有了科技與人工智慧,我們還需要學英文嗎?

在AI還不風行的時代,翻譯是一項有系統的專業,學會第二外語對於探索世界如虎添翼。然而當科技發展至人類能不透過學習,僅操作即時翻譯AI就能使用第二外語時,則挑戰了學習本身的核心價值。

承載故事的人-劉冠廷:Be water 像水一樣清澈,有無限的可塑性

劉冠廷,以《你的婚姻不是你的婚姻-聖筊》入圍第58屆金鐘獎男主角獎,而近年來在台灣掀起一波「冠廷宇宙」使大家漸漸看見他背後的努力與對於演戲的每一分執著,他是一個承載故事的人,像水一樣,有無限的可塑性。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宮崎駿用一部《蒼鷺與少年》走遍我們的人生

「這是最後一部」在2013年時曾經表示自己不再投入長篇動畫的宮崎駿宣言,在後期被打破最後一步的發言,又開始製作新動畫。 而這次在2023年耗費多時完成的動畫作品,其風格和劇情的安排卻呈現兩極化的結果。

出道30年,從電視明星變為網路紅人之路:斯斯感冒膠囊御用明星「羅時豐」

你聽過「感冒用斯斯~咳嗽用斯斯~」的廣告嗎?在電視中唱著廣告歌曲的羅時豐出道時是台語歌手,卻不甘於被標籤定義,54歲的他現在甚至經營起Youtube,成功迎來演藝事業第二春。

連小勞勃道尼都認證,用瓦楞紙做出鋼鐵人的藝術家鍾凱翔

紙雕藝術家鍾凱翔從喜愛昆蟲的孩童時期開始,便以紙材探索創作,還成功做出1:1等比例的鋼鐵人模型。儘管受到質疑,他始終忠於自我,不曾改變作品的風格,而這份堅持不成功吸引了小勞勃道尼,也吸引了世界。
Total
0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