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enie

典型的巨蟹座&INFP,相信溫柔和敏感的力量也可以很偉大,堅信的人生格言是「所有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過往文章

華谷理容院:由兩代女性打造的台南老派紳士文化

當時的台灣,男士們將上理容院當成一種休閒娛樂或是放鬆的方式,同時也是紳士們的日常,從進門的擦皮鞋、遞上一杯熱茶,到刮鬍鬚、按摩、理髮,一條龍的服務讓他們感覺身心都受到照顧。

雇主最該擔心的職場威脅不只安靜辭職,還有安靜保留的員工

你聽過「安靜離職」(quiet quitting)嗎?這個名詞前陣子在歐美暴紅,指的並不是真的辭職,而是從工作中的「責任感和成就感」當中辭職,不再追求上進、只求份內職務的完成。而最近又出現了相近的詞彙──「安靜保留」(quiet constraint),開始被認為是影響企業生產力的趨勢之一,但這也跟著反應了現代職場逐漸浮現的問題。

出社會須知:進入職場前你需要擺脫的8種學生思維

學校是我們進入社會前的實習場所,我們可以不停的失敗又重新出發,被允許犯錯又繼續學習,因為我們還是學生,因此有老師、家長會無條件的在一旁包容、幫助。但是出社會後,職場不如學校單純,大家打拼得不再只是成績、努力和知識,更重要的是情商、效率、技巧和智慧。

MANICHIACHIA: 找到屬於適合自己的單品,就是時尚

2022年6月7日,Manichiachia正式開幕上線,主理人Sydney回想起創立品牌的這段日子,晚上沒時間吃飯,在垃圾桶撿廠商淘汰的布,闖入兩百坪倉庫民宅翻找輔料,種種的辛苦歷程和堅持不輟,只希望與大家分享每一件衣服的用心和細節。

血汗世足:卡達勞工的「保證人制度」

研究報告《在他們的人生巔峰》顯示,許多尼泊爾和孟加拉的移工,原本都是20至40歲的健康青壯年,卻因投入世足賽工程,長期在高溫下超時工作,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甚至喪命。

窮忙人生:不再依賴忙碌來感受生命的價值

我們老是把自己安排的太多太滿,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只要離職沒有工作,就會有滿滿的焦慮湧上心頭,不論是金錢焦慮或是自我價值感低落都會跑上來。好像如果沒有做什麼的話,自己就是一個不值得的人,甚至是不配活在這個世界上。因此Google行事曆上滿滿的社交活動或是工作安排,就成了現代文明的的一劑安慰。

每個人,在別人的故事裡都有可能成為壞人

其實在每一個當下的我們,都已經是我們盡可能做到最好的樣子了,也許後來的你,會覺得,當時的自己怎麼沒做到什麼,但其實「每一個當下,都是理應如此。」

劇評《她和她的她》:以輕和淡拍出重與傷害

故事氛圍的「淡」,與這場超強殺傷力的災難,形成強烈對比,叫觀眾更能體會故事中人的壓抑,面對與逃避的張力像隨時會爆破的炸彈。情境越淡然,蘊藏的悲傷越濃厚,無法重寫的往事,當事人只能哀莫大於心死,這份淡然,更令人透不過氣來。